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6-09-10杨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情绪智力工作满意度

杨红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北京市朝阳区596名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水平较高,工作倦怠程度较低,工作满意度较高。2. 学历、学校类型、年龄、教龄、班主任龄与教师的情绪智力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上。班主任年龄和周课时量与情绪耗竭程度呈正相关,周课时量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3.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内在工作满意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4.情绪管理能力能有效预测教师的工作倦怠和内在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3-0004-06

一、引言

自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心理学界就掀起了一场关于人类智能的革命。在传统的研究中,研究者将研究焦点集中在智力的认知因素上,情绪智力的提出,让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智力的非认知因素上。Salovey和Mayer将情绪智力看成是一种能力,认为“情绪智力是认识情绪意义及其关系,利用情绪知识进行推理并解决问题,使用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一种能力”。在Salovey和Mayer提出的情绪智力模型中,情绪智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感知、表达情绪的能力;2.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3.理解情绪的能力;4.管理情绪的能力。除此之外,当前还有另外两种情绪智力理论:一是Goleman提出的情绪智力模型,二是Baron提出的情绪智力模型。Goleman在Salovey和Mayer的模型中添加了动机、人格等因素,认为情绪智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是能力、人格和动机的整合体,将情绪智力分为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移情能力、社交能力。Baron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知识和能力”,其情绪智力理论与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相类似,都强调了人格和动机在情绪智力中的重要作用。Baron的情绪智力模型认为情绪智力包括五个因素:个体内部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性成分、压力管理能力成分、一般心境成分[1]。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开展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群体的情绪智力现状、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影响,及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大量的研究显示,教师情绪智力情况对教师本身、教学以及学生都有影响。例如,Chan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情绪智力可以促使教师拥有良好的移情能力和人际适应能力,有助于对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2]。Chan[3,4]的研究表明,情绪智力的不同组成部分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吴静珊(2012)论述了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5]。曹蓉从教师知识传递、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师生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情绪智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6]。

工作倦怠最早由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主要是指个体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到的负性症状[7],但学界对工作倦怠的概念界定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研究者将工作倦怠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主要研究工作倦怠的发生及发展阶段[8]。有研究者强调工作倦怠是一种心理状态,其中被普遍认同的是Maslach和Jackson提出的三维概念,认为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领域中,个体呈现出的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9]。情感衰竭是指个体由于身心资源透支而产生的极度疲劳的情绪、情感状态;去人性化是指个体采取消极、冷漠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低个人成就感是指个人自我效能和评价上的降低[9]。

国内外关于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很多,主要探索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试图以此找到干预教师工作倦怠的方法。大量的研究发现,教师的人口学特质,如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人格特质等对教师的工作倦怠有一定影响,社会支持、领导风格等都对教师的工作倦怠有重要影响,例如,王芳和许燕研究了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学生和领导对教师的支持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工作倦怠[10]。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的研究也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呈现出较普遍和明显的工作倦怠情况[11-12]。教师工作倦怠会影响教师诸多方面的工作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关注教师工作倦怠,刻不容缓。

关于工作满意度,Hoppock最早给出了完整的定义,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工作环境的感受以及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工作满意度则为教师对其工作、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解释的感受和情感反应[13]。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工作投入和工作承诺的重要因素,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问题,对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14]。当前,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教师们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和探索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工作满意度达到了较高水平,教师的学校区域、任教年级、职称、组织氛围、行为策略等因素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15-18]。

在现阶段,国内外对情绪智力与教师工作倦怠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都有所探讨。Chan(2006)以香港167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情绪智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显示,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成分有关[19]。国内一些研究也显示,情绪智力与教师工作倦怠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8,20]。李明军[18]以及李明军和管海娟[21]的研究显示,不同情绪智力水平的个体体验到的工作满意度存在差异。随着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推进,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教师工作倦怠问题日益凸显,工作满意度问题亟需重视。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们希望能找到缓解教师工作倦怠、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可行性方法。情绪智力作为一种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能力,可能会成为改进教师不良工作感受,增进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突破口。所以,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当前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现状,探索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最终获得有效数据596份。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5.5岁,平均教龄为13.0年,班主任龄为6.96年。其中,男性78人(13.1%),女性518人(86.9%);非班主任131人(22.0%),班主任465人(78.0%);第一学历为大专学历的有209人(35.1%),本科学历的有319人(53.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61人(10.2%);农村普通校有113人(19.0%),农村示范校64人(10.7%),城市普通校158人(26.5%),城市示范校259人(43.5%);小学334人(56.0%),初中176人(29.5%),高中68人(11.4%),职高18人(3.0%)。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教师的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情况。问卷包括“教师情绪智力问卷”“教师工作倦怠量表”“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通过SPSS16.0进行了数据分析。

“教师情绪智力问卷”由杨晓萍等人编制,其中包括四个分量表,情绪知觉、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情绪知觉是指教师准确感知、认识、辨别自己和学生的情绪;情绪表达是指教师能够通过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理解是指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情绪管理是指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该问卷共20题,采用六级评分,研究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1]。

“教师工作倦怠量表”(MBI)是由Maslach等人编制,包括三个分量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以及低个人成就感。本量表共有22个题目,7级评分。本问卷被大量研究采用,研究结果显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良好[22]。

“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由Weiss等人编制,包括两个分量表:外在满意度和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是指个体的满意与工作本身无直接关系,而与外在的因素有关系,如:领导的赞许、良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福利、升职或高薪等令个体感到满意。内在满意是指个体的满意感来自工作本身,如:工作中感受到的成就感、自尊感、控制感等令个体感到满意。研究表明,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22]。本量表共有20个题目,每个题目按照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5级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的工作满意度越高。

三、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平均值为5.12,高于中间值3.5,表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水平良好;工作倦怠得分的平均值为2.91,低于中间值4,表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58,高于中间值3,表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具体结果见表1。

(二)教师人口学变量与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考察了教师性别、是否担任班主任、第一学历、学校类型、学段、年龄、班主任龄、教龄、周课时量与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1)情绪智力总分、工作倦怠总分和工作满意度总分在教师性别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去人性化在性别上差异显著(F(1,591)=6.349,p=0.012,男生为2.57,女生为2.18)。

(2)情绪智力总分、工作倦怠总分和工作满意度总分在是否担任班主任这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情绪耗竭(F(1,591)=5.295,p=0.022,非班主任为3.14,班主任为3.45)和外在满意度(F(1,590)=3.540,P=0.06,非班主任为3.40,班主任为3.24)在是否担任班主任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3)情绪智力总分(F(2,582)=3.84,p=0.022,大专为5.23,本科为5.06,研究生为5.06)在第一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工作倦怠总分和工作满意度总分在第一学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情绪理解(F(2,582)=4.34,p=0.14,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间差异显著,大专为5.35,本科为5.14,研究生为5.17)、情绪管理(F(2,582)=4.08,p=0.017,大专和本科差异显著,大专为5.29,本科为5.11,研究生为5.03)和情绪耗竭(F(2,583)=4.14,p=0.016,大专为3.55,本科为3.33,研究生为3.01)在第一学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显示,学历对情绪智力有影响。

(4)情绪智力总分(F(3,585)=3.421,p=0.017,农村示范校为4.89,城市普通校为5.22)在不同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

(5)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在不同学段上差异不显著。

(6)年龄与情绪理解(r=0.095,p=0.021)、情绪管理(r=0.120,p=0.004)相关。

(7)周课时量与情绪耗竭(r=0.087,P=0.035)、外在满意度(r=-0.098,p=0.017)、内在满意度(r=-0.109,p=0.008)、工作满意度(r=-0.111,p=0.007)相关。

(8)教龄与情绪理解(r=-0.121,p=0.003)、情绪管理(r=-0.127,p=0.002)、情绪智力(r=-0.098,p=0.017)有关。

(9)班主任龄与情绪理解(r=-0.089,p=0.033)、情绪管理(r=-0.135,p=0.001)、情绪耗竭(r=-0.089,p=0.032)有关。

(三)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1.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考察了情绪智力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工作倦怠总分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显著,具体结果见表2。

2.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

以情绪智力的情绪知觉、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这三个维度为预测变量,以工作倦怠总分为结果变量,考察情绪智力对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三个预测变量经过逐步回归,情绪知觉和情绪管理进入了回归方程,剔除了情绪理解。情绪知觉和情绪管理对工作倦怠变异的解释率为9.5%(矫正的R2=9.2%,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166x1-0.231x2+4.999。其中y代表工作倦怠,x1代表情绪知觉,x2代表情绪管理。

以情绪智力的情绪知觉、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这三个维度为预测变量,以个人成就感为结果变量,考察情绪智力对个人成就感的预测作用,三个预测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只有情绪管理进入了回归方程,剔除了情绪知觉和情绪理解。情绪管理对个人成就感变异的解释率为11.9%(矫正的R2=0.11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9x1+2.132。其中y代表个人成就感,x1代表情绪管理。

3.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考察了情绪智力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总分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显著,具体结果见表3。

4.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以情绪智力的情绪知觉、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这三个维度为预测变量,以内在满意度为结果变量,考察情绪智力对内在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三个预测变量经过逐步回归,最后情绪知觉、情绪管理进入了回归方程,剔除了情绪理解。情绪知觉和情绪管理对内在满意度变异的解释率为10.4%(矫正的R2=0.101,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136x1+0.173x2+2.083。其中y代表个人成就感,x1代表情绪知觉,x2代表情绪管理。

四、讨论

(一)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现状

关于情绪智力现状的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情绪感知、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这四个分维度上的得分也都高于理论中值,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发展良好,能够有效地感知、表达、理解和管理情绪。

关于工作倦怠现状的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情绪耗竭程度和去人性化程度较低,个人成就感较高,所以工作倦怠的总体程度较低。这一结果符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征,教师在职业过程中能够获得较高的个人成就感,由于面对的群体是学生群体,尽管会出现一些情绪耗竭现象,但是情绪耗竭的程度并不严重,去人性化的程度较低。

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外在满意度相对内在满意度较低,但是也都高于理论中值,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工作比较满意,尤其是对教师工作所带来了内在价值较满意。

(二)中小学教师人口学变量与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1.班主任的特殊工作特征

关于是否担任班主任对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结果显示,班主任的情绪耗竭程度更严重,外在满意度更高,其他方面与非班主任教师没有差异。这一研究结果符合班主任的工作特征,因为班主任在工作中会面对更多的工作压力,但是学校会给班主任更多学习、晋升机会和待遇,因此,一方面班主任在面临巨大工作压力时,表现出较高的情绪耗竭,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工作的外在满意度更高。这一研究结果还提示我们,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2.情绪智力的相关因素

教师人口学变量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学段,课时量多少与教师情绪智力没有关系,学历、学校类型、年龄、教龄、班主任龄与教师的情绪智力有关,且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上。从学历、年龄、教龄、班主任龄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上我们可以推断,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会有效提升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情绪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的。这一研究结果的一致性给予我们启示:我们可以开发情绪智力训练的相关方法和课程,帮助教师们提高情绪智力水平。

3. 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学段、学历、学校、年龄、教龄、班主任龄、周课时量都与工作倦怠总分没有关系,但是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耗竭成分与班主任龄和周课时量显著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显示,担任班主任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出现情绪耗竭。与此同时,每周课时量越多,也就越容易出现情绪耗竭。需要注意的是,出现一定程度的情绪耗竭并不一定意味着这名教师出现了工作倦怠。工作倦怠表现为三个方面: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如果一个人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情绪耗竭,但是这个人可能还没有出现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现象,那么就并没有出现工作倦怠。

4.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学段、学历、学校、年龄、教龄、班主任龄都与工作满意度没有关系,周课时量与工作满意度、外在工作满意度和内在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周课时量越多,那么工作满意度就会越低。

(三)情绪智力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1.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关于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显示,情绪智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小于0.3,大于0.2,属于低相关。情绪智力四个维度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结果显示,情绪知觉、情绪理解、情绪管理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显著,情绪表达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相关不显著。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工作倦怠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去人性化、情绪耗竭的相关系数低于0.2,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情绪知觉、情绪理解与情绪管理与个人成就感的相关在0.3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情绪智力越高,那么其个人成就感就会越高,从而工作倦怠程度就会越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知觉和情绪管理能有效预测工作倦怠,情绪管理能有效预测个人成就感。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情绪智力中,情绪管理这一维度能有效影响个人成就感和工作倦怠感,因此,在进行情绪智力提升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加强对情绪管理的训练。

2.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关于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显示,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内在工作满意度相关显著,且相关系数大于0.2,这一结果说明,情绪智力越高,那么其内在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情绪智力与外在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小于0.2,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结果显示,情绪知觉、情绪理解、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和内在工作满意度有相关,而情绪表达与之无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管理能够有效预测内在工作满意度。结合情绪管理对工作倦怠和个人成就感的影响效应,我们可以推断,情绪管理是情绪智力的最核心成分,对情绪智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智力对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都是通过情绪管理这一能力去实现的。

五、结论

当前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较高,工作倦怠程度较低,工作满意度程度较高。学历、学校类型、年龄、教龄、班主任龄与教师的情绪智力有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情绪智力是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得以提高的。研究还进一步发现,情绪智力与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有关,且情绪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预测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个人成就感和内在工作满意度,因此,在进行情绪智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强调对情绪管理能力的训练。

注:本文系朝阳区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第二批立项课题“朝阳区班主任情绪智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HD1252127);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教师情绪智力现状及其与教师工作感受关系的研究”(DIB14176)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晓萍.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2]张小雪.初中教师情绪智力、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Chan D W. Perceiv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lf-efficacy among Chinese secondaryschool teachers in Hong Kong[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6:1781-1795.

[4]Chan D W. Emotional intelligence,self-efficacy,and coping among Chineseprospectiv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in Hong Kong[J].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8,28(4):85-91.

[5]吴静珊.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 2:9-11.

[6]曹蓉.教师情绪智力影响教学效果的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1,(05):25-28.

[7]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5.

[8]吴维库,余天亮,宋继文.情绪智力对工作倦怠影响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2).

[9]Maslach C,Schaufeli W B &Leiter M P.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422.

[10]王芳,许燕.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4,(05):568-574.

[11]卢秋玲.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4):81-84.

[12]刘晓明,邵海燕.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53-55.

[13]冯虹,陈士俊,张杨.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2):141-145.

[14]黄丹媚,张敏强.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19(3):17-19.

[15]徐志勇,赵志红.北京市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1):162-164

[16]姜勇,钱琴珍,鄢超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

[17]胡咏梅.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报,2007,3(5):46-52.

[18]李明军.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6):675-677.

[19]Chan D W.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mponents of burnout among Chinese secondaryschool teachers in Hong Kong[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1042-1054

[20]姚计海,管海娟.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育学报,2013,9(3):100-110.

[21]李明军.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328-1331.

[22]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7.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100026)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情绪智力工作满意度
保险业师徒关系对营销员销售绩效的影响研究
情绪智力培养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
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与激励
浅谈情绪智力理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员工行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青年编辑工作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