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课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2016-09-10冉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职业生涯中职

冉莉

内容摘要:如今,我国正在飞速发展,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革。对中职学生展开职业生涯指导规划课程是实现中职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职教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以及德育课如何实现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社会 人才 中职 职业生涯 策略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标

1.科学选择职业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职生毕业的就业率高达95%,但是普遍得到的情况是,中职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质量不高。原因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专业对口率低,学生学习的专业与今后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次,工作不稳定,有很多中职生在毕业后参加第一份工作没几个月之后,就又更换了工作单位,一些毕业生还没有任满实习期就又重新选择了单位。最后,中职生的毕业实习工资普遍偏低,大部分企业给的月薪基本上在1200~1500左右。

就业质量差,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待就业时的盲目性,盲目的选择,使得学生在就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加上工资薪水不高,学生更加缺乏对工作的信心。所以,极容易产生跳槽现象。学生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就难以取得进步,不进步的话,就无法在职场中更上一层楼,最终会约束到自身的职业发展.

2.正确的价值观

在职业生涯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十分有必要。每个人在职业规划上因价值观的不同会体现出差异性,价值观的不同,影响到职业的选择、面对职业的态度,最终会影响到学生从业中的选择和评判价值。目前的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诸多不理想的状况,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价值观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利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今后工作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工作态度,以此来更新学生对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对工作的进取、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3.紧跟时代步伐

中职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服务。学生走向社会并不是中职教育的结束,学校的教育只有真正地运用到社会才是学校价值的体现。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才是对中职教育成果的实践。

当下的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低,明显说明了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能力欠缺,这也预示着今后中职学生很可能因为职业能力不强,而被社会淘汰。所以,紧跟社会的步伐,建设应用型人才,与时俱进,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实现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德育课如何实现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1.课内外双重知识补充

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要具有目的性。展开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教育,需要将其列为必选课的范畴内,结合国家统编的教材授课,引导学生正确地实现自我评价,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潜能。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计划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唤醒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意识,指导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的性格测试,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自身职业性质的评估,确认自身的职业理想,为今后的职业做准备。

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还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外条件,让学生在实践、磨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人才交流会、招聘见面会,这样的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学生对自我筹划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亲临现场,增强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丰富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更多的工作要领,以增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实现。

2.教师提升自身水平

作为中职教育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需要承担起学生对今后规划的指导义务。所以,针对自己的课程,要积极面对,不应消极等待学校的安排。积极主动地寻求相关办法,结合多重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职业生涯指导。

首先,教师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来丰富自身的职业规划理论。定期了解一些心理学家、职业生涯理论大师的相关理论,结合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提升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理解,改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教育的偏差。例如有的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喜欢对学生做出统一的安排与要求,但事实上是,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与个性。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这类课程,更要结合具体的学生特点出发,让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个性,从个性出发才能够真正地找到与之相配的职业。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缺乏相关经验,在指导时,过分依赖书籍资料,缺乏对企业的调查,没有具体的社会实践。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招聘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如果不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对学生一味地讲解陈旧的企业招聘要求,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效果。所以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更新自己的实践经历,一是定期进驻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对当下人才的需求。二是积极搞调研活动,搜集多家企业的信息,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招聘需求,并一一总结,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指导。

3.正确指导就业选择思想

职业生涯的规划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就业方向。所以,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相关就业方向,是教师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鼓励学生更正“XX专业好就业”的思想态度,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果自己对这个专业没有太大兴趣,即使就了业,也很难保持充足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从个人的特点出发,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时保持信心,达到身心的全面的发展。

重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是教育的必然趋势,是中职教育与社会接轨的有效体现。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紧贴课程要求,明确教育方向,依托课程和课外实践双向平台,实现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引导学生创建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捷树.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3,21:27-29.

[2]李卉.从学校人到职业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1:57-58.

[3]陈瑛.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70-173.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猜你喜欢

社会职业生涯中职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