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

2016-09-20李方圆

考试周刊 2016年71期
关键词: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

李方圆

摘 要: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改造结果与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现有改造方式亟待变革。在网络科技发达的当下社会,教育信息化成为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的必然选择。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在校长的带领下,通过建设本土化数字校园,由一所生源差的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成为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相当的地方中学。武龙中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具有变革精神的校长,同时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改变落后的办学条件。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薄弱学校 改造路径

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薄弱学校,是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我国政府已意识到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但由于措施乏力及方法不当等原因,薄弱学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1]。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视角,结合武龙中学本土化数字校园建设之路,探寻薄弱学校改造的基本路径,为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供有益经验。

一、教育信息化的兴起及含义

教育信息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而出现的。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实施途径。美国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2]。

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历史考察

(一)武龙中学的历史背景。

改造前,武龙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一是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二是学校基础设施陈旧,建筑都是破旧的平房;三是师资力量单薄,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四是生源流失严重[3]。

改造前,武龙中学面临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等一系列困境。

(二)武龙中学的转变过程。

1.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转变办学观念。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从上任开始就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在接触到“智慧校园”概念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认为信息技术是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武龙中学把组建数字化校园作为打破当前学校教育发展僵局的突破口。

2.探索本土化数字校园之路。武龙中学在自有经费严重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数字化设备欠缺的基础上,开始摸索自建本土化数字校园。首先,武龙中学根据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成熟而廉价的科技产品及简单实用软件实现学校本土数字化,力求科学、实用、规范、先进,同时不苛求所有方面都高科技和数字化,提倡二次利用和改进完善。在班班通的装备安装上,武龙中学在装了两套标准液晶交互式多媒体后,动手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组装,提前半年多装备齐全。其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武龙中学克服农村学校宽带通信水准低的通病,自购先进的多WAN口路由器,申请4条家用宽带,自己合成一个8M的宽带互联网。同时,基于此组建了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还自己架设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器。最后,加上长春市电教馆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提供的相关硬软件支持,武龙中学逐步建成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德育、校园文化、信息交流、图书管理、校园安全在内的“本土化数字校园”。

3.数字化校园现状。当今武龙中学进入校门,射频条码胸牌就会自动准确记录师生出勤情况;学校里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备课数字化;课间课后,师生可随时调取任意课堂的任意内容学习应用,也可到专业的“校园微直播间”录播自己喜欢的素材;借阅图书只需在网上提交预约,就会有管理员分门别类地收集好送来。

(三)武龙中学在数字化环境下走向强大。

数字化环境让武龙中学教师们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从传统“教为主学为辅”的方式,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方向逐步过渡,培养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升,100%的任课教师能用,75%以上喜欢用,50%以上能创新应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数字环境下的学习。数字化环境下,武龙中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三、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经验启示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具有变革精神的校长。

一般认为,薄弱学校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状况不理想、教育质量低下和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但是这样的概念界定,更多反映的是薄弱学校的外在特征。实际上,薄弱学校的存在更在于发展主体的缺位、自我认识的缺乏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加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当然政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政府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属于外在力量拉动,薄弱学校要实现真正的转变须靠自身主动发展。薄弱学校能否主动发展和是否具有一位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有直接关系。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会带领全校师生迎接挑战,奋发图强,给学校给来生机和活力,赶上先进学校。因此,当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校长要树立主动发展的理念,带领学校用自身的力量实现转变。

(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在网络科技发达的当下,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自身缺陷。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不仅能弥补农村薄弱学校在硬件上的不足,还可以缩小农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在师资上的差距,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因此,在现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应大力提倡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早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强,范先佐.内生发展:薄弱学校改造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

[2]马学华.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3]李丹.一所农村校的“智慧校园”探索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5-03-19.

猜你喜欢

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
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薄弱学校改进中的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薄弱学校高中英语课堂 沉默现象的研究及对策
基于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