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扶贫的影响

2016-09-10叶光宇孟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扶贫新闻影响

叶光宇 孟梦

内容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扶贫工作有了新的意义与影响,新闻扶贫逐渐成为脱贫致富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和认知新闻扶贫也对我们今后扶贫开发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闻 扶贫 影响

一.新闻扶贫的必要性

扶贫工作作为我国不遗余力执行的政策已历经30余载,媒体作为宣传的必要工具,在党建工作中紧紧结合扶贫工作,发挥各新闻媒体的特点,联动相关部门,精心策划活动,几级助力扶贫工作的开展。随着扶贫目标2020年小康社会的临近,新闻扶贫活动积极为贫困群体提供足够的扶贫意见和建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民主原则,坚持将贫困群体作为重点报道对象,强化了媒体行业与贫困群众的密切联系,定义了新闻扶贫的具体内涵,营造了较为适合当代扶贫工作发展的环境,赢得了社会贫困人口及扶贫机构的广泛关注。同时传播媒介的迅速更新迭代与传统媒体格局形成相互竞争局面,也使得新闻扶贫不断以新面貌发挥作用。新媒体下的新闻扶贫一方面赋予了普通民众参与扶贫的渠道,另一方面使贫困群体得到了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机会。现阶段,贫困地区相较于非贫困地区在新闻媒体有关于扶贫信息的传播略落后,传播形式较单一,对新闻扶贫的顺利开展形成一定的阻碍,规范新闻扶贫工作,加强媒体信息化交流,提升扶贫相关知识覆盖率有助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新闻扶贫的深化顺利开展。

二.新闻扶贫的影响

1.营造扶贫氛围。新闻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工作传播重要力量,兼顾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扶贫,营造足够的扶贫氛围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提高贫困人口对扶贫任务的信心和耐心,深化社会扶贫力量的扶贫效应。营造适合扶贫的舆论环境要持之以恒。全民族脱贫致富既是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又要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户、贫困村镇、贫困地区;既要有长远目标,又有近期指标;既正在不断取得实质性进步,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经过这样的新闻扶贫“渲染”,使社会上的扶贫舆论氛围保持持续热度,鼓舞国家机关单位、社会各界政企人士、普通大众对扶贫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使贫困人口坚信扶贫政策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将扶贫攻坚工作融入全民族社会中,形成真正的新闻扶贫所营造的氛围。

2.传播有力信息及经验。脱贫致富的根本在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生质的变化。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和已经脱贫致富的原贫困地区都经过了逐渐脱离贫困的阶段,这个阶段中会有较相适应的政策、扶贫讯息、扶贫经验等一系列重要信息,新闻扶贫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将这些先进信息和经验引入贫困地区,对贫困地区形成理论和实践双重指导。贫困地区一般自然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无法正常维持,而目前已有的光伏扶贫、构树扶贫、水利扶贫等基础性扶贫经验的推广就借助新闻扶贫的力量传达到贫困村镇中;同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扶贫技术的涌入为地区脱贫针对年年贫困、越扶越贫等现象提供意见和建议,有力的信息经验可以减少过多的行政手段,将政府的扶贫行为逐渐向群众自身脱贫的市场经济活动转变,有利于贫困地区脱贫且不易返贫。

3.宣传精神扶贫。新闻扶贫的精神扶贫是通过宣传精神文明实现的。主要以围绕如何使贫困地区群众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展开报道,围绕贫困地区如何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价值观展开报道;围绕贫困地区如何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加强推广科普工作以及帮助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展开报道来实现对贫困地区脱贫价值观扶持,从群众内部根治贫困惰性、返贫心态等。

4.对扶贫工作进行新闻监督。新闻媒体在扶贫领域的最大影响应属于其本身的媒体职能:新闻监督。新闻扶贫既完成了对扶贫项目的细节报道,又宣传了国家对待贫困的坚定决心,同时还对目前执行的扶贫政策行使监督的权利,监督扶贫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和政策实际效果并且对执行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起到了督促与惩罚并行的义务。

三.启示

无论是新闻扶贫也好还是其他形式的扶贫工作,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应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理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道路,重视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变和观念更新,着眼于每一个环节的制度创新,相互之间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并且充分认识到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久性,尤其是当今社会发展更要把生态环境和扶贫工作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走绿色发展与减贫脱贫并行的中国道路。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扶贫新闻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证监会“扶贫”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管仲“扶贫”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