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的建设

2016-09-10姚婉燕陈春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建设实践高校图书馆

姚婉燕 陈春玲

内容摘要:密集书库是图书馆文献储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密集书库建设为例,论述高校图书馆建立密集书库的必要性,对密集书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为高校密集书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密集书库 文献储存 建设实践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源。那么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利用率明显下降,低利用率文献大幅增加,而同时,随着出版速度不断加快,图书馆购书经费逐年增长,馆藏图书数量急骤增加,各图书馆面临文献储存空间不足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国家就采取建设储存图书馆或高密度储藏书库的策略来缓解这一矛盾。如美国哈佛大学于1986年建立现代化高密度式的储藏书库,密集书库开始为人们所认识,这种模式以其容量大,空间利用充分,节省管理成本,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等优势得到图书馆界的认同和效仿。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新型的高密度储存方式同样适用,目前密集书库已经成为现代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为例,对密集书库建设实践进行探讨。

一.我馆馆藏现状

我馆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的文华书院藏书室和1910年创建的“文华公书林”。1951年,原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三校的图书馆合并成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1985年正式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现在的图书馆由总馆(新馆)和老馆组成,总馆面积为30357平方米,老馆面积为9000平方米。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和积淀,馆藏中外文文献(含期刊合订本)累计249万册。现老馆因附楼鉴定为危房需要加固未使用,而用途改变后的主楼只一楼可使用,面积900平方米左右。

馆藏文献采用三线典藏制度的运行管理模式:一线藏书是利用率最高的图书,作为样本保存,一般只提供阅览;二线藏书是利用率一般的图书,多提供外借;三线藏书是利用率低下的图书,存放在备用书库,闭架管理。而我馆备用书库设在老馆附楼,属于危房需加固,图书只得搬迁出馆。我们按照分类排架顺序做好标识,依次打包下架,存放在教学楼和体育馆的地下室。但时间一长加上保管条件差,潮湿、霉变、虫蛀,加速了图书的损毁。图书馆向学校申报,将主楼一楼东西两个库房改建为密集书库,将这部分图书搬迁回馆。

二.我馆密集书库的建立规划

1.密集书库的布局

确定一个合理的布局,一是指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二是指文献存放安排合理,保证藏书的完整;同时也要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熟悉库藏和管理,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调研和论证,根据建筑结构,我馆密集书库的两个库房中东侧库房用来储存图书,西侧库房储存期刊过刊合订本及硕博学位论文。

2.密集书库的设备

拟建密集书库的两个库房虽是在一楼,但地下架空防潮,楼层空间高5米,冬暖夏凉。考虑到我校地处南方,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年均降雨量大,空气湿度大,梅雨季节尤甚,为解决库房的潮热问题,我馆购置了除湿机、空气净化机等设备,以改善图书库房的环境。书架购买的是采用内嵌式轨道安装,手动摇柄移动的密集书架。使用密集书架既可使任何两行相邻的书架沿轨道紧密排列,以做到防尘、放火、防潮。也可以使任何两行相邻的书架沿轨道分离,形成行距,便于取书。在安装时每7排6架为一组,分成24组,共有书架984个,6888格档位。能容纳图书50--60万册。

3.密集书库的排架

密集书库的排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密集而不倒架,节约空间;②方便计算机检索;③有便于上架、存取的标识。同时做到充分利用现有馆舍,尽量省空间、省资金;便于激活、剔旧图书。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排架的方法有多种,如:流水号排架法,分类排架法,学科排架法,箱式排架法和色标排架法等。因我馆这次要入藏密集书库的图书,原来存放在备用书库时就是按照分类排架法排序的,基于此决定采取分类排架法。期刊的排架方法与图书要求基本相同,但排序按(索书号、年、卷 期)组合排序。这种排架方法的长处是比较直观,不需要修改MARC数据,也便于图书的查找和图书的剔旧,保证馆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密集书库的建设实践

1.前期规划准备工作

我校是百年老校,馆藏文献丰富,图书种类繁多,且多种分类方法并存。本次入藏的文献包括期刊、图书、和硕博论文。图书分东北分类法和中图分类法;文种有中文、西文、俄文、日文。这样我们要做好前期的书目数量的统计,图书架位的测算,库内每类图书的具体存放位置的规划,做到统筹兼顾、周密布置。

2.建设工作的要求和组织

密集书库的建设是一个相对艰苦的过程,工作人员面对的是长期堆放在地下室、缺乏管理的旧书,普遍灰尘大,霉变严重,蛀虫也常见,这是一个脏、累、苦的差事。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图书的搬运、整理排序、上架。②图书的数据变更,无数据图书的回溯建库,索书号脱落图书的检索等系统操作。③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对数据的检查,质量的监督,人员的协调,馆内外的沟通反馈,应急事件的及时处理等等。

由于本次入藏的文献数量大,包括图书40万册,过刊合订本15万册,学位论文1万册;搬运路程长,从东区的教学楼和南区的体育馆转运到馆;还有一部分图书由于原备用库储存书架不足,只是分大类堆放在库内空闲地方,本次要求全部合入其中。仅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难以完成密集书库的建设预定进度的。我馆决定将前期的搬运、整理排序及后期图书上架工作,外包给搬迁公司。这便要求搬迁公司员工掌握图书分类排架法,这项工作由典藏人员负责,对公司员工先组织业务培训掌握排序方法,后指导现场排序操作,达到熟练后开展工作。同时要求搬迁公司分派专人负责,安排固定工作班子连续作业,直到工程验收完成。

3.工作团队的建设

根据工作的要求,我馆建立的工作团队是,由一位分管副馆长负责全面统筹协调,一名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馆员负责建库的各项具体工作,全馆工作人员全力配合,每天轮流安排二名工作人员在汇文系统中进行调拨、完善数据等操作,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检查整理排序、上架工作。

4.工作质量的监控

质量是工作的根本,监控标准是保障。监控的质量指标包括:①要求文献类别排序准确到位;②按照各分类法中分类号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架一架有序排列,每格中的文献排列整齐紧密;③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准确无误,便于对文献相关信息的查询;④解决文献中各种历史遗留问题。

四.密集书库的管理

密集书库的特点是“密”、“藏”,但绝不是作为仓库使用,它的最终目的还是利用。借阅方式是采用闭架借阅,用户在检索机上找到所需文献,将索书号交给馆员,由馆员来查找,然后交给用户。我馆密集书库的管理人员是由其他书库馆员兼职,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由于密集书库是全封闭的,书架的高和密,加强了找书的难度,如何快速地查找到用户所需要的文献,这就需要做好详细的标识。我馆密集书库是在每排书架旁边的插卡处标注本排书架的索书号,即每类图书的索书号具体到三级类目,并且从什么号至什么号都标注清楚。如:B84-06/YQ—B842/ZTS,这就表明本排书架是收藏的心理学派别、研究方法、心理过程和状态方面的文献。

总之,密集书库是图书馆文献储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它能缓解馆藏空间不足的压力,对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馆藏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亨利·彼得洛斯基(美).书架的故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舒炎祥,季水娟.密集书库的密集排架法[J].图书情报知识,2004(4):53-54.

[3]曹雅霞.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建设时间与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254-255.

[4]曾绍文.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建设实践研究——以三明学院图书馆为例[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4):18-20.

[5]徐秀静,施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的管理——以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1):8-10.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建设实践高校图书馆
《海洋学》课程特色与建设实践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