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册招生制度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

2016-09-20王记莲申宏丹施建华周秀芹项东升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王记莲 申宏丹 施建华 周秀芹 项东升

摘 要: 注册招生制度下,“注册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能力欠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那么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注册招生制度下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从重设课程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完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推行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能切实培育出具备核心能力的学生,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注册招生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自2009年以来,江苏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逐年减少,面对严峻的生源形势,江苏省从2011年开始,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试行注册入学的招生模式,这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一种新尝试。但是生源的多样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注册招生制度下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分析

在注册入学制度下,江苏省不再划定统一录取分数线,高中生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报名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发展要求和专业设置录取学生。从理论上讲,只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无论成绩,有了入学资格,就有可能被具有注册招生资格的学校录取。这使得这些高校学生的素质总体上有所下降。这些学生大多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差,课堂学习兴趣不高。

这些学生虽然考试分数不高,但智商、情商并不低。如果学校能针对他们的实际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自信、自强,他们就会走上精彩的成才成功之路。部分中职注册生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某一专业领域某些特定的职业技能,相比高中生而言,他们的职业操作技能要强一些。虽然在很多高校他们会被单独编班教育,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与高中生源采用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很明显不能适应他们自身的特点。

二、注册招生制度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高职注册生生源的特点,发现在注册招生制度下,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多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单一性,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偏少,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注册入学学生的教学。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注册学生的特点。自注册招生制度实行以来,学生的整体质量明显下滑,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能力欠缺,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就会形成教学效果更弱的局面。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生源的多样性。注册入学的学生虽然基础薄弱,但是这些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能采用过程管理的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就可能更有利于促进注册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册入学制度下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重设课程教学目标。

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注册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和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设置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依据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遵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二)以开放多元的思想为指导,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部分注册生虽然对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但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有些甚至可能在学校期间就已经开始创业。这部分学生平时出勤率不高,如果用严格的考勤制度要求他们,势必就会影响他们创业或者导致课程重修。对这部分学生,高职院校应该本着鼓励和开放多元的思想,再经过学生主动申请和学校审核批准之后,改变他们学习的地点,不需要到课堂上课,可以通过平时自学、期末回校参加统一考试的方式完成学业。有的课程甚至可以不必参加学院统一的考试,通过开放式作业的形式向老师汇报学习成果,老师根据汇报情况评定成绩。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有重点地开展课程空间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紧跟信息化时代,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网上教学、网上学习、网上提交和批阅作业等。创业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业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利用网络课堂,随时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自学。对学校来说,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和渠道,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多渠道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面对注册入学的学生,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努力转变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教学研究的“教授”转变为传授技能的“师傅”,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是行业中相关岗位的中高级技师或工程技术专家。为尽快改善高职院校当前的师资状况,必须大力引进兼职教师,扩大兼职教师比例,招聘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他们与专任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缩短职业院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的距离。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加强专任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将专任教师送入训练班、企业,甚至送出国门,让他们切实深入到生产一线,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另外,还可以利用“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和锻炼专职教师队伍的能力,从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需要,形成任务,通过科研立项的方式,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些项目任务,让老师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和素养。高职院校只有采取多种渠道努力培养出一批稳定的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能力,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

1.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在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授课教师,可以把学生、企业人员作为评价主体。对于某些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见习过程中,由于企业人员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培训和工作岗位,也应当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因此,要改变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中评价主体比较单一的情况,构建多方参与的过程管理性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实行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的综合性评价,甚至可以结合用人单位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消除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促进课程评价体系走向开放。

2.课程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对于高职课程专业课课程内容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评价,还应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质和人际交往等多重因素。课程评价内容除了评价课程预期学习效果外,还要将学生的个人及团队项目完成情况等作为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把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联系起来,使课程评价的内容更具有职业导向性。

3.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注册招生制度下,课程评价方式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时,还应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通过作业批改、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书面报告、学习日志等能够用来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自我评测,如详细目录和调查表,不但能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还能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意识;学生互评,可以在实施等级评价时采用。

四、结语

实行注册招生制度,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一把双刃剑。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注册招生制度的生源实际,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和规律,采取具有创新性的改革措施,逐步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就一定能培育出具备核心能力的学生,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紫茂.关于注册招生制度下江苏省民办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科教导刊,2013,(7):24-26.

[2]孙健.论“多元化”入学制度下的江苏省高职注册入学制度[J].机械职业教育,2011,(12):13-15.

[3]杨晓敏.高职课程评价方式和方法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45-146.

[4]韩凤英,陈跃华.高职院校课程评价问题及策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50-552.

[5]刘芬.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通讯,2013,(24):15-17.

[6]周一星.注册招生形势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之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25-27.

[7]杨贤超,夏喜莲,戴澍.注册招生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J].好家长,2014,(12):228-229.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