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州:农业面源污染的科技治理

2016-09-20周神青邓江华

当代党员 2016年16期
关键词:黄金梨开州区面源

周神青 邓江华

【样本】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积极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生态涵养和生态屏障功能集聚,通过科技创新,加快特色资源的高效、生态转化,强化以三峡库区水源涵养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沿江绿色示范区。

“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污染面源产业。”

2015年4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的这句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在逐步告别贫困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一种“幸福的烦恼”。

而这个“幸福的烦恼”,在作为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三峡库区,已经是迫在眉睫的烦恼。

因为,三峡库区的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着库区水体的水质。

如何化解这个迫在眉睫的烦恼?

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开州区,以科技为武器,打响了一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战役。

发展之困

大德镇九岭村乡道两旁的坡地上,种满了梨树。

每棵树上都挂满了套着袋子的黄金梨,一根根枝条被沉甸甸的果子压弯。

2016年7月21日上午,60多岁的段素成顶着太阳,钻进了自家的梨树林。他在一棵树前站定,撕下一个破开了的套袋,里面露出极为洁净、呈透明状的果实,惹人喜爱。

“以前可没这种景色。”给黄金梨重新换上一个套袋后,段素成感慨。

以前,段素成一直在这片地里种植中药材,不仅辛苦,且一直入不敷出。

“由于施用了农药和化肥,虽然产量高,但卖不起价,那些年一共亏了几十万元。”说起这事,段素成仍然心疼不已。

像段素成一样心疼的,还有村民彭贤超。

彭贤超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梨树的,还在2006年以前,他就将家里五口人的土地全部用来种梨树。

但是,最初由于不懂管理,不是化肥、农药投入过大,就是农药高毒、高残留,导致他种出的梨子不但无味、难看,而且还难卖,最终只能烂在树上。

确如彭贤超所说,因为产出值低,加上过度投放化肥和农药,几年内再难种植其他作物,村里的闲置土地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开州的农业面源污染也日渐严重。

“其实,这是未能在农业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上找到平衡。”开州区农工委书记马新民说。

如何找到平衡?

“强化科技支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开州区给出应对之道。

艰难探路

2012年9月,时任开县(现开州区)植保植检站站长雷青山有了一个新称呼——首席专家。

当年,开县通过公开遴选,在林业、蔬菜、生猪等14个产业上评选出该县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作为首席专家,每年可享受县政府专家津贴0.5万元,县财政每年专项安排15万元左右的科研经费。

“我们的任务很明确,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投放。”雷青山说。

以施放农药为例。

多年来,村民已习惯了加大剂量的施药方式,一季稻子要打五六次农药。

“治一种病,或防治一种害虫,都要分别施药。”雷青山说。

能不能研发一种药,能够减少施药次数,同时减少农药的毒性?这就是雷青山要攻克的“堡垒”。

为了这个复合药方,雷青山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实验。

“我们在金鱼缸里放入这种药,观察金鱼的生命体征。”雷青山说。

要知道,金鱼是对环境最敏感的动物之一。只有金鱼不死,这个方案才算过关。

在雷青山紧锣密鼓地做实验的同时,其他首席专家也在各个产业上寻求应对之道。

柑橘林的配方肥技术;黄金梨的绿色防控技术……

就这样,14个首席专家团队在田间地頭播种下农业科技的“星星之火”。

制度助推

这天,雷青山来到一个村子,眼下正是水稻秧苗移栽大田的日子。

“老乡,你们来试用一下我们的复合药方,在秧苗移栽后到收割期间,你只需要打两次农药。”雷青山喊道。

虽然雷青山对这个方案很自信,可村民们却不买账:以前打五六次药都不见得能行,现在打两次药就得行?

无独有偶,其他团队也遭遇类似尴尬。

“那这样,我们签订合同,如果出现减产,我们负责赔偿损失。”雷青山说。

几个月后,稻田喜获丰收,这个药方顿时成了“香饽饽”。

从2013年起,开县通过建立生态机制,开始从源头上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用制度助推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上落地生根。

“主要建立农作物投入产出台账管理机制和土壤作物检测评价机制。”马新民说。

通过台账,农民可以直观地看到科技成果运用在农业生产中的效果。

“这就相当于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进行科普。”马新民说。

致富之路

接近中午,段素成从果园回到了家。

吃饭的时候,他喝了一瓶冰冻啤酒,然后长长地打了一个嗝。

“真舒服。”段素成的心情很好,他觉得现在的生活也很好。

家里的50亩黄金梨,通过多年的配方肥,土壤和果树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前两年获得了无公害认证。

在开州区农委的技术支持下,去年他有了十几万元的收入。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彭贤超的生活也得到改变。

近几年,彭贤超严格按照区农委制订的种植、管理要求,不断改善果园梨树品质,不但梨子大丰收,而且还利用自家果园优质的环境搞起了乡村旅游。

“现在的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好,收入是一年更比一年高。”彭贤超现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充满干劲。

“过去几年,我们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来看,效果明显。”马新民表示。

如今,开州区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已得到很大改善,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黄金梨开州区面源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举手
我是小小招生员
南阳市黄金梨高产树形调查
黄金梨结果部位外移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郏县下叶村:种下黄金梨 铺就致富路
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SWAT模型的漳河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研究
开州区生态涵养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