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力供给侧改革 助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

2016-09-07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

中国民政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东城区街道公益

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

发力供给侧改革 助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促进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表达群众诉求、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活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东城区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一、东城区社会组织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东城区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557个,其中社会团体194个,社会服务机构363个,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为6个,为推动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整体上仍与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官办多于民办、形式多于实质。主要表现在官办组织多,民间组织少;传统组织多,公益组织少;一般组织多,精品组织少。此外,受区级地域限制,社会组织规模普遍较小,生存能力弱,影响小,难以形成规模、建立品牌。二是监管力度不够、服务意识薄弱。登记管理机关力量严重不足,在日常管理中常常有心无力。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也容易流于形式,监管力度有待提高。三是公益服务产品不均衡。虽然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基层开展为民服务、养老照护、公益慈善、促进和谐、文体娱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所提供的公益服务品种较为单一,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

二、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东城区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增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效力,提升社会组织发展总量。

一是搭建三级平台,提高社会组织供给能力。搭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从体制机制入手,梳理区、街、社区三层机构,畅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渠道,有效聚合社会组织力量,使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区级平台(东城区创益汇)是三级平台建设的重点,集注册支持、孵化培育、公益创业、资源支持、能力提升、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统筹全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通过这一平台,形成了一批驻扎东城、服务东城的品牌社会组织。街道级平台衔接区级和社区平台,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掌握社区需求,借助属地优势,引入辖区资源,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品牌。

目前,北京恩派、北京市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北京恩友财务等支持型社会组织已经入驻区级平台,为全区社会组织提供智力、财务等方面的支持。各街道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政策,搭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和平里街道作为首个街道级平台,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通过开展“微”创投和人才梯队培养,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公益人才相结合的社区发展新模式。龙潭街道以“参与式协商治理模式探索”为主题,探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新路径。东四街道建立了社区治理支持中心,引入专业力量,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建国门街道引入专业力量,探索社区服务项目社会化运营。崇外街道通过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特区型社区,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式。龙潭街道光明社区等已建立了社区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在挖掘社区需求、转化项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通过搭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推动完成北新桥、龙潭等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创建,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综合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现社区治理结构创新。

二是开展公益创投,优化公益服务内容。针对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东城区引入公益创投理念,出资、出地、出技术,为发展初期的社会组织提供支持,吸引大量创新项目和公益人才聚焦东城。自2013年以来,东城区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公益创投,在为老服务、志愿服务等领域培育了和平里、龙潭、建国门等15个街道的20个社区社会组织和东城区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等24个社会组织,覆盖全区77个社区。同时,引进北京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作为第三方支持力量,建立联席会制度、日常监测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以及监督评价机制。2013年首届公益创投涌现出了胡舜琴这样的公益种子,并孕育了“金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推动了前门街道社区服务的发展;2014年挖掘了致力于社会组织传播的公益人柳鹏,并发起成立了东城区第一家传媒组织“东城区益树影像中心”,广泛传播公益组织和公益人的公益梦想。公益创投活动为社会组织扎根东城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社区社会组织成长注入了活力,为基层社区工作者创新思维提供了支持,改善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和社区公益氛围。

三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增加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为助力社会组织良好发展,东城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项目和资源,引导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更好地让社会组织扎根和服务东城。2010年东城区首次尝试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东城区民政局先行试点,围绕居家养老确定了“绘本人生”快乐老人读与画计划等四个购买服务项目,涉及资金近100万元。2015年,依托创益汇平台,体育局、和平里、龙潭、民政局等单位先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涉及资金500多万元。目前,全区政府共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购买服务,涉及各行各业。

四是加强需求侧分析,提高社会组织培育供给的精准度。针对社会组织存在的服务扎堆、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东城区结合全区重点工作,围绕养老、社区服务、儿童安全等重点领域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比如在景山街道试点平房区物业管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模式,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城管委、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对话机制,改进物业服务现状;结合全区养老工作现状,重点培育了20余个为老服务项目,培育优秀为老服务公益组织。

三、社会组织培育初见成效

一是社会组织数量质量实现双提高。自2007年以来,东城区注重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成立了东城区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全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出台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文件,每年设立100万专项资金,为社会组织无偿提供办公及活动场地,多措并举,助力社会组织发展。特别是2009年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被授权为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社会组织数量从每年仅增加2~3家的速度发展到现在每年10多家的增长量,其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2015年通过市级福彩公益金、三社联动等项目和区级项目,社会组织落地社区开展公益服务成效显著,涉及90多个社区,占182个社区的49%。

二是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合供给,有效满足了社区多元化需求。三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的搭建,聚集了一批优秀社会组织,加强了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社区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和平里街道的社会组织联合会通过搭建社会组织交流沟通资源平台,引入斯福社区儿童安全服务中心的“儿童安全”等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服务,并带动了本区组织的发展。朝阳门街道借助“三社联动”项目,引入北京先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崇外街道通过微创投成立的停车自管会有效解决了都市馨园社区停车难的问题。北新桥街道通过区级公益创投项目落地该街道,形成了12个能人组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来源社区、服务社区”的优势,有效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三是多元化的供给主体,提供了专业化、精细化的公益服务产品。东城区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吸引各类社会组织落地东城区。上海百特青少年发展中心落地东城区,引进美国阿福童社会理财学社区学院项目,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财经素养和公民素养。东城区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以精神养老为载体,通过“绘本人生”“老年人成长影像史”等品牌项目在养老院、社区开展了深受老年人喜爱的活动。

猜你喜欢

东城区街道公益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热闹的街道
公益
公益
公益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