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关系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6-09-06张甜甜刘晓亮

法制与社会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就业大学生

张甜甜 刘晓亮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己成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也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在强关系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强关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强关系 大学生 就业 社会资本

作者简介:张甜甜,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刘晓亮,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196-02

一、引言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是大学时代的结束和职业生涯的开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环节,但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各种原因,大学毕业生这一相对弱势群体要想很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并顺利就业并非易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也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家庭社会关系作为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探讨社会关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来自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资本界定为:大学生通过父母、其他亲属、亲密朋友等强关系获得的有利于就业的社会资源的总和。将借助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进行解释性研究,进行假设检验,力图对社会关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细致准确地把握。

二、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单位为个人,即大学生。调查对象涉及河南省5所大中专院校,调查对象所属专业涉及文、理、工三类。本次问卷调查从2015年6月开始,历经两个月完成,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7%。在这个规模为300的样本中,从学院层次来看,重点本科院校学生、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从性别来看,女同学有183人,占61%,男同学为117人,占39%;从家庭所在地来看,来自农村、乡镇和城市的学生分别占67.5%,16%及16.5%。对问卷资料经的处理步骤是整理、筛选、核实、编码、输入、分析并得出结论。

在以上过程中主要使用spss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在强关系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强关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相关假设。

三、 结果与分析

(一)强与大学生就业机会

根据前面对社会关系的操作化,我们将以父母职业、亲友数量及互访频率作为自变量,以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作为因变量,就业机会的获取为虚拟二分变量,赋值“已就业”=1、“未就业”=O,并建立回归模型(置信度为95%)。

从表1看,“亲友数量”和“互访频率”对就业机会影响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0.140,0.634,显著度分别为0.012,0.013,均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且这两个变量对就业机会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对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的占有量越大,而且这个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关系网络中的各个个体互动的频率越高,他获取就业机会的几率就越大。而家庭亲属及亲密朋友的数量和与他们之间交往的亲密程度也正是区分社会关系中强关系和弱关系的主要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关系中的强关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显著,研究假设1被部分证实。

(二)强关系与大学生就业质量

根据前面对强关系与就业质量的操作化,自变量“强关系”通过“父母职业”、“亲友数量”、“互访频率”来考察,因变量“就业质量”则通过“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单位所在区域”、“月薪额度”和“发展前景”进行测量,在操作化后的所有指标中,“工作单位性质”和“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两个变量都属于定类变量层次,为了统一、合理赋值,正确表达测量结果,我们对这两个变量的所有取值都根据人们通常对工作好坏以及地域差别的认识进行类似于“定序”的排列并打分赋值。

由上表中的模型二可知,大学生父亲所从事的职业对其工作所在区域有影响,Beta值为0.094,T值为0.034,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且影响是正向的。事实上,“父亲职业”在家庭关系网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子辈去什么地方工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家庭关系扩展开来而形成的社会资本,虽具有地域局限性,但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也可以体现出稳固性这一鲜明特征。因而研究假设2被部分证实。模型二显示,互访频率对大学毕业生月薪范围有影响,回归系数为0.243,T的显著性为0.029,小于0.05。这说明,“与亲友互动的频率”对大学生的工资高低有很大影响。事实上,大学生毕业生激烈竞聘的对象也正是那些被社会普遍看好和向往的职业和岗位,比如公务员、金融系统、国企、事业单位等,这些岗位社会地位高,待遇好,但岗位有限,应聘队伍庞大,竞聘过程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在信息获取、缩短准入路程、降低就业成本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应聘者增加了竞争筹码。因此,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在社会关系中与其他个体的互动频率对工资高低有显著性影响,研究假设被部分证实。从模型三来看,“母亲职业”对大学毕业生“工作前景”有影响。回归系数为0.067,T的显著性为0.047,显著度小于0.05,并正向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发展前景,即父亲所从事的职业地位越高,子女就业的工作前景就越好,研究假设2被部分证实。从模型四来看,虽然自变量中各取值均对大学毕业生工作性质影响不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因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的不同对就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模型一、二、三都揭示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显著影响。因此,总的来说社会关系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强关系与大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回归模型的建立,得出了本课题总的研究结论:强关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显著影响。

根据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中国人的社会资本尤其是社会关系网络就像是一组同心圆,家庭是圆心,圆心到各圆周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网络。也有研究者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家长们认为“子女的就业可以由关系和权力决定”,事实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这种看法。从本质上来说,就业过程应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较量。国家也一直大力倡导公平公正,但真正的公平公正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还得不到完全实现。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社会关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也是如此,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关系的消极性也显现出来,就业不公挫伤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人们对于制度公正性的质疑,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那么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看待社会关系与就业,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关系对就业产生的负作用呢?我们认为合适的做法应该是重视人力资本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资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善于发掘社会资本,做到对社会关系的合法、合理和适度利用,能够在通过自身努力及外在环境的支持下更加自信,积极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边燕杰.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

[2]川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4(7).

[5]徐莉.社会资本——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的“有力工具”.江汉论坛.2003(4).

[6]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国外社会学.1998(2).

[7]黄松.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现代商贸工业.2009(12).

[8]祝平燕.妇女参政的强关系支持系统探析.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4).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