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暖与分化:当前浙江经济形势分析

2016-09-03杨博野吕淼王闻丹明文彪

浙江经济 2016年13期
关键词:规上服务业浙江

杨博野 吕淼 王闻丹 明文彪

回暖与分化:当前浙江经济形势分析

杨博野 吕淼 王闻丹 明文彪

浙江经济延续触底回暖、结构分化的运行态势,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新经济引领作用日益突出,“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成效。短期来看,浙江经济有望缓中有升、缓中向好,全年GDP增速在7.5%左右

二季度以来,浙江经济延续触底回暖、结构分化的运行态势,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新经济引领作用日益突出,“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成效。站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看,以杭州模式为代表的经济转型走在全国前列,推动浙江“L型”增长基础更加健康稳固。

当前经济形势主要特点

部分核心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一是人民币计价的出口转降为升,前5月出口金额增长2.6%,比一季度提高6.7个百分点;二是住宅投资转降为升,前5月浙江省住宅投资结束了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连跌态势,房屋新开工面积快速增长;三是大众消费回升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后的实际消费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正在全社会加速铺开。一是服务业第一驱动力作用进一步凸显。中采5月份服务业PMI指数是53.1,高出同期制造业PMI指数3个点。二是信息经济高歌猛进势头不减。5月浙江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规上工业增加值高5.8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升级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选择。浙江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省区首位,出境游等追求享受型消费体验的人数也是全国最多的。四是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服务业投资高于二产4.9个百分点。700亿元重点项目集中于七大万亿产业领域,近80%的民间投资集中于工业技改项目。

以杭州为代表的创业创新风潮逐步向其它地区蔓延。自2013年起,杭州累计创立的创业项目以年均32.4%的增长率增加,而北京、上海、深圳项目的增长率分别是30.2%、27.1%和29.3%,杭州已成为国内创业项目增长最快的城市。一季度全国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5.9%,浙江省是30.5%,杭州是49.4%,同时带动了嘉兴、湖州、绍兴等周边县市的发展。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成效。从去产能看,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从去库存看,4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将至1.1%,处于2009年来的历史低点;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13个月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降成本方面,1-4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的成本是83.6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2元。补短板方面,前5个月,涉及短板领域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基建投资增速在50%以上。

与此同时,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在逐渐暴露。一是民间投资持续低迷,企业对整个经济的信心不足;二是实体经济比较困难,克强指数的3个关键指标,工业用电量、货运量和新增贷款仍在回落;三是去产能的冲击较大,规下工业增加值下滑明显,拖累了二产回升步伐;四是部分县市房地产去库存难度加大;五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杭州经济表现出色,传统工业强县下行压力较大。

正确认识部分经济数据的分化

二产和三产分化,既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性变化,也有政策调控因素的影响。第三产业赶超第二产业是趋势,是工业化国家的必经阶段。2014年以来,浙江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增加值增速平均高出第二产业3.7个百分点,2014年底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二产。

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出现分化。2015年开始,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公共管理等传统服务业增幅明显放缓,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速大幅快于服务业整体增速,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位次从2010年的第7位,上升为2014年的第5位。目前服务业增长贡献率最高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以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其他服务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则被挤出前三甲行列。预计信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将成为今年推动浙江服务业增长的主引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将重新拾速。

第二产业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规下工业和建筑业下滑。2016年伊始,规上工业增速重新进入回升通道。一季度,规上工业累计同比增长6.1%,高于二产增速1.1个百分点。而规下工业和建筑业仅同比增长2.2%,低于2015年同期6.1个百分点,低于2015年全年5.3个百分点。截至5月,规上工业同比增长7.0%,增速保持5个月回升势头。规上工业和规下工业的分化表明,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去产能及全面深化改革等系列组合拳下,资源要素配置格局重新调整,资源要素以更低的交易成本流向更高效率的生产主体。

工业产值和工业利润分化,主要源于部分行业效益的大幅改善。2016年1-3月,规上工业利润增速在经历一年多的蛰伏后,增至17.0%,1-4月进一步提升到17.4%,与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差距拉大到11个百分点。利润增速相对增加值增速的领先,一定程度反映资本要素回报率的反弹。

——从损益结构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以及财务成本、税收成本的下降是工业利润激增的主要原因。2016年1-4月,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9%,快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速1.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4%,其中利息支出同比下降12.0%,增值税(不考虑营改增部分)同比环比增速均明显回落。

——从行业结构分析,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工业利润骤升背后的真正推手。1-3月利润总额最高的十大行业中,高于利润同比增速(17.0%)的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五大行业。然而背后真实推手是利润第一高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3月,电力行业利润总额仅同比增长16.7%,但远远高于1-2月同比增速30.7个百分点。同时,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上升幅度惊人地超过增加值26.1个百分点。

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分化,工业利润的变化和房地产走势是影响民间投资的两大主要因素。2015年以来,浙江民间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前后相隔一个月双双下滑,民间投资下滑更快。2016年2月和3月,民间投资与总投资增速差距达到2014年6月以来的历史最大值(10.3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5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4.2%)低于全省总投资(12.6%)8.4个百分点。去年浙江民间投资失速的主要原因是利润下滑带来的制造业投资信心不足。虽然去年民间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在回落,但依然快于全部房地产投资增长。今年民间投资失速主要是房地产投资下滑造成。今年前5月浙江省民间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9%,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却下降4.3%。自今年初起,浙江民间投资出现了相对加速撤离房地产领域的迹象。

M1和M2分化,反映长期投资意愿减弱,短期投机冲动难耐。自2000年1月以来的196个月中,M2同比增速超过M1共有118个月,占据6成以上。而2015年10月以后,M1同比增速重新赶超M2。2016年4月,M2同比增长12.8%,自2016年以来连续4个月下滑;而M1经过5个月的不断拉升,同比增速达到22.9%,剪刀差达10.1%。

——M2增速的连续下滑,主要是由于基础货币发行增速回落。2016年5月,货币乘数为5.24,为近10年最高点,接近当前货币乘数理论最大值(5.98)。同期,基础货币余额同比增长-4.6%,低于去年同期12.0个百分点。基础货币余额下滑,主要是新增人民币外汇占款负增长所致。2016年1-4月,基础货币余额减少10863亿元,而同期新增人民币外汇占款减少4511亿美元。虽然央行通过SLF、MLF、PSL等政策工具进行对冲,但是为了减轻人民币贬值和通胀压力,只能进行审慎对冲。

——M1同比增速的大幅上扬,主要来自M2长期换短期,而非M0转化。2016年4月,M0同比增长6%,未出现大幅攀升的迹象。5月非金融企业活期和定期存款分别同比增长8.1%和31.3%,差距进一步扩大到23.2个百分点。近期投资者风险厌恶和观望情绪不断强化,长期项目投资倾向进一步下降,基础货币转化为整体信用的动力不足,长短期和不同部门之间资金出现转移,资金开始脱实入虚,追逐短期投资标的。根据历史数据实证分析,M1与6个月后的CPI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由于当前M0增速有限,大量产能仍然过剩,CPI预计仍然保持温和通胀。因此,下半年资产泡沫将具有较高的风险概率。

认清浙江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按照近年各地经济转型升级的表现,可以把全国经济版图划分为四个方阵。

第一方阵: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在中国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优势。

第二方阵:广东、江苏、天津、贵州、重庆和浙江。这六个省区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典范。广东在轨道交通、航空、工业机器人、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超前布局,未来很可能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最大赢家。江苏靠苏南外资集聚起步,转型成功主要依靠广袤的苏北平原和配套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天津在滨海新区上了一批大飞机、大火箭、大炼油、大机车项目,成为中国GDP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贵州近年以大数据、大健康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重庆凭借低廉的劳动成本、土地成本,以及强势政府的积极介入,成为东部企业产能转移的首选,近十年GDP年均增速居31省区之首。浙江经济增长在全国的排名也逐步回升,以杭州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以特色小镇为引领的大众创业热潮风起云涌,成为我国新旧动力成功切换的典范。

第三方阵: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如果把第二梯队看作是供给侧改革主体的话,那么第三梯队省份构成我国扩大内需的主体。一方面,农民工回流将释放巨大的城镇化需求,另一方面,东部产业转移可能在这里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不同于第二梯队的新经济革命,但这些地方依托后发优势和资源禀赋仍然能够产生中高速增长。

第四方阵:东北三省、山西和河北。饱受旧经济滑坡困扰、新经济又看不到希望的地区。由于历史包袱过重,生态环境欠佳,在第三方阵尚未成功转型的条件下,这些地区的发展困难重重。

浙江在第二方阵,但有着与其他转型成功的省市不一样的发展逻辑。一是产业是内生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粘性;二是民营经济主导,外资和国企成分相对较低;三是藏富于民,创业的主体是小业主、大学生、农民,企业利润和个人财富没有明显界限。这些特点确保浙江模式具有长足生命力。

科学研判下半年浙江经济走势

短期来看,预计下半年浙江经济有望缓中有升、缓中向好,全年GDP增速在7.5%左右。主要的支撑有四个:一是房地产销售回暖有望大幅推动上半年服务业增长;二是信息产业等新经济、新业态继续发力;三是服务业和消费经济的基础较为坚实;四是巴西奥运会的举办可能会对外贸带来利好。

工业经济在平稳运行中量质齐升。一是先行指数向好。从5月份中采制造业PMI分项看,新订单指数为50.7,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0,均在荣枯线之上。二是工业企业补库存需求提升。5月工业产品产销率较3月提升0.7个百分点,而新增库存/新增销售正稳步下降。三是企业效益改善有望提振企业信心。降成本加速有利于改善企业盈利预期。预计今年浙江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达到7.0%左右。

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有望缓慢复苏。一是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1-5月浙江省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40.3%,比去年同期提高22.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15%以上。二是财政政策更为积极,赤字率提至历史最高值3%,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地方债务置换与新增规模或将显著增加,项目推进有望加快。三是民企投资信心有所恢复。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3.0%左右,民间投资增速约为7.0%。

消费增长预计较为平稳。一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对大众消费构成良好支撑。下半年G20、国庆节、圣诞节,以及全面二胎、天猫“双十一”等叠加效应将对浙江网络购物、旅游、交通运输、餐饮等产生积极影响。二是房地产销售回暖有助于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淘宝指数中装修设计、住宅家具类目从年初开始波动回升即是佐证。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左右。

出口稳增长压力依旧较大。一是国际环境并未实质好转。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较前期下调0.2个百分点,5月美日欧等地制造PMI指数分别下降0.1、0.5和0.2,再考虑到美联储或将加息、英国退欧、地缘政治冲击等因素,国际经济回暖动能不足。二是目前的海关出口货品中可能较大部分已非浙江制造。出口交货值对出口总额之间的弹性系数从2008年之前的0.8左右降至目前的0.3左右。三是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利好有限。预计2016年全年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为3%左右。

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受食品整体价格涨幅可控和当前的宏观形势所限,CPI涨幅总体可控。与此同时,2011年之前,浙江省PPI与CPI有较强相关性,而2011年之后两者裂口扩大,PPI向CPI的传导效应较小且时滞长。预计2016年CPI涨幅将在2.5%左右波动,PPI涨幅在-3.0%左右。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猜你喜欢

规上服务业浙江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