APP下载

以群众为中心 让群众当主角

2016-09-20周神青

当代党员 2016年16期
关键词:群团团支部团组织

周神青

从2016年4月起,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大可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共青团重庆市委兼职副书记。

2015年11月重庆全面启动群团改革试点以来,与杨大可一样,一些来自体制外、基层一线的优秀青年,成了群团组织的“新鲜血液”,并带来一些新理念、新方法。

根据重庆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市工青妇群团组织目前各项改革指标已经调整到位。重庆市工商联、市科协、市社科联等13个群团机关和32个区县,以及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的改革也正在根据各自实际,有序进行。

更接“地气”

最近,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杨帆正忙着在区县调研工会改革的推进情况。

在2016年4月7日召开的重庆市总工会四届五次全委会上,杨帆当选为市总工会挂职副主席。

履新三个多月来,杨帆密集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会议和调研。其间,杨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给工会改革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理念。

在今年4月选举产生的重庆市工青妇机关领导班子中,像杨帆、杨大可这样的挂职或兼职干部共有17名。

近些年来,群团组织的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干部管理等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以及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重庆群团组织改革探索的正是破除这些问题的路径,从体制机制、组织管理等体系上进行变革。原有的群团组织内部资源配置正在打破,干部管理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改革后,市级群团机关调减内设机构30%以上,精简市级群团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编制20%以上,共精简编制250名;调减专职领导职数7名,调减处级职数15名;推动群团组织将与基本职责无关的机构剥离移交。

如今的工青妇群团机关,工作方式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

市总工会原法律工作部部长张少伟,在今年4月部门合并后,到新成立的职工权益维护中心担任主任。

“级别待遇虽然没有变,但以前是‘坐着等’,现在是主动服务,更有积极性了。”张少伟说。

为了方便上班族青年参与,团市委和一些团区委举办的活动,也从以往在工作日举行改成主要在周末举行。

大家反映,改革后的群团组织更接“地气”了。

资源下沉

对群团组织而言,服务对象在哪里,组织和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

2016年7月11日,市委书记孙政才在调研全市群团改革工作时强调:“推动群团改革,必须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让人民群众从心底里感到群团组织是自己的组织。”

伴随群团改革的推进,无论是市级还是区县工青妇组织,服务的“神经末梢”正在变得灵敏起来。

地处渝北区龙溪街道中心地段的武陵路一带,有不少自主就业者经营的餐饮小店。

以往,一些经营者常常为争抢客源而发生纠纷。自从2016年2月武陵路社区美食街群团服务站在这里设立后,这种现象明显少了很多。

“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方位畅通上下沟通渠道,通过一系列活动,为他们送去零距离的服务。”龙溪街道工会副主席张睿介绍。

如今,当地不仅纠纷减少了,经营者归属感增强了,而且餐饮水平也得到稳步提升,整个街面秩序井然,生意红火。

改革,就是眼睛向下,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群众身上。群团组织转变工作作风和方式,沉下去,察实情,解民难。

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开州是一个人口大区,有160多万人,其中有50多万人长年外出务工,留守家庭很多。

開州区在群团改革中专门制订了群众需求调查办法,通过网上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重点加强农民工培训,服务“三留守”人员。

“区工会牵头打造‘开州餐厨’‘开州建工’等培训品牌,计划每年培训农民工10000人次;区妇联牵头在全县建立留守妇女互助组1853个,开展生产帮扶、心理慰藉,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州区非公工委副书记向东海介绍。

对这些“三留守”人员来说,他们有时间、有力气,但没有技能,这些培训计划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多了一个增收致富的方法。

以群众为中心、让资源下沉,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好务。为此,市级群团机关精简下来的250名编制全部投入到了基层;重点商圈、楼宇、园区等将全部设立基层群团服务站,覆盖工作盲区;各区县乡镇(街道)正在逐步建立区域性群团组织,并明确了1—3名专职群团干事。

而对于一些新兴团体和经济组织,针对它们“小、个、专”的特点,也正在建立联合、网上群团组织……

改革后的工青妇群团组织体系正渐渐迈向“小机构、大网络,强基层、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今后,“群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将成为这些基层群团组织服务的“标配”。

服务升级

群团组织要实现引领和服务群众,首先不能落后于群众。

新形势下的群团改革,处在移动互联成为常态的信息化进程中,运用网络开展群团工作尤为迫切和必要。

“要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突出做好网上群团工作。完善网络活动阵地,善于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引导动员,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收集分析群众需求,以形成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作格局,从而打造更多群众欢迎的特色品牌项目。”市委书记孙政才强调。

为此,重庆工青妇群团组织着力打造网上群团,通过互联网更好地覆盖和服务广大网民、“创客”以及更多新兴社会群体。

今年2月17日,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真武村返乡青年张洁在团市委组织的招聘会上,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們村团支部书记在‘网上团支部’上发了招聘会的信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招聘会场,没想到还真找到了工作。”张洁显得很兴奋。

同张洁一样,通过“网上团支部”收到此次招聘会信息的返乡青年有200多人。

“我们真武村有团员50余人,村团支部书记吕静在QQ上组建了一个‘网上团支部’,把我们团结起来。吕静经常在‘网上团支部’上发布招聘信息和村里举办的活动信息,让身在异乡的团员也能及时了解家乡的情况。”张洁说。

张洁口中所说的“网上团支部”,正是重庆团市委在群团改革中针对青年群体“网络化、自主化、小众化”的特点,探索出的“互联网+”群团工作的新模式。

这个模式主要以支部为单位,依托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建立“网上团支部”,让青年在网上也能找到自己的组织。

目前,全市已建立“网上团支部”3万余个,覆盖率为52.52%。

市总工会建立的网络服务平台,开通了网上建会入会、互助帮扶、法律援助、互动交流、培训学习、民主评议、职工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职工在平台上就可以提出诉求、反映问题。

市妇联创新网上工作方式,将网络及新媒体作为服务妇女群众的第一媒介。通过成立“网络宣传中心”,改版重庆妇女网等,构建重庆妇联“新媒体集群”,打造网上“妇女之家”。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线下线上,都能更好地“遇见”群团组织,这是重庆群团组织服务对象最愿意看到的景象。

回归群众

按照重庆群团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基层群团组织要建成能承担起建立组织、发展会员、转接关系、宣传政策、搜集诉求、协助维权等多服务职能的平台与阵地。

“要着力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为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群团组织就在身边。”市委书记孙政才强调。

为此,重庆工青妇群团组织积极寻求变革,通过采取兼职、挂职、购买社工服务、招募志愿者等多种方式,激发群团组织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做群众工作,让群团真正成为群众组织。

对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长洪来说,2016年4月以后,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重庆市妇联兼职副主席。

最近,她在忙着做一项关于社会组织如何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发挥最大作用的调研。

“组织覆盖不足、群团工作难以向基层延伸,正是群团工作基层基础薄弱的主要体现,群团改革必须要让群众能在身边找到群团组织。” 李长洪说。

这类调研以及服务正融入重庆工青妇群团组织的工作中。

江北区在800多家企业里建立了基层工会组织,开设了群团服务窗口,力求将群团组织延伸到最基层,让工会回到工友们中间。

开州区正在招募1000名骨干志愿者、建立10万名志愿者信息库,依托基层群团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

同时,重庆市将群团部分服务类项目以招投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社会公益组织承办,促进“群众服务群众”。

7月4日,重庆团市委一次性向社会组织购买了10个社区市民学校服务项目,总金额为198万元。

“我们专业化的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参加购买服务的江北区青少年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社工胡燃说。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团组织的使命根植于群众期待。

新时期,重庆群团组织正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服务群众。

猜你喜欢

群团团支部团组织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团工作
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有探索
关于构建大群团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服务的思考
略论中国梦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