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2016-09-09赵春华余艳丽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河南漯河4620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儿科病房风险管理

赵春华,余艳丽漯河市 召陵区人民医院,河南漯河 462000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赵春华,余艳丽
漯河市 召陵区人民医院,河南漯河462000

目的 分析并研究在儿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14例儿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对照组由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4%,对照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2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43±3.12)分,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9.46±4.5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儿科病房;临床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ediatric ward. M ethods 214 cases of inpatients in the pediatric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107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nursingmodel for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risk managementmodel for nursing,and the length of stay,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rents of the two groups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P<0.05,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3.74%vs 11.21%),P<0.05,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score of children's parent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91.43±3.12)marks vs(79.46±4.52)marks],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ediatric war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rents,which is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Nursing riskmanagement;Pediatric ward;Clinical effect

儿科病房主要收治年龄幼小的患儿,一般患儿存在病因复杂、起病骤急等特征,因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患儿的护理难度较大[1]。患儿身体比较脆弱,缺乏自主表达能力,且家长情绪比较激动,因此在儿科护理中,一旦护理风险,家长很容易情绪失控,从而产生医疗纠纷[2]。为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病房应当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3]。该院选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14例儿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治的214例儿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7例,男62例,女45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为(5.28±3.13)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12±1.82)个月;观察组107例,男60例,女47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4.92±2.14)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3.62±1.87)个月。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治疗同意书和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进行常规检查、用药护理和日常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①护理风险识别,医护人员首先要对儿科病房中所有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识别,针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科室会议讨论的方式,针对预期风险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控制护理风险发生率。②风险护理内容,针对患儿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由于患儿年龄还小,很可能在休息期间出现坠床风险,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情况,固定病床护栏,防止患儿坠床。患者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为了防止患儿在治疗期间乱动影响治疗效果,应由至少两名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约束,可以适当采用儿童约束带。患儿误吸药物是常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护理人员在喂食患儿片状和粉状药物时,应当先用水溶解后,再让患儿服用。患儿的血管比较脆弱,如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应当选择粗直的血管,并避免多次穿刺。③健康宣教,由于患儿表达能力还比较弱,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及病情,并对家长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治疗相关知识。④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儿科病房需要以《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如用药错误、护理意外、管路脱落等,需要及时上报。当护理风险发生后,科室需要及时召开会议,对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护理风险原因,改进护理流程,避免下次再发生类似的风险事件。⑤护理质量考评及培训,护士长要根据护理标准针对护理人员的给药护理、医嘱执行等进行考评,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沟通,了解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并促进护理人员及时加以改进。科室需要每个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护理人员预见性工作能力、护理人员医嘱落实及风险应急能力等,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好。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 20.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根据表1可知,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07 107 6.21±1.18 8.26±1.23 12.44 <0.05

2.2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4%,对照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21%,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3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以后,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43±3.12)分,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9.46±4.52)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2.54,P<0.05)。

3 讨论

儿科收治的患者由于年龄幼小,绝大多数没有形成完善的交流能力,无法清除表达自己的痛苦和需求,也无法理解护理人员的嘱咐,而且患儿的家长会存在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因此患儿的护理过程很容易出现护理风险。而一旦出现护理风险,患儿家长在情绪激动之下,极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口角和矛盾,从而产生医疗纠纷[4-5]。儿科患者存在身体脆弱、依赖性强、活泼好动、难以沟通、约束性差等特征,对其的护理难度较大。为了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科室应当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以期降低风险发生率[6]。护理风险管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主要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避免发生医疗事故[7]。一般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跌倒、窒息、烫伤、走势、静脉穿刺失败、头皮刮伤,而且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儿的实际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在确保对患儿病情严密观察的情况下,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预防措施,确保患儿的安全,避免出现护患纠纷。由于患儿年龄还小,比较活泼好动,为了避免患儿受伤,护理人员需要将病房中的玻璃用品、玻璃等可能对患儿造成伤害的物品收走,并嘱咐患儿及家属,尽量远离热水、电源等。患儿的睡眠习惯也可能会导致发病期间的患儿出现危险,如蒙被入睡的患儿可能会出现窒息,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夜间巡视,调整患儿的睡眠习惯[8]。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与家属的交流,以及时了解患儿的症状,如果患儿已经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护理人员需要注重与患儿的交流,如果患儿无法正常沟通,则护理人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与患儿建立感情,拉近护患关系。此外儿科室应当每2个月开展一次护理风险和护理质量会议,针对该时间段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定防护措施,借此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并严格按照儿科医疗和护理管理规范进行护理,确保患儿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提高护理服务的优质性。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在儿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各类不良事件起到预防作用,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措施,而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儿家长对观察组护理服务给予高度的评价,即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因素,避免家长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拉近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刘娟.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4(11):109-110.

[2]张丽荣,宋红,张英文.对使用微量泵进行注射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J].当代医药论丛,2015,8 (12):83-84.

[3]黄丽萍.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0(12):98-100.

[4]朱建英,杨焕民,刘莹.呼吸内科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9(9):289-290.

[5]杨允亚.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5(11):210-211.

[6]陈敏香,张志娟,杨艳峰,等.对儿科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0):374-375.

[7]汪钟灵.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6):236-237.

[8]黄叶容.呼吸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0(20):167-168.

Analysis of Im p lementation and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 anagement in the Pediatric W ard

ZHAO Chun-hua,YU Yan-li
Shaol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Luohe,Henan Province,462000 China

R47

A

1672-5654(2016)07(a)-0044-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9.044

赵春华(1980.12-),女,河南漯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护理与管理。

2016-05-09)

猜你喜欢

儿科病房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换病房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病房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