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究

2016-09-02雷江华刘文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聋人聋校手语

雷江华 刘文丽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共同关注

聋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究

雷江华刘文丽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聋教育专业的存在形态可以划分为附属形态的聋教育和独立形态的聋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之分,文章试图分析聋教育专业存在形态和人才培养层次不同组合下的课程设置问题,以期为聋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聋教育专业;存在形态;培养层次;课程设置

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是影响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有“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或者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师资班(部)”的要求,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1年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以及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都有关于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的规定,可以预见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特殊教育专业设置的数量会增长。在此前提下,我们应进一步关注人才队伍的质量问题,而课程体系影响培养对象的素质结构,因此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与课程设置密切相关的是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特殊教育的发展变化对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或需求?这些影响或需求怎样反映在课程设置中?又如何构建与专业相符合的、与培养层次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呢?本文循着这些问题,以聋教育专业为例,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究。

一、聋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讨的必要性

聋教育专业广义上包括以聋人为教育对象的专业,以及培养聋人相关事业专门人才的专业,前者是我们常说的聋人高等教育,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为特殊学校、康复机构、残联机构等单位输送专门的聋人教育、康复、科研、管理以及就业等服务的专业人才。本文所谈到的聋教育专业是指后者,探讨的是高校聋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聋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域,对课程的探讨离不开对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的分析。

(一)聋教育专业设置的探讨。基于对特殊教育对象变化的分析、对特殊教育多学科合作趋势以及高校发展规律的认识,笔者认为,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例如,根据某类特殊儿童或某类服务来设置专业或专业发展方向。这是一个相对宏大的研究问题,本文仅以聋教育专业为例,探讨在专业化发展趋势下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问题。

1.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多元化的必要性。

(1)特殊教育对象的变化影响专业设置。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是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最终落脚点,特殊教育对象的变化及诉求直接影响了特殊教育专业的设置问题。特殊教育对象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重。长久以来受到较多关注的是盲、聋和弱智三类特殊儿童,随着特殊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学习障碍、脑瘫、自闭症等障碍类型儿童的教育与康复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希冀能适应各类儿童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特殊儿童的残疾程度加重,反映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和细致化。而我国本科阶段大多数未做专业的划分,课程设置综合化,课程内容偏重综合化和理论性,对各类儿童的各类特殊教育课程都有所涉及。[1]因此,在特殊教育对象的范围、障碍程度的变化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应该做出改革,针对某类儿童或者某类服务进行专业设置。

二是教育需求更多样,服务领域更宽广。特殊教育事业已不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对特殊儿童的慈善救济,而是和谐社会下公民平等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特殊儿童家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在特殊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为特殊儿童提供的服务不断扩大,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以及就业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需要高等特殊教育增加一些新的专业方向,培养一些社会急需的、具有专业技能的特殊教育应用性人才。[2]这也对特殊教育专业设置的专业化提出了要求。

(2)跨学科合作影响专业设置。特殊教育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雷江华与方俊明教授合编的《特殊教育学》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四大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出发,认为特殊教育从学科角度看主要有生物学、发展生态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基础。[3]因此,建立在多元理论基础上的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合作,但就目前现有的合作来看,并非尽如人意。以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的合作为例,笔者统计了2008—2013年《中国特殊教育》《心理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五大杂志中盲、聋、智力落后以及学习障碍四类儿童心理研究的作者单位来源,在所有的271篇文献中,教育学院(系)(含特殊教育)、心理学院(系)的研究者占到了总量的71.21%,而像文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和管理学院等其他单位的文献数量仅占到了8.12%;从合作研究的角度看,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的合作多是教育学院(系)与心理学院(系)的合作,而具备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参与的合作研究数量少、层次低。可见,虽然特殊教育领域要求跨学科合作的呼声高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强化,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以某类儿童的某种服务需求为基点,加强跨学科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例如,以聋生的康复服务为培养方向,加强医学、康复学、语言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的深入融合。

(3)学校间的差异性影响专业设置。从学校发展规律上来说,每一所学校都具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学校的办学定位、师资力量、教学传统以及研究成果差异的不同组合形成了这所学校特有的气质和内涵,这也体现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中。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会反映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上,进而影响课程设置;学校的优势学科、办学传统以及教育资源也会影响课程的设置。所以说师范类或综合类院校在设置特殊教育专业和课程时,单一模式是不可行的,而应当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校优势以及教学资源,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不同学校不同资源的多样化组合必定导致专业设置的多样性。

2.聋教育专业设置的多元思路。既然特殊教育专业设置有专业化的需求,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专业化的实现有哪些路径可循?以聋教育专业设置为例,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是存在形态是附属于其他专业还是作为独立专业;二是以哪门学科作为专业背景。存在形态方面,附属于其他专业、作为专业方向而存在的聋教育,我们称之为“附属形态的聋教育”;作为独立专业而存在的、有自身发展方向的聋教育,我们称之为“独立形态的聋教育”。当前,我国的聋教育专业多是附属形态,例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就有智障、听障、视障和学障四个大方向。学科背景方面,聋教育专业的设置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及艺体类学科(如艺术学、体育学)等,不同的学科背景影响了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侧重点。不管何种存在形态,聋教育专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学科背景的影响,但影响机制是存在差异的。学科背景对附属形态聋教育专业的影响机制(见图1)是有中间环节的,其影响力通过聋教育所附属的专业(如特殊教育专业)来实现。而对于独立形态的聋教育专业,学科背景则是起直接影响作用,并进一步影响下属的专业发展方向(见图2)。

图1 学科背景对附属形态聋教育的影响机制

图2 学科背景对独立形态聋教育的影响机制

(二)聋教育专业培养层次的探讨。任何学科的人才培养都是多层次的,这是社会分工在人才培养上的映射。从政策角度出发,国家支持人才的培养的多样化以及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就聋人事业发展而言,既需要“术业有专攻”的应用型人才,又需要具有综合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高级的研究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建构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立体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1)落实国家政策的要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要求也由原来的中等、大专、本科逐渐调整为大专和本科,[1]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也通过自考、成人教育和函授等途径提升初始学历。目前,我国聋教育专业的本、专科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关于研究生层次人才的培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建设一支理论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特殊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提高特殊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加大特殊教育或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力度”。可见,国家重视特殊教育专业多层次人才的培养,聋教育专业也不例外。

(2)推进聋人事业发展的需求。聋人事业无论是横向范围的扩展,还是纵向发展的深入,对人才队伍都提出了多层次的要求。聋人事业不仅局限于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康复和就业,还包括聋人文艺体育活动、社会保障、聋人文化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每一项事业的开拓与发展都需要多层次的人才体系来支撑。单就聋人教育事业而言,纵向地深入发展需要师资队伍学历水平的持续优化。王雁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目前的学历水平“以本科和大专为主”,“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约有5%”,而且这一比例在东部地区达到了10%,[1]不难推断,这个数字在将来还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刚才论述的是单纯的学历水平,并不涉及专业背景,事实上“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初始学历专业以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为主,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仅为三成左右”,[1]通过职前培养获得扎实的聋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师比例也不乐观。因此,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多层次人才体系任重道远。

2.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差异与侧重。我国针对某类特殊儿童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尚不明朗,也很少有研究者对聋教育专业专科、本科与研究生培养的差异性进行研究,但明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对于后续的课程设置具有重要影响。从高等教育研究的观点来看,专科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而且这种技能是与将来职业性质密切相关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培养目标中就有“专业技能娴熟”的要求;本科生的培养注重综合性,知识和技能并重,不仅要知道怎样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要求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研究生更多地受学科的影响,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事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从专科、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越往高层走专业受学科的影响越明显,例如,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建立在二级学科上的培养,博士就更注重一级学科上的培养。[4]研究生应尽可能地对学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对学科的理论基础以及新的理论增长点进行研究,整体上偏重研究性。

表1 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差异与侧重

(三)聋教育专业设置、培养层次与课程设置的综合探讨。有学者指出,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兼容并包的,只要和特殊教育有关的知识都被罗列到各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中……而且单门课程的划分很细碎。”[5]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系存在明显的两个缺陷,一是课程效果难以保证。在三年或四年的时间内修完这些课程是很吃力的,开设的课时也难以保证;二是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弱化。在培养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特别应当关注课程之间以及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或相互之间的统合性。[6]而只根据专业相关性网罗所有的课程容易存在散、乱、杂的问题。因而,根据专业存在形态以及培养层次来设置课程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我们对聋教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多元思路进行了探讨,聋教育专业从存在形态上划分为独立形态的聋教育和附属形态的聋教育,而且学科背景对两种形态的聋教育专业存在不同的影响。附属形态聋教育和独立形态聋教育的实质差异以及不同学科背景对不同存在形态聋教育的影响,都要靠课程来体现,专业存在形态的独立与否要靠课程的精细与否来体现;不同的学科背景要靠课程的属性来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7]

2.培养层次与课程设置。培养层次间的差异也体现在课程的数量、内容以及课程比例上。三年制的专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总量要低于本科层次,研究生自我探究、项目研究内容较多,因此课程数量也不多。在内容的选择上,专科课程主要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本科课程还要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研究生课程更注重学理上的探究,则相比于专科、本科的课程体系宽广的知识面,研究生更注重课程内容的纵向挖掘。课程比例上,专科人才课程体系中教学技能类的课程比重相对较大,并注重专业实习的开展,而研究生课程中专题研究的比重较大。

3.专业设置、培养层次与课程设置。既然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的多样性最终都要靠课程来体现,那我们可以将课程视为连接点,将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统一起来。在表2中,每一个空格代表在对应的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共同作用下的课程体系,这样就形成了多元的课程组合,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凸显课程多样的同时,也要看到课程的共性,同一培养层次、不同存在形态的课程属性是共通的,同一专业或方向在不同培养层次上课程内容的选择也有重合。

表2 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和课程设置的关系

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设置类型一般分为三类: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程。[8]通识类的课程一般包括政治类课程,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以及艺术类课程等;学科基础课程:既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史及教育名著等教育学基础理论、也包括特殊教育原理、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测量、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特殊教育学基础理论。专业教育课程能更多的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与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密切相关。特殊教育专业的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在下文的论述中不再重复,着重论述专业教育课程。

二、附属形态的聋教育课程设置

对于附属形态聋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更多的是出于对所依附学科背景的分析,聋教育所附属的学科多样,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医学、艺术学和体育学等,不同的学科背景影响聋教育的发展重点,结合培养层次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课程组合。

(一)附属于教育学。在特殊学校担任学科教学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多数选择,因此,特殊教育专业大多是以教育学为主要学科背景的。在此学科背景下,专科人才的偏重教育技能的培养,包括普通教师所需的技能以及特殊教育教师必备的技能,对应的课程可以包含聋校教师语言、教学设计、聋校课堂管理、聋校教学法、手语、语言与沟通训练等。与专科相比,本科人才的课程特点体现在知识与技能并重,像聋生心理与教育、聋生学习心理与教学、聋校教学方法的应用与优化等课程应包含进来。研究生应更多地从问题着眼,例如,聋生的语言获得机制以及语言教学策略、语言训练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

(二)附属于心理学。特殊儿童的心理研究对于整个特殊教育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而言,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聋教育既然可以附属于心理学背景下,就应该发挥其学科特长,加强对聋生心理的研究,突出聋生心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对聋生、聋校教师和聋生家长予以咨询和辅导。

在此培养目标下,专科人才的课程在保证一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类课程的学习,如,聋生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聋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聋校的心理咨询与聋生心理调适等,本科生的课程应包括聋生心理概论、聋生心理研究前沿和聋校班级中的心理效应等,研究生课程需要对聋生心理活动进行深入探讨,如,聋生心理的特殊性及表现、聋生认知与人格的研究等。

(三)附属于医学。医学的优势在于能从生理上或者病理上对特殊儿童的障碍做出解释,并提供进一步康复的依据。医学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在残疾人康复事业目标中提出要“制定康复医学发展规划,加强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提高康复医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康复服务质量”。[9]对于聋生来讲,康复是进一步接受教育和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础,尤其在学龄前阶段和低年级阶段,康复的作用极为重要。当然,在“医教结合”背景下,聋生的康复工作和教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有学校专门设置教育康复学。

医学背景下的聋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更为密切,本专科生应用性、综合性的差异并不明显,在课程体系上都应该包括聋教育相关的医学类课程,如,耳科学与脑科学、病理学、听力学等,还应包括聋教育相关的康复类课程,如,评估类课程、测量类课程、矫治类课程等,并保证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见习)的时间和效果。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应包括聋生的病理学研究、聋生医学康复手段的研发、聋生康复的支持体系研究以及“医教结合”背景下聋生的康复与教育等。

(四)附属于文体类学科。聋人艺体活动不仅对于聋人的身体保健、自信心提升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例如,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的宗旨是:通过体育达到平等,并积极组织聋人的体育竞赛。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在聋人群体中也深受欢迎,武汉市第一聋校将舞蹈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光荣传统和特色,培养了一大批艺术表演人才。为使聋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并进一步开发艺体活动在聋人生活、学习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潜力,我们需要依托艺术学、体育学培养专门的聋人艺体活动的参与者、教学者和组织者。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科生要掌握活动本身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以聋人舞蹈为例,律动、形体训练和基本功训练都是必备技能,还要开设聋生舞蹈教学的方法类课程,如,聋生感知音乐、把握节奏的方法等。而本科生还是要兼顾理论和实践,以体育为例,除体育项目的实际教学外,还应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如,残疾人体育概论、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与规则、残疾人医学和功能分级和特奥会与残奥会的教学专题等。研究生的课程要关注聋人某项艺体活动的教育与研究,并积极探索新的艺体活动类型。

三、独立形态的聋教育专业各方向的课程设置

独立形态的聋教育是相对理想化的,并没有在当前的特殊教育专业设置中体现。在考虑课程体系时是从专业方向出发的,即不同的专业方向需要哪些课程来支撑。当然,这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学科背景的影响。

(一)聋校教学。有研究发现,“聋校教师的学科素养不理想,也未能掌握聋生学习语文、数学的特点”。[10]因此,这些年特殊学校(尤其是聋校)已经表现出更愿意挑选数学、中文、计算机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学科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特教专业学生已不像原来那样被看好。[11]这与当前单一的专业设置、非定向的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但如果聋校教学作为聋教育专业的方向固定下来,专业化的聋校教师培养就成为可能。

课程设置上,专科生的培养重点还是在应用类技能的培养上,与附属于教育学科背景下的聋教育相比,两者的差异性在于聋校教学方向的课程设置更加精细化,例如,聋生课堂多种教具的制作等,甚至针对某门学科的教学设置课程,如,聋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法等。本科生的课程的划分也更细致,可以开设聋校教材导读、聋校教学案例赏析、聋校活动组织和聋校学科教学法等课程。研究生的课程应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聋校教学来组织,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水平提升等方面的研讨。

(二)手语。手语是聋生的母语,聋生更多地通过手语进行交流和学习。而我国并没有建立一套专业的手语标准与规范体系,词汇量不够丰富,手语的地方差异性太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聋校的教学,影响了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手语应该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将手语、盲文研究与推广工作纳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建立手语、盲文研究机构,规范、推广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提高手语、盲文的信息化水平。”[9]独立形态的聋教育专业培养方向中,手语理应占据一席之地。

手语的使用熟练程度是分等级,手语翻译师共有五个职业等级。手语方向的专科、本科、研究生除了技能、知识、研究的侧重之外,还有手语熟练程度上可能的差异。例如,专科生开设基础的手语课程,如,手语语言学入门、手势动作图解符号说明、中国手语初级实验教材、初级手语翻译等。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包含手语理论类课程,如,中国手语研究、外国手语研究等,还应在课程的难度上有所增加,在初级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中级甚至高级类的课程。例如,专业手语翻译技巧等。研究生的手语课程应在专科、本科层次上更上一层,并通过形体、礼仪以及表演类的课程增强手语的专业性和表现力。研究生层次手语专业人才的另一个发展是加强手语研究,包括聋人自然手语与标准手语,构建手语的标准化体系。

(三)语言康复。聋生早期的语言康复对于聋生而言至关重要,康复水平好,其教育水平、社会交往水平就会越高,发展的轨迹就和普通儿童越接近。中国目前语言康复人才都极其缺乏,而且并没有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我国听力师极度匮乏,听力学人员结构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12]但“十二五”期间康复的任务很重,“要对10万名听力残疾儿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培训其家长”。[13]这就使得听力语言康复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通过细化专业设置,将听力语言康复作为聋教育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培养一批专业的语言康复人才。

该方向课程应该围绕着语言康复的内容来组织,语言康复主要包括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和交流表达训练等[14]。因此与四大训练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都可以纳入进来,不同培养层次有不同的课程选择倾向,专科生注重训练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本科生还应尽可能地了解训练方法的知识系统,研究生还得担负着训练方法的开发与优化任务。语言康复方向的课程设置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如,俄罗斯的“言语障碍矫正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多达22门,其中12门具有相当强的专业色彩,分别是“言语矫正学及其历史、言语心理学、言语损害儿童教育体系、小学俄语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自然教学法、造型艺术活动教学法、手工劳动教学法、言语障碍矫正律动、心理教育实习以及专门化课程、由学校或系确定的专业选修课”。[15]从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言语障碍矫正专业”课程设置上不仅包含了言语矫正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还设置了关于教学法的大量课程,可见,言语矫正与康复是要贯彻到教学过程中的,这对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四)聋人文化。聋人文化,是聋人群体得到广泛认同的文化,正如我们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一样,聋人对聋人文化也有极强的归属感。聋人文化对于聋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是残疾人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聋人文化的研究十分薄弱,因此有学者从七个方面阐明了在中国开展聋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开展聋人文化能为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拉近与世界的距离的需要;随班就读实践的需要;开展双语双文化教学的内部要求;使聋人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注;有助于聋人提高自我意识,以争取更多的权利;发扬人本主义教育理念。[16]聋人文化确实需要一批研究者、一批倡导者和一批践行者。因此,在聋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中,应当有一部分聋人文化领域的专业人员,为中国的聋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聋人文化方向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多地从文化学、社会学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的角度建设,将聋人文化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在彰显聋人文化特色的同时,加强聋人文化与其他文化系统的融合。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专科学生更应该从实践层面促进聋人文化的发展,开设的课程包括聋人文化活动的策划、执行与监控、聋人的社会保障等。本科生的课程可以包括聋人文化概论、聋人的身份认同、国外聋人文化的建设等;研究生还是要促进聋人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开设的课程如聋人文化的形成机制、聋人文化对聋人群体的影响及普通人视角下的聋人文化研讨等。

四、小结

聋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聋方向人才的素质结构,进而影响聋人事业的发展,因此对于聋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很有必要。与课程设置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是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这两者的变化会体现在课程的变化上。聋教育专业的存在形态有两种,附属形态的聋教育和独立形态的聋教育,附属形态的聋教育专业在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和艺体类学科(如艺术学、体育学)等不同专业背景下培养各类人才,独立形态的特殊教育专业可以培养聋校教学、手语、语言康复和聋人文化的专门人才,这两种形态都受学科背景的影响,而学科背景的差异也会反映在课程体系中。培养层次上,我国聋人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同培养层次意味着不同的素质结构,这最终依靠课程的设置来体现。因此聋教育专业的存在形态以及培养层次的不同组合就基本决定了聋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1]王雁.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24,127,127.

[2]曲学利,王文艳,许华红.国内外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4):92.

[3]雷江华,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1:13.

[4]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8.

[5]王辉,方常春.高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6):79.

[6]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3(2):80.

[7]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128.

[8]王雁,李欢,莫春梅,等.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3(1):31-32.

[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EB/OL].http://www.cdpf.org.cn/zcfg/content/2011-06/09/con tent_30341608.htm,2011-06-09.

[10]刘全礼.聋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49.

[11]王雁,顾定倩,陈亚秋.对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的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4(4):57.

[12]龙墨.从美国教育听力学到我国听障儿童的听能管理[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2(2):142-144.

[1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配套实施方案之四:听力语言残疾康复[EB/OL].http:// www.cdpf.org.cn/zcfg/content/2012-03/06/content_30381767.htm,2012-03-06.

[14]马红英,谭和平.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16.

[15]顾定倩,王雁.对高校特教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1):7.

[16]黄丽娇.论在中国开展聋文化研究的必要性[J].中国特殊教育,2009(3):38-43.

[责任编辑刘金荣]

Inquiry of the Deaf Education Curriculum

Lei JianghuaLiu Wenli
(College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

The existing forms of deaf education can be classified as a subsidiary form of deaf education and independent form of deaf education.Cultivating levels have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the deaf education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existing forms and cultivating levels,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af education curriculum.

deaf education;existing forms;cultivating levels;curriculum setting

G762.2

A

2095-0438(2016)04-0001-07

2015-11-19

雷江华(1975-),男,湖北鄂州人,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刘文丽(1991-),女,山东潍坊人,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硕士,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听障儿童语言障碍的认知机制及干预研究”(14zd005)。

猜你喜欢

聋人聋校手语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奇怪的手语图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