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自闭症学生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2016-09-02李露露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闭症情绪家长

李露露

(东丽区明强特殊教育学校天津300300)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自闭症学生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李露露

(东丽区明强特殊教育学校天津300300)

文章利用访谈法、ABC实验法和教育实验法对个案进行研究,测试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义务段自闭症学生进行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期干预效果明显,追踪期有反弹迹象。因此,需多增添感官刺激类课程,如加入适量的蒙氏康复课程;前事控制策略是最能控制孩子行为的策略,应给孩子安排合适的活动和教学;干预过程中关注策略效果最好,后期任教教师可以多对孩子进行关注;多与家长沟通,避免教育的不一致引发孩子的其它不良行为的发生。

正向行为支持;自闭症;行为问题

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Support,PBS),又称积极行为支持,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在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Analysis,AB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它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包含了强化、消退、区分强化等一系列策略,强调通过正向的行为干预而非负性的惩罚方法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干预,从而达到长期、有效地预防或减少行为问题、增加适宜行为,提高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的一套方法[1]。

由于近年来自闭症人数所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培智学校新入学学生中自闭症学生所占比例也逐年增长,在自闭症学生的求学生涯中,他们的行为问题不仅是家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他们的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自身成长,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义务段自闭症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希望各位义务段教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为在校的自闭症学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干预计划。

一、案例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明明(化名),14岁,通过韦氏智力测验,结果该生智商为68,智力较好。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评量手册(试行)》中孩子最近一次的评估,从三大领域来看,孩子的智能发展优于生活实践优于社会适应;从18个次领域来看,孩子的感知、认知、动作能力发展最好,部分目标可达满分,常识、情绪情感等发展较弱。根据日常观察可以看出,孩子喜欢斜着眼睛看天花板,喜欢来回溜达,注意力容易分散,可以进行最简单的交流,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属什么?你是男孩女孩”等简单的问题,比如问爸爸叫什么名字?可以回答是***,但是问***是谁?明明就不能回答了。明明识字很多,但不能清楚地理解其含义,喜欢重复性语言,喜欢游泳和自己待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里,其它爱好不明显。对学校的所有日常活动均无兴趣参加,只有老师拿出特新奇的东西可以短暂吸引明明的注意力。总体来讲,该生是一名较为典型的自闭症儿童,在本校自闭症学生中,该生的总体能力属于中上等。

(二)行为问题界定。本次研究中,该生的行为问题与家长共同商定。明明的主要行为问题有多动,无论上课下课经常在教室里来回溜达;眼睛经常向斜上方看,不关注眼前事物;向上扔东西;经常不明原因地蹦,大喊,拍桌子,拍门。

本文中界定的行为问题是,当明明有双脚一起蹦并伴随大喊或拍门或拍桌子这些动作中的一个记为一次情绪发作,即双脚一起蹦并伴随大喊记为一次行为问题;双脚一起蹦拍桌子记为一次行为问题;双脚一起蹦拍门记为一次行为问题。

二、研究工具和方法

(一)访谈法。本研究采用自编半结构化的《行为问题访谈提纲》对家长及其它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并就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的频率、行为问题发生时通常的情境和行为问题发生时教师及家长采取的措施等进行访谈。

(二)ABC观察法。由研究者和其他任课教师实施观察,并由研究者填写《ABC行为观察表》通过对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特定行为问题发生的前事事件、行为问题及表现和行为产生的结果等进行观察,根据被试行为问题的特点,填写《行为问题记录表》,由此来记录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次数,完成数据收集工作。[2]

(三)教育实验法。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法(Single-SubjectExperimentalDesign),单基线实验设计中的A-B-A实验设计,对1名被试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基线期、干预期和追踪期。[3]

三、行为功能性评估

(一)访谈结果。通过访谈家长得知孩子发生行为问题的频率取决于孩子的饮食与睡眠状况,明明属于瘦弱型的孩子,胃口虚弱,经常不思饮食,如果吃饭吃饱了且睡眠状况良好,那么孩子的行为问题会相对少些,若进食不好,睡眠不好,孩子会非常兴奋,行为问题十分容易爆发。通过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得知,孩子行为问题多发生在他在重复一个问题,老师做了否定回答时会诱发他的情绪问题,布置给他任务而他不喜欢做时会诱发他的情绪问题,还有,当孩子正在自我刺激的过程中被人打扰,孩子逃避某些课程等都会引发孩子的行为问题,还有一些行为问题是属于突然的分析不到原因的,这就需要通过动机评估量表和ABC行为观察表进行综合分析。

(二)动机评估量表测查。根据以下表格[4]表1)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感官刺激一共得分15分,根据动机评估量表得知,孩子寻求感官刺激而发生的行为问题排第一。逃避需求排第二,共得9分,表明孩子因为逃避某一情境、任务、或要求等而诱发的情绪问题排第二。排名第三的是要求得到实物,共得3分,表明孩子要求得到实物的时候不多。排名最后的是要求得到注意,仅有1分,表明孩子不太喜欢别人关注。

表1 动机评估量表得分

(三)ABC观察结果。观察由研究者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观察结果统一由研究者录入,观察时间为两周,每周观察5天,共计10天,每天观察时间从7:40—3:15结束。功能分析表格[5]如下:

表2 ABC观察表

由表2可以看出孩子在四大维度上都有行为问题发生,通过统计可以看出,由于寻求感官刺激而诱发的行为问题排序最靠前,要求得到注意而引发的行为问题排序最靠后,这与动机评估量表统计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最需要的干预方向为感官刺激。

四、干预策略

(一)前事控制策略。

1.家校合作策略。在孩子入学第二天入学前及时与家长联系,询问孩子的睡眠情况,因为这个孩子他的睡眠质量与他第二天的情绪表现有很大关系,通过家长长期观察得知孩子前一夜睡眠好则第二天情绪好,前一夜睡眠差则第二天情绪会波动较大。另外孩子的食欲也很不稳定,如果早餐进食良好则上午情绪波动较小,如早餐没进食或吃了没吃饱则上午情绪波动较大。根据提前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制定当天的总体干预策略,如在孩子没吃饱时拿实物做强化物来干预孩子的情绪问题,当孩子没休息好时利用适当的时间让孩子有休息睡眠时间。

2.结构化教学策略。根据学校的总体教学策略和要求,本学期我们自闭症班采取了结构化教学策略,利用大量的时间安排表和提示卡让孩子明确知道全天的流程和安排,知道每一个环节,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孩子减少了焦虑。另外在结构化教学中也安排了孩子自己工作的时间,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具和适宜孩子能力的任务给孩子安排工作,孩子可以利用提示卡知道从哪里开始,根据教具提示卡知道教具如何操作,根据卡片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之后做什么。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自己掌控自己的节奏,教师不予干预,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孩子乐享其中。在适当的任务和强化物面前孩子的注意力投入到工作和获取强化物上面,减少了孩子的空闲时间,从学校这个大环境上控制了孩子行为问题的发生。

3.改变集体课教学内容策略。集体教学过程对自闭症儿童来说容易爆发情绪问题,因为老师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不一定完全适合每个孩子,个别化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在集体教学中难免会因为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环节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自闭症孩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会因为不喜欢教学内容、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开始逃避,寻求感官刺激而引发行为问题,那么老师就要提供给孩子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当孩子有发生行为问题的先兆比如孩子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时,那么老师就要适时提供一个可以吸引他注意力的教学内容,或提供给他一个合适的教具让他的注意力关注到课堂或教具上来。这样能适时地减少孩子行为问题的发生。

(二)教育训练策略。

1.转移策略。在学校生活中,孩子突然间的大喊拍门等行为会影响班级其他同学的正常作息,所以当行为问题发生时应采取转移策略,具体做法是,当孩子自我刺激的行为发生时老师用语言或拥抱安抚制止,然后马上提供给孩子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游戏、食品或动画,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6]

2.关注策略。在功能性评估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第一是寻求自我刺激,第二是寻求关注,他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如外出做操他需要老师拉着他的手,在教室内他会反复说一个事情求得老师关注,所以老师应该对这个孩子投去更多关注的言语、目光、身体触摸等,控制孩子行为问题的发生。

3.肯定策略。孩子在不停重复一件事情的时候,老师要告诉他说一遍就可以了,老师知道了,如果一旦有否定的言语,孩子马上会爆发情绪,所以在孩子叙述一个问题的时候肯定他的言语很重要。

(三)后果改变策略。

1.拥抱安抚策略。当情绪问题发生后,尤其是有原因的情绪问题爆发后,老师一定要拥抱他、安慰他,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

2.与家长沟通策略。问题发生后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问题,家长与学校采取同一策略进行教育,防止教育的不一致而带来孩子自身的混乱。

五、研究讨论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结果。利用excel2007和spss17.0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见图1):

1.观察期。行为问题发生次数较高,最高可达每天6次。

2.实验期。孩子发生的行为问题次数降低,最少每天仅发生一次行为问题。实验期与观察期对比差异显著,显著性差异可达到.000,表明实验期干预效果明显(表3)。

3.追踪期。行为问题有反弹迹象,说明在撤销干预的情况下孩子行为问题有反弹迹象,应持续干预。

4.从观察中得知,孩子在有充足的适合的任务提供时能安静地完成任务,从未发生行为问题。

(二)研究建议。

1.孩子行为问题发生的功能性评估结果使学生对感官刺激的需求最多,需要在课程中增添感官刺激的课程,如在教学中增加孩子的蒙氏教育课程;增添孩子的听觉统和教育,刺激孩子视觉和听觉等。

2.结合ABC观察表和访谈可以得出,前事控制策略是最能控制孩子行为问题的策略,干预的重点可以从前事控制策略着手,应该给孩子安排适合的活动与教学,并配备相应的教师进行教学。

3.干预过程中关注策略效果最好,后期任教教师可以多对孩子进行关注。

4.行为问题发生后一定与家长及时沟通,教育策略达成一致,共同处理孩子的问题,避免教育的不一致引发孩子的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

5.撤销干预后,行为问题有反弹迹象,建议后期继续干预。

图1 被试行为问题干预图例

表3 被试数据统计处理

(三)研究中的不足。

1.没有预测到孩子的青春期问题,问题发生后也没有及时制定干预策略,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2.干预策略仍需完善,如提供晨间长跑策略,既发泄情绪又改善进食情况,还能锻炼其耐力。

3.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没有记录,只通过观察下结论,后期研究将增加策略的有效性记录。

[1]Carr,E.G,Dunlap,G,Robert,H.,etal.PositiveBehaviorSupport:EvolutionofanAppliedScience[J].JournalofPositiveBehavior Interventions,2002,4(1):4-16.

[2]陈更娟.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幼儿积极行为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刘昊.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3).

[4]张琴,普飞.功能性行为评估[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64-68.

[5]谷昭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积极干预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6]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8-11.

[责任编辑郑丽娟]

A Case Study on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Intervention of Students with Autism Behavior Problems

Li Lulu
(Mingqia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Tianjin300300)

Objective:using the method of positive behavior to support an obligatory period of students with autism behavior intervention aimed to tes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rvention methods for older children with autism,and to promot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thod.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interview,ABC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 education experiment.The result of the case research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 period intervention effects are obvious.There were signs of a rebound conclusion:need to add more sensory stimulation classes,such as adding suitable amount of Mongolia's rehabilitation program.The front control strategy is the most effective behavior-controlling strategy,and appropriate activities need to be arranged for children and teaching.Focus strateg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effect is best;the late teaching teachers can more attention on children.Communicate with parents more,avoid inconsistent education cause the child's other bad behavior occurs.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autism behavior problems

G766

A

2095-0438(2016)04-0078-04

2016-01-10

李露露(198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丽区明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异常儿童心理与教育。

猜你喜欢

自闭症情绪家长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