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紧运行及其自我增强机制

2016-09-03卓勇良

浙江经济 2016年13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国民经济比重

经济紧运行及其自我增强机制

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当前是国民经济从宽运行向紧运行陡变的转折期,“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旦渡过这一转折期,中国经济将进入新的动态均衡期

国民经济紧运行是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经济紧运行,顾名思义系指经济运行的要素供给、需求状况等均较紧。

当前是国民经济从宽运行向紧运行陡变的转折期,“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旦渡过这一转折期,由于劳动所得占比和消费地位逐渐提升,中国经济将进入新的动态均衡期,形成结构持续优化提升的紧运行,或将继续具有较强内生动力。

中国经济曾长期处于宽运行状态,并逐渐导致扩张性结构失衡。一是动力结构失衡,形成出口投资依赖;二是分配结构失衡,劳动所得占GDP比重持续走低;三是需求结构失衡,消费率持续走低和积累率持续走高。在这些状况下,国民经济可以不依赖国内消费而仍较快增长,中国经济逐渐远离他的人民,各种社会问题逐渐严重。

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逐渐终结。出口成本上升加之竞争对手四起,且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出口顿现颓势。企业利润断崖式回落,投资增速较快下降。然而中国经济历经近40年快速增长,改革大步推进,微观相对坚实,具有应对重大危机的能力:就业仍相对较好,未出现企业大面积倒闭潮,金融在封闭的市场体系中,加上政府调控,潜在风险暴发可能性尚不至于较大。与此同时,由于居民收入增长回落较少,形成收缩性结构优化,支撑中国经济至今并未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具体表现在:一是分配格局从有利于资本向有利于劳动转变。这是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GDP增长的必然结果,促进消费增长回落较少,支撑经济增长。二是增长格局从出口投资为主向消费主导转变。现在,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最终消费增长对GDP增长贡献已经大于50%,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正在上升。三是增长动力从要素推动为主向创新推动为主转变。中国经济增长三源泉,惟技术进步因与发达经济体有较大差距,仍有较大潜力。

当前收缩性结构优化具有被动性及脆弱性特点。正是由于劳动供给总量短缺,凸显了劳动分配地位;正是由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凸显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正是由于工业增长放慢,凸显了服务业增长地位;正是由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倒逼企业创新。同时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形成收缩性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不过这由于出口投资增长的不确定性,增长基础并不稳固。

中国经济或有可能正在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导的第三波中高速增长。第一波是走出短缺经济的较快增长,第二波是外需主导的更快增长。这三波经济增长均有一个关键因素,即劳动相对价格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中国经济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从1983年开始下降,至2011年降至历史最低,然后持续上升。由此认为,中国经济是从劳动相对价格降低,且因大量引进技术及经济规模快速增大,开始形成成本下降型的资本快速扩张;2011年以来出现的劳动相对价格上升,将形成激励约束增强型的资本优化升级,倘若其他相关状况较好,或将促进经济继续中高速增长。

因此,当下存在着一个劳动价格相对变动导致的自我纾解机制。劳动工资增长相对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增强资本优化提升的约束激励,纾解经济紧运行困局,进而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局面下,形成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自我增强机制。一是从要素供给端,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控制成本,加强技改和创新;二是从市场需求端,促进企业销售增长及其改善,提高产品品质,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三是从社会发展端,促进劳动地位提高,提升国民素质,加快社会发展,改变宽运行下社会发展支撑较弱局面,大大增强社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不过,需指出的是,如果民间投资继续回落,则收入增长快于GDP或较难持续。在这一情况下,经济增长前景或将较为严峻。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国民经济比重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