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长效结合的思考

2016-09-06陈爽梅利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陈爽 梅利钰

摘 要:小学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其往后学习的心态以及良好的习惯养成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学校就必须要将针对小学生们所开展的德育工作加以重视,并作为重点工作加以实施。同时,还必须要强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现如今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及校领导应当正确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学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好是能够促使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提升。本文针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结合进行思考,并为此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长效结合

引言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小学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们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所造成的影响,近几年,这一教育的理念开始受到广泛的传播和实施。其中,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标志性学科,其德育教育性质中本身含有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因此直接促使小学语文学科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渗透方向[1]。所以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作业,以此来积极渗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促使两者实现长效结合,最终锻炼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正确认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异同性

1.两者的差异性

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学生们在思想、道德以及政治等队方面实现全面的教育提升,这起中具体包含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还有一些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必须的社会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以此可以说,德育教育是一个塑造学生人品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则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水平加以培养,期望能够促使学生们在往后成长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强大的心理作用和心理潜能,帮助其更好的度过难关。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学生们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个性的具体表现而言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2.两者的共同性

虽然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其相互之间也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2]。首先,两者实施的目标及内容是一致的,其不论是在心理健康还是在德育方面,都需要密切的关注学生们的整体心理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培养出小学生们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最终以此来实现其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二是这两者之间的实施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基本一致,大都是采取教师辅导工作、、课堂教学渗透以及校园文化传播和课外实践拓展等多个方面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最后,小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来进行稳固和提升,而其心理方面的问题则必须要借助德育教育的开展来进行疏导。

二、德育与心理教育长效结合的策略

1.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促使心理教育有效渗透

目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其性质中隐含着心理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就必须要对此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以此来促使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获得有效的渗透,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果与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例如,在教习《麻雀》这篇课文时,课文中老麻雀奋不顾身的抢救小麻雀,教师可据此来询问学生们是否在课文当中有所特别的感受。通常话音刚落,就会有学生们迅速的回答说感受到了老麻雀的那种无私的母爱。但是也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一些质疑,比如说“我并不认为那是母爱,因为整篇课文里面都没有明确说明那只老麻雀到底是公的还是目的。”

虽然学生们提出的质疑隐含一丝漏洞,但是也充分表明这位学生是经过认真阅读课文并经过深入思考所提出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问他“你提的问题非常重要,但是并不准确,怎样说才会显得更加的准确呢?”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其中,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种亲子之情。整个过程有效的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并且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极大的增强了自信和进取精神,实现德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2.教学中正视学生间个体差别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一直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针对那些自主参与意识相对较差的学生加以鼓励,从而以此来有效的强化其自尊和自信,并以此帮助其不断的对自身的思维、学习的方式加以完善,帮助其迅速的走出发展的困境,从而获得有效的进步发展,通常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也是学生在整个课堂当中,经受了一些挫折,从而导致其形成逃避和胆怯的心理,变得不敢再轻易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3]。所以,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策略,实施无措原则,要对每位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找出其中存在的价值,最后重点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如何改善和改正上。

例如,教师需要实现针对每位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结合所开展的教学内容来制定相应的差异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小学古诗词时,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取向必然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编排分类,并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来给学生们安排学习工作。可以促使学生们背诵和学习《小学生必背古诗》时,进行明确的分工,部分同学分析古诗词的押韵字,部分同学进行诗词资料的手机,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各个组别间的学生统一起来进行交流讨论。而老师抽查古诗的学习情况时,则由语言表达能力好,逻辑思维慎密的学生来进行,这样不但有效的锻炼了各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还强化了其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促使学生的信心和心态发生巨大的转变,建立起良好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成为当下小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工作之一,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进行,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拓展语文教学的中德育教育,并结合心理教育来不断的深化学生们的对于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绪臣.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 教育教学论坛,2012,S4:277-278.

[2]史印花. 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173.

[3]谢晓洁. 心理-道德教育:心育与德育发展的未来走向[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1:36-39.

作者简介

陈爽(1987,06——)女,汉族,黄冈蕲春人,中学二级教师,在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第六小学工作。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