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保险资产管理的业务特点及发展趋势

2016-09-09罗鸣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上海保险 2016年8期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管资产

罗鸣 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新常态下保险资产管理的业务特点及发展趋势

罗鸣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的新常态阶段,对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当前的资产荒、低利率环境、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市场信用风险暴露等问题,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坚守优质资产,保障安全运行;另一方面抢抓机遇,以产品市场化、业务多元化发展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市场运行的新格局和新挑战。

一、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新变化

2015年保险资产总体配置合理、风险可控,呈现出“增速快、质量优、运行稳、效益好”的良好局面。从配置结构看,2015年银行存款24349.67亿元,占比21.78%,多存放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安全程度较高。受央行降息降准影响,银行存款配置占比较上年降低5.32%;债券配资38446.42亿元,占比34.39%,同比下降3.81%,配资比例已不足35%,呈逐年递减趋势,但从债券类型来看,除国债和有“准国债”之称的政策性金融债之外,其他企业债券基本全部满足3A以上评级,且大部分具有抵押担保,安全程度较高;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配资受2014年末及2015年上半年牛市的影响,较上年增长约4.08%,达到16968.99亿元,占比15.18%;以另类投资为主的其他类投资配资32030.41亿元,占比28.65%,较上年增长5.05%,连续三年保持了增长态势。

随着保险资金在各个市场上的配置金额大幅上升,保险资金所具备的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债券市场上,保险机构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在长期债券市场及基金市场上,保险机构已成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保险机构也是第二大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在权益类市场上保持活跃以外,保险机构还积极参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从保险行业的资产配置比例变动中可以看出,保险资金投向逐渐从债券市场转向另类投资市场。其中,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项目多为国家或省市重点项目,绝大部分有国家级专项基金、国开行、符合条件的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大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提供本息全额不可撤销连带担保责任,少部分辅以资产抵押作为增信措施,兑付风险较低。长期股权投资多为金融、消费、医药等行业,分红水平较高,潜在价值较大。

二、保险资管业务的新特点

2012年以来,在保监会一系列保险资金投资新政不断“松绑”之下,保险资管公司在继续巩固传统业务领域的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目前已延伸扩展为“保险资金受托管理、投行投融资服务、资产管理服务及个人财富管理服务”等四大业务类别,并呈现出新的业务特点。

(一)开放私募基金业务,保险资产配置更加灵活多样

2014年8月颁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首次允许专业保险资管机构设立私募基金。2015年9月保监会印发《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资管机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正式起航,打通了保险资管“从债权到股权”的投融资服务全链条,其中包括夹层基金、并购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不动产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相关母基金。

保险资金进军私募基金投资业务象征着我国保险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当前“资产荒”的背景下,私募基金投资业务的开放将使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拓展了保险资管的业务领域和范围,助力保险资管转型为全方位金融服务商。

(二)市场化委托进程明显加快,由被动受托向主动管理转型

继2014年中国人寿打响市场化委托外部机构管理保险资金的“首枪”之后,多家保险公司积极跟进,这也使得2015年成为市场化委托进程的关键一年。在2015年中,保险资金市场化委托进一步加快。虽然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体量相比,外部委托资金的规模仍然相对有限,但市场化委托进程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带来的潜在竞争压力却是巨大的。

为应对来自券商、基金等机构在保险资金管理业务上的竞争,保险资管公司主动开展内部结构优化改革,提升自身资产管理能力和效率,以此稳定和吸引受托资金来源。同时,保险资管公司也在资本市场上全面出击,凭借自身渠道优势,寻求市场上的资金委托管理机会,积极参与资金受托来源竞争。因此,市场化委托进程促使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由以往被动受托母公司(集团公司)的保险资金向主动管理保险资金及行业外资金转变。

(三)与养老、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差异化竞争策略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健康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向上连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产品,向下连接老年医疗、老年护理等产业,使保险产品设计、研发、销售协同发展,并整合相关产业,构建全生命产业链,实现保险主业与养老、健康产业相互促进。保险行业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体和强大的服务网络,在保险中引入健康管理和养老保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实现保险机构、投保人、相关产业等多方共赢。

保险资金属性与养老、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投资养老、健康产业能够缓解保险资金错配压力,为保险公司带来稳定现金流收益。同时,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最具实力和意愿对健康养老相关产业链进行整合,切实发挥保险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

(四)海外投资规模增加,投资着眼全球市场

▶图1 2012—2015年保险资金投向占比情况

▶图2 当前保险资管公司主要业务类别

2015年3月,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拓宽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并给予保险机构更多的自主配置的空间。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也进一步增加自身海外投资的规模,优化自身资产配置结构,对冲资金运用风险。

虽然近年来,安邦、平安、国寿等保险机构大手笔“海淘”频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保险行业总体海外投资占比与监管规定的15%上限仍存在较大距离,投资空间巨大。考虑到国内投资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当前经济面临的利率下行压力,保险资管公司纷纷着眼于全球市场,通过全面的资产配置,买入海外优质资产,在保证获取稳定投资收益的同时,进一步扩张海外投资战略布局。

三、保险资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行业界限逐渐模糊,保险资管公司将直面银行、证券、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的跨界竞争和挑战,但同时也将迎来跨界合作、多层次市场资产配置的机遇。在泛资管时代,保险资金持续稳定的优势更加凸显,能够帮助保险资管公司在长期项目投资方面占据主动。因此,保险资管需要在把握自身资金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与保险主业的互动,进一步拓宽自身的投资渠道,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在大资管时代下向着全方位资产管理机构转型,进一步向着专业化、产品化、投行化、国际化、多元化等“五化”方向发展。

(一)管理体制专业化

如果说依托于母公司(集团公司)保险业务发展需要开展保险资金的集中受托运用是保险资产管理的单一平台模式,那么基于行业发展和风险隔离之需,建立多个独立的资产管理子平台,对现有的业务板块实行专业化分工将是保险资金运用专业化发展的综合平台模式。在综合平台模式之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集中于保险资金的投资和管理,而面向个人财富管理的公募基金业务,类投行的基础设施、不动产和私募股权投资以及海外资产管理等业务,将由独立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作为母公司对其实行控股管理,进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大踏步地向着综合性资产管理集团目标迈进。

(二)业务形式产品化

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获取金融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主要载体。从资产管理领域看,无论是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公募机构或私募机构,都是以发行产品为业务主体形式。目前,保险资管产品类型也在不断增加,投资范围不但覆盖国内传统投资及另类投资领域,还涉及到境外投资品种,成为保险资管公司重要的投融资业务载体。“产品化”的迅速发展给保险资管公司带来了发展良机:一是保险资管产品的认购人范围相对宽泛,利于保险资管机构吸纳业外资金;二是产品化的运作模式有利于保险资管机构更加灵活从容地调配和整合内外部资源,同时产品账户的独立性也便于各类现代组合管理工具模型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运用,从而打造体现优势特色的账户组合;三是以公募化业务为建设目标的产品转型,将促使保险资管行业从私募领域向公募领域迈出有力的一步,加快保险资管市场化转型进程;四是相比传统的受托管理,保险资管产品具备较为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一批业绩优良、管理规范、客户服务系统完备的公司能更好发挥和展示投资管理核心优势。

(三)资金运用投行化

在当前传统金融机构界限逐渐模糊的情况下,提升投行化的资金运用水平,从而参与金融机构的混业竞争,已成为保险资管机构综合化转型的关键步骤。在保监会一系列投资新政红利推动下,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宽,优先股、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等领域均对保险资管机构敞开了大门。因此,保险资管机构在未来要不断丰富自身资产配置组合,转变盈利模式,在完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股债结合、资产证券化等现有投行业务的同时,可进一步向并购融资及咨询服务、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证券承销、投资顾问业务等方向探索,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全面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

(四)投资体系国际化

随着海外投资力度的加大,机遇与风险并存,境内保险资管公司不仅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会承担更大的风险,亟需建立一个更稳健、可控的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国际化投资体系:一是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受托主体的要求,尝试新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境外投资范围;二是要建立与国际化相适应的风控与投资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投研能力与资金配置能力,以应对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三是要建立全球化的资金运用体系,鼓励保险资管公司设立境外机构或与国际顶尖投资机构合作成立海外投资基金等业务模式,借船出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收益高、风险低的优质资产组合;四是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业绩评价体系,在长周期、全球化和多元化框架下对境外投资成果进行评价和考量。

(五)创新模式多元化

保险资管机构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求变,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创新在资管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在跨市场、跨品种的视角下进行资产配置。比如,保险资金投资品种可进一步丰富,向永续债、股票期权、新三板市场等领域延伸;进一步深化与银行、信托、券商等泛资管金融同业机构的合作,在产品研发设计、客户资源开拓、数据共享与挖掘等方面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以及尝试通过资管计划,探索将非标资产向标准化资产转化的有效途径等多元化创新,为保险资管机构持续稳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保险资金资管资产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更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措施将出台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