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吃货碰上人造海蜇

2016-09-08钟凯

家庭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海蜇明矾葡萄糖酸钙

钟凯

你去过海边吗?在退潮后的沙滩和礁石上,常常可以看到一滩半透明的东西,那其实是水母。有些水母有毒,但有一些水母可以食用,可以食用的水母俗称海蜇。

拌海蜇是中餐里很常见的凉菜,其脆嫩的口感配上陈醋的酸爽,实在是享受。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天然捕捞的海蜇根本不够吃,沿海地区开始尝试人工养殖海蜇。在2000年左右,海蜇养殖业就已经形成气候,与此同时,人造海蜇的技术也被开发了出来。

人造海蜇成分不可怕

人造海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差不多已有15~20年的历史。由于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因此很受欢迎。

生产人造海蜇首先要用明胶、海藻酸钠和琼脂配置成胶液,其中,明胶是由胶原蛋白水解得到,而海藻酸钠和琼脂都是从海藻中提取。

然后需要用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使胶液凝固并增强弹性和口感(工艺上叫老化)。如果是用氯化钙,需要在凝固老化后用水漂洗,去除苦涩味。

最后用味精、虾粉、盐等调料洒在人造海蜇上腌制就大功告成,当然也可以将这些调料直接放在胶液中。

明胶、海藻酸钠和琼脂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主要用于增稠,其安全系数相当高,高到可以不需要限量。我们平常吃的果冻、酸奶、冰激凌等食品中常有这些成分。

海藻酸钠和琼脂还是天然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

氯化钙是凝固剂,在很多食品中都可以使用,也是点豆腐的卤水中的成分之一。

葡萄糖酸钙就更熟悉了,电影《大腕》里有句台词说,“我们中国文艺界早就集体补过钙了”,这个葡萄糖酸钙就可以用来补钙。

违法才是重点

食品技术没有好坏之分,但要看用在谁手里,违法分子在黑作坊里做出来的人造海蜇丝显然是不靠谱的。

比如他们采购的原料很可能是工业级产品,重金属等杂质较多,是严禁用于食品的。

此外他们的生产环境脏、乱、差,完全不符合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

销售的时候用人造海蜇冒充真正的海蜇则涉嫌欺诈。

以上无论哪一条都够治罪了。

据媒体报道,为了改善口感,违法分子生产人造海蜇时还使用了明矾,其铝残留量为每公斤600~800毫克,这确实很糟糕,不过真海蜇的铝含量又是多少呢?

海蜇的含水量很高,因此捞上来之后需要立即用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处理,其作用是使海蜇里的蛋白质凝固,否则很快就会因“自融”而变成一滩水。

传统海蜇生产工艺叫“三矾两水”,也就是要用明矾腌制3次,有的产品还直接标注为“三矾海蜇”。

过去国家标准规定,干制水产品的铝残留量不得超过每公斤100毫克,实际上干海蜇根本做不到。既然死活都做不到,有些企业生产海蜇的时候就毫无顾忌,这让监管部门很头痛。

因此最近一次修改含铝食品添加剂标准时,根据行业实际情况,调整为即食海蜇中的铝残留不超过每公斤500毫克。

能否将铝含量降低一些呢?不是不行,但铝含量和海蜇的口感密切相关,如果铝少了,口感就不脆了。

能不能不用明矾,用别的东西呢?很遗憾,目前尚未找到替代品,因此海蜇注定是一种铝含量很高的食物。

怎么吃海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结果,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摄入的铝不应超过120毫克。这么算来,海蜇的食用量每周不超过100克(2两)就比较保险。

清水漂洗或用醋泡都可以降低铝残留,总之记住了,越是口感脆的,铝残留越多。

至于人造海蜇,虽没啥营养,但由于食用量不大,其实也没啥害处。违法生产的人造海蜇当然要打击,但它还不至于会造成有些媒体说的“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甚至“变傻”。

记住: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猜你喜欢

海蜇明矾葡萄糖酸钙
外科圣药——明矾
葡萄糖酸钙制备的实验研究
电位滴定法测定硼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硼葡萄糖酸钙溶液中的钙含量
海蜇(zhé)
明矾及其炮制品中活性铝的体外消化
杯中雾凇
海蜇糖蛋白及其糖肽的体外免疫活性
产葡萄糖氧化酶黑曲霉的诱变选育及葡萄糖酸钙发酵条件的研究
宝宝喝葡萄糖酸钙后拉肚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