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6-09-09韩西兰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康复疗区吉林白山1343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护士长科室护理人员

韩西兰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康复疗区,吉林白山 134300

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韩西兰
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康复疗区,吉林白山134300

目的 分析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护理人员于2013年1—12月未实行目标管理,于2014年1—12月实行目标管理,比对其实行前后的整体护理质量、护士长素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比对其护理质量评分、护士长综合素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科室中采用目标管理理论能够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目标管理理论;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arget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 ethods The nursing personnel in our hospital were not given targetmanagement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and were given targetmanagement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and the whole nursing quality,head nurse's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head nurse's overall quality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the target management theory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P<0.05.Conclusion Adopting target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departmen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ingmanagement quality an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Key words]Targetmanagement theory;Nursingmanagement;Application effect

目标管理理论对效率予以了相应的重视,同时将以人为本融入其中,将员工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予以发挥。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将护理人员的潜能进行充分利用,增强其专科知识以及技术能力水平,从护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目标管理,提升总体护理管理质量[1]。此研究对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职参加的120名护理人员。其中年龄最大者为48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平均年龄(29.63±3.58)岁。其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均在2~15年,平均工作时间(6.52±1.11)年。40名护理人员学历为中专,70名护理人员学历为大专,10名护理人员学历为本科。至2014年底,人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1.2方法

该院2013年1—12月并未采用目标管理理论,并在2014年1—12月采用目标管理理论,其管理理论内容如下:

1.2.1对科室的目标进行制定按照医院的实际发展要求以及目标,护理部门按照科室的专业特质、护理需求以及整体的资源配置,对护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以及总结,从而将其工作总目标进行确立。

1.2.2按照总目标对护理人员个人目标予以确定科室按照总目标并和科室自身的特点以及护理需求进行相互结合,从而对护理目标实行分解,进而对年目标以及月目标进行制定。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配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其学历以及业务能力等,使得每个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护理人员的工作出现不合格现象,需要对其工作予以相应的指导,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

1.2.3对目标管理进行激励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予以考核,并对其进行评估,并在每个阶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取护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按照业绩能力水平对护理人员的目标管理进行激励。①物质激励。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可按照其级别、工作量和能力水平,同时按照结果发放奖金。②精神激励。护理人员存在地区差异性,同时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同样存在差异性,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协助以及解决,特别是性格较为内向以及技术能力水平不强的护理人员,将其融入到集体中,并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聚餐或者出游,以此来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2]。与此同时,每月可以评出最佳护理人员以及优质护理人员等,并予以其奖励,从而提升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将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进行选派,从而鼓励其出去进修。

1.2.4创建护理质量考核体系护理部门需要对护理人员以及科室予以考核,并创建质控小组,其小组成员为护士长以及4名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基础知识进行考核,对最终的考核结果和在护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纠正产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手段。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其对比内容包含: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程度、护理服务、高级护理、业务能力、护理记录的正确程度以及技术操作。并由护士长以及4名护理人员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上述内容的质量考核。②护士长综合素质评估,其评估内容包含业务能力水平、沟通能力水平、管理能力以及科教水平。在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前后由一名质控成员进行主持,随后执行者对其进行评分,随后对分目标结果予以检查,科室护理人员对其实行不记名评分。③护理满意度则是患者对期望的护理效果以及实际护理效果之间符合的程度,采用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其问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其问卷具体内容包含护理人员是否将病区的环境、就餐时间以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介绍;是否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是否时常巡视;护理人员是否每日对病房进行打扫确保其床面的整洁;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及检查之前,护理人员是否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是否满意。目标管理前后分别抽取2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3]。

1.4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包对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士长综合素质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

实行目标管理理论之后其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程度、护理服务、高级护理、业务能力、护理记录的正确程度以及技术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实行前,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后统计学意义因P<0.05产生,见表1。

表1 对比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

表1 对比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质量内容 实行前 实施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程度护理服务高级护理业务能力护理记录的正确程度技术操作86.62±0.83 88.41±1.15 85.25±0.95 89.42±1.04 89.65±1.11 87.16±1.85 86.58±1.25 98.58±1.11 97.13±1.27 98.53±1.02 98.14±1.08 97.48±1.07 97.06±1.22 96.42±1.44

2.2分析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士长综合素质评分

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后,护士长在业务能力水平、沟通能力水平、管理能力以及科教水平明显好于实行前,实行前后数据之间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见表2。

表2 对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士长综合素质评分进行对比()

表2 对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士长综合素质评分进行对比()

综合素质内容 实行前 实行后业务能力水平沟通能力水平管理能力科教水平88.04±0.87 87.85±0.82 86.74±0.88 88.21±1.03 97.08±1.42 98.26±1.36 98.33±1.41 98.84±1.39

2.3分析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在实行前后分别抽取200例患者纳入此研究中,实行前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90例患者非常满意,60例患者满意,50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经计算后为75%;实行后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150例患者非常满意,40例患者满意,10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经计算后为95%,实行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经过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组间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对实行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n(%)]

3 讨论

目标管理则是按照单位对组织总目标进行确定,同时对上下级的责任以及目标进行制定,并且按照此目标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估从而发放奖励[4]。各个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且每个护理人员需要将责任进行确定,将个人目标和总目标进行相互连接,创建一个权利清晰的目标体系。

护理管理中的生命线为护理质量,其中包含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程度、护理服务、高级护理、业务能力、护理记录的正确程度以及技术操作等内容。目标管理则是按照科室工作的自身体质、职称岗位等进行管理和培训,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予以相应的重视,并将护理经验传授给护理人员,从而培养其安全理念[5]。除此之外,在科室管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授权,能够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充分满足管理对象的需求,提升护理人员对管理的认可程度。目标管理自身的主要优点则是可以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成绩予以控制,自我控制可以作为一种动力,充分发挥其潜力,并尽力做好自身的工作[6]。目标管理能够对上下组织进行协调从而确定总目标,使其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自身中,将其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之后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在实行目标管理时,对科室不定期进行考核,对其完成情况予以检查,对经验教训进行归纳以及总结,并对新目标进行更新以及完善,可提升护理质量[7-8]。并且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奖惩力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激励。而护理满意度能够充分表现出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从而对目标管理实行后的效果进行证实。

综上研究,在科室中采用目标管理理论,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并以医院整体进步为目标从而进行工作,使得整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均参与到其中,在提升总体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程度。

[1]吴霞,杨毅,杨中香,等.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大家健康,2013(11中旬版):115.

[2]韩晓霞.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3上旬刊):1536-1537.

[3]黄晓青.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吉林医学,2014(18):4095.

[4]薛红霞.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J].大家健康,2016,10(1上旬版):270.

[5]赵静.目标管理理论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必读,2013,12(12中旬刊):514-515.

[6]刘娅萍,叶明娟,尹丽霞,等.目标管理理论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 2479-2481.

[7]高凯.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243-244.

[8]王妮妮.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实施的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4(22):287.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arget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HAN Xi-la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rea,Bai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ishan,Jilin Province,134300 China

R7

A

1672-5654(2016)07(a)-0136-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9.136

韩西兰(1973.9-),女,山东高密人,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

2016-04-09)

猜你喜欢

护士长科室护理人员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