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其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2016-09-16李晓红魏荟荟贺豪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科生独生子女总分

李晓红 魏荟荟 贺豪振

中国.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211 △通讯作者 E-mail:hehaozhen@nbu.edu.cn

·论 著·(社会心理)

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其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李晓红 魏荟荟 贺豪振△

中国.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211 △通讯作者 E-mail:hehaozhen@nbu.edu.cn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和自我认同量表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性别、生源地、年级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没有显著性影响;文科生在“过去的危机”评分(t=1.96,P<0.05),以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t= 2.21,P<0.05);相比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得分更高(t=-2.37,P<0.05);②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专业(t=4.73,P<0.001)和年级(F=9.42,P<0.001)对宿舍人际关系均有显著影响;③大学生自我认同中“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宿舍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68,t=6.44,P<0.001)。结论:大学生较高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大学生;自我认同;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近年来,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良引发严重后果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马加爵事件和复旦大学投毒案表明宿舍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2]。宿舍人际关系不良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而且是引起学生学校适

应不良的直接因素。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或预测其在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状况[]。

[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4):54-55

[12]赵凌燕.中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00-1001

[13]吴清兰,梁莎莎.大专生社会支持、人机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8(1):78-79

[14]何瑾,樊富珉.贫困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09-410

[15]刘勉,赵静波,李林.导师指导行为与研究生应对及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8):1031-1032

[16]李明杰.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地位之我见——浅析道教对妇女的尊崇思想[J].引进与咨询,2004(2):16-17

[17]程雯雯,郑雪,孙配贞.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41-242

[18]李瑾,周海渤.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82-1383

http://www.cjhp.com.cn/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又称自我同一性[4],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5],形成于青年时期。自我认同是个体在职业、政治、宗教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6-7]。自我认同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成年期的开始,是个体毕生追求的核心心理社会发展任务。自我认同是对“我是谁”内隐和外显的回答,兼具意识和无意识双重特性,它包含“我已经是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等有关自我及其位置的存在感、一致感、连续感、心理的成熟感、生活的意义感和方向感。同时,自我认同也是指个体内在的保持感和归属感。

自我认同既是个体人格健康、完善的标志和前提,又是个体接纳自我、接纳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8-9]。研究者认为,个体实现了自我认同,那么在其与他人的交往中就可以遵循真实性、真诚性、以及正确、有效性的要求,在平等对话和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10]。据此推测,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水平是影响其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探讨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对其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有利于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黄山学院180名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8份(93.3%)。其中男生81名(48%),女生87名(52%)。

1.2方法

1.2.1大学生自我认同量表 采用加藤厚编制、张日升修订的大学生自我认同量表[11]。该量表分为3个维度,分别是: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共12个项目组成。量表采用6点计分(从“与自己情况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计1~6分),其分半信度系数为0.88~0.91。

1.2.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 采用蒋丹编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11],该问卷包括群体认知、言语沟通、扰他行为、共享行为、个性特征5个维度,共17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具体按与自己情况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其重测信度为0.955,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858~0.952。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大学生自我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生源地(城镇或农村)以及年级(大一至大四)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然而,文科生在“过去的危机”评分,以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类似的,相比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得分更高,见表1。

表1 大学生自我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表1 大学生自我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项 目   过去的危机  现在的自我投入  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性别(n=168)  男(n=81) 14.58±2.94 16.63±3.30 17.30±4.08女(n=87) 14.43±2.58 17.02±2.89 18.14±3.34 t 0.36 -0.82 -1.46生源地(n=168)  城镇(n=42) 13.95±2.45 17.48±2.54 18.64±3.28农村(n=126) 14.68±2.83 16.62±3.23 17.43±3.83 t -1.50 1.76 1.84专业(n=168)  文科(n=105) 14.82±2.90 16.85±3.13 18.22±3.68理科(n=63) 13.97±2.42 16.81±3.03 16.92±3.70 t 1.96* 0.08 2.21*独生子女(n=167)  是(n=42) 14.93±3.13 16.79±2.60 16.57±3.81否(n=125) 14.34±2.61 16.82±3.23 18.13±3.65 t 1.21 0.06 -2.37*年级(n=168)  大一(n=51) 15.22±3.33 16.96±3.10 18.08±4.03大二(n=39) 14.33±2.79 16.95±2.94 17.15±3.19大三(n=40) 13.90±2.17 16.98±3.00 16.90±4.12大四(n=38) 14.34±2.27 16.39±3.38 18.74±3.17 F 1.90 0.33 2.09

2.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生源地对宿舍人际关系总分没有影响,然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共享行为”,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个性特征”。专业对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各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文科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各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理科生(P<0.05)。年级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各个维度上的影响呈U型,即大一时的人际关系高于大二和大三,而大四时宿舍的人际关系又呈现回升趋势,见表2。

表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表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项 目  群体认知  言语沟通  扰他行为  共享行为  个性特征 宿舍人际关系总分性别(n=168)  男16.25±3.47 13.51±3.13 12.33±2.51 9.38±3.14 10.80±2.53 62.27±10.01女16.26±2.74 14.34±2.60 12.67±2.36 10.17±2.43 11.02±2.51 64.47±8.12 t-0.04 -1.89 -0.89 -1.82 -0.57 -1.57生源地(n=168)  城镇15.95±3.57 14.19±2.66 12.57±2.18 9.02±3.07 11.74±2.18 63.48±9.04农村16.36±2.95 13.86±2.96 12.48±2.51 10.05±2.68 10.64±2.56 63.39±9.18 t-0.73 0.65 0.20 -2.06* 2.49* 0.05专业(n=168)  文科16.75±2.86 14.40±2.81 12.98±2.27 10.35±2.75 11.35±2.55 65.84±8.99理科15.43±3.34 13.17±2.87 11.71±2.49 8.86±2.68 10.19±2.28 59.37±7.85 t 2.73** 2.71** 3.38*** 3.45*** 2.97** 4.73***是否独生子女(n=167) 是 15.93±3.69 13.69±3.35 11.88±2.20 9.45±3.01 10.62±2.32 61.57±9.53否16.39±2.90 14.02±2.73 12.71±2.48 9.91±2.75 11.04±2.57 64.08±8.94 t-0.84 -0.65 -1.93 -0.91 -0.94 -1.55年级(n=168)  大一17.14±2.78 14.78±3.18 13.55±1.86 10.67±3.01 11.61±2.74 67.75±10.04大二16.15±2.51 13.36±2.89 11.79±2.49 9.33±3.02 10.05±2.52 60.69±8.15大三15.00±3.62 13.18±2.66 11.48±2.57 9.13±2.27 10.40±2.21 59.18±7.48大四16.50±3.16 14.21±2.42 12.92±2.28 9.79±2.62 11.42±2.15 64.84±7.53 F 3.82* 3.15* 7.90*** 2.83* 4.13** 9.42***

2.3大学生自我认同和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在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方面,大学生自我认同中现在的自我投入这一因子与言语沟通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与群体认知、言语共同、扰他行为、共享行为和个性特质5个因子及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3。

表3 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r)

为此,进一步考察了大学生自我认同各维度对宿舍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以自我认同的3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过去的危机和现在的自我投入对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维度对宿舍人际关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 =0.468,t=6.44,P<0.001)。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变异的解释率为20.2%(r= 0.465,调整R2=20.2%),见表4。

表4 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第一个群体[12],也是其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不良的宿舍人际关系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对大学生活的适应[13],甚至会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例如云南的马加爵案等)。本研究考察了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以及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性影响。然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共享行为”,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个性特征”。这与赵进法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14]。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这可能是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生活习惯、生活质量等方面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其“共享行为”和“个性特质”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还发现,文科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显著高于理科生。而且,在“群体认知”、“言语沟通”、“扰他行为”、“共享行为”和“个性特征”5个因子上文科生均得分高于理科生,这与何林娇[15]等研究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文科生的学业内容丰富,较有助于指导生活问题,因此,文科生对宿舍群体可能有一个较好的认知,更加擅长与室友沟通,更好的与室友分享。最后发现,年级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各个维度上的影响呈U型,即大一时的人际关系高于大二和大三,而大四时宿舍的人际关系又呈现回升趋势。这与赵进法[14]、何林娇[15]等研究基本相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新生初步进入大学,学习压力较小,对宿舍人际关系较为关心,因此也更为注重与室友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则有更多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和竞争,人际关系处于磨合期,因此其宿舍人际关系得分较低。到了大学四年级,一方面经过2~3年的磨合期,室友之间更加了解互相的脾气秉性,因此相处起来更加顺畅;另一方面,面对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活,面临着分离,因此对宿舍人际关系开始重新重视起来,其宿舍人际关系较好。

关于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方面,本研究发现,性别、生源地、年级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没有显著性影响。然而,文科生在“过去的危机”上评分显著高于理科生,这可能与我国的教育现状有关,在中学阶段,学业成绩更优异的学生往往会选择读理工科,而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更多的选择读文科。由于文科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学业成绩往往没有理工科学生优异,这也可能是导致文科生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评分更高的原因。类似的发现,相比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评分更高,这可能是由于相比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维度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自我认同可解释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20.2%的变异,而且,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一维度对宿舍人际关系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力。一个对未来有理想和追求的人(对“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高),一方面,他们会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中,而不太会过分关注宿舍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矛盾和摩擦;另一方面,他们能意识到人际关系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而能努力的去维持及营造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自我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着宿舍人际关系,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塑造时期,学校及社会教育应当重视引导对大学生自我的思考,以期大学生能够顺利度过自我认同危机,这对营造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纪凌开,刘华山.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网瘾:宿舍人际关系体验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12-114

[2]黄桂仙,李辉,浦昆华.研究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22-424

[3]杨东明.大学生的寝室关系问题及心理咨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13-116

[4]郭金山.同一性的自我追求-大学生自我认同一性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2

[5]埃里克·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02-256

[6]施晶晖.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析因[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12(6):102-104

[7]雷雳,陈猛.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169-177

[8]张日升.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23(4):430-434

[9]胡金生.自我认同确定性与心理和行为问题[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61-1463

[10]肖锐.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中的自我认同[J].前沿,2009(2):47-49

[11]蒋丹.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12]廖峻,周波,罗承,等.大学新生应对方式与宿舍人际困扰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4-116

[13]张冬梅,阿代·哈尼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105-1107

[14]赵进法,梁亚兰,郑艳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科技视界,2015(4):190-233

[15]何林姣,赵建新,方苏.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765-767

(收稿时间:2016-04-25)

http://www.cjhp.com.cn/

The Influenc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Self-identification on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i Xiaohong,Wei Huihui,He Haozh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Research Institute,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self-identification on their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Methods:We measur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self-identification on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using the college students'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compiled by Jiang(2011),and self-identification questionnaire amended by Zhang(1983).Results:①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self-identification in terms of sex,source place,and grades;Arts student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cience students in the“aspect of crisis of the past”(t=1.96,P<0.05)and“the future aspirations of selfinvestment”(t=2.21,P<0.05).Compare to the single-child,child with sibling scored higher on“the future aspirations of self-investment”(t=-2.37,P<0.05).②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professional(t=4.73,P<0.001)and grades(F=9.42,P<0.001),but not in sex and single -child(ps>0.05).③The future aspirations of self-investment had significantly predictive effect on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onclusion:The level self-identity has influence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Undergraduate student;Self-identification;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Mental health

·论 著·(社会心理)

R395.6

A

1005-1252(2016)10-1480-04

10.13342/j.cnki.cjhp.2016.10.012

2016-04-18)

猜你喜欢

文科生独生子女总分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不一样的理科生和文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