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2016-09-01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肌钙蛋白心肌细胞

潘 瑞

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潘瑞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在治疗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确诊心肌损害的新生儿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磷酸肌酸钠治疗)及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比较2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应用磷酸肌酸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30%)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2组患儿在经过营养心肌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可见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磷酸肌酸钠;新生儿;心肌损害

新生儿窒息及宫内窘迫是我们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往往可导致患儿多脏器功能损害,由于中枢性损伤在临床上出现的比例高、症状出现早、危害大,既往我们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而近些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在出现缺氧性损伤后心肌损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如诊断不明确及治疗不及时往往会给该类患儿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我院近两年在此类患儿中使用磷酸肌酸取得了成效,本文旨在观察磷酸肌酸同传统方法比较在治疗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54例符合新生儿心肌损害症诊断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男28例,女26例;另外选取54例同期与我科住院治疗且同样符合新生儿心肌损害诊断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所选取的新生儿均由我院产科娩出,分娩时每名患儿均有我院新生儿科医生参与现场,分娩后转入我科。剔除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器官先天发育异常、医源性因素导致的严重宫内窘迫、重度宫内感染及极早产儿的患儿,阿氏评分最高9分,最低5分。两组患儿间出生性别,体重、年龄、缺氧的程度等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新生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的新生儿心肌损害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的治疗过程均如实告知家人并取得家人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之所有规定。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安徽 六安237006

1.2方法

两组患儿的治疗均采取补液支持、营养心肌、保护脏器功能等治疗,其中第一组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钠(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使用剂量500 g/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新生儿症状消失,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生化学指标好转但是未完全恢复。无效:治疗7 d后症状无改善[3]。

1.4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生化学指标如CK、CK-MB、血肌钙蛋白T(cTnT)及临床症状。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2组间数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治疗情况

治疗组有2例患儿治疗无效,对照组有22例。治疗组早产儿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早产儿总有效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患儿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分析的比较

2组患儿在治疗后生化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心肌损害是新生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心肌损害的发生,如早产、感染、黄疸等,但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因素还是由于缺氧性损害因素占据较大的比例,既往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认识度不足、技术条件不达标以及患儿家庭条件等等诸多因素以至于基层医院和医师对此关注度不高,加之部分出现心肌损害的新生儿症状体征不明显,漏诊率较高,患儿出现窒息缺氧后的治疗及诊断往往多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上,死亡率较高,随着新生儿室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建立,基层医生认识能力提升,各种配套检测设备的日益完善,心肌损害越来越得到新生儿科医师的重视,我们认识到,窒息缺氧的损害不仅在中枢系统对患儿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于心肌的损害其严重程度亦占据重要的地位,且在窒息缺氧导致的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中占据较大的比例[4]。有实验表明,在重度窒息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时,多器官出现序贯损害,其整体预后不仅与脏器功能损害的个数多少息息相关,且同各器官治疗后恢复的速度亦有莫大的关联。在急性损伤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迅速改善心肌功能,防止损害进一步加重而导致不可逆变化,且对于机体的整体预后的改善有促进作用。心肌损害的基本因素是缺氧所导致的心肌细胞的代谢障碍,三磷酸腺苷合成减少,无氧代谢增加。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导致各种酶活性降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进一步加重了心肌的损害,胞浆内的氢离子浓度升高,同肌钙蛋白的结合增加,使得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机制受到影响,心肌的舒缩功能持续下降,心肌失代偿后最终可以导致心功能衰竭。加重缺氧酸中毒,序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5-6]。我们临床上通常应用以下两个指标来判断并动态监测心肌损害的程度:(1)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细胞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发生急性缺氧时,细胞出现急性应激状态,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各种心肌酶及其同工酶释放入血,肌酸激酶(CK)、CK-MB、a-羟丁酸激酶(HBDH)均升高,由于CK广泛存在于机体的骨骼肌、心肌及脑组织中,一旦出现缺氧性损伤后在血液中快速且大量的升高,其优点是敏感性较高,反应较快,但是缺点是特异性较差,而CK-MB较为集中的分布在心肌细胞,虽然其变化率不高,但特异性较好[7]。(2)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由三种不同基因的亚基组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和肌钙蛋白C(TnC)。cTnT和cTn I由于其独特的抗原性,故二者的特异性要优于CK—MB[8]。机体损伤时如果出现心肌细胞以外的组织出现损伤时,CK和CK-MB有时可能会出现增高,而cTnT和cTn I往往不会出现变化。而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T和cTn I会短时间内通过受损的细胞膜释放入血液循环,并可以在血液循环中保持可测浓度较长的时间,所以无论从时间窗或者特异性方面较之CK和CK-MB都有独特的优势,越来越成为临床上用来检测心肌损害常用的指标。

表1 2组间疗效的比较

表2 2组患儿儿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分析的比较

磷酸肌酸是机体的重要的供能物质,是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最为重要的能量保障,为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提供物质基础,三磷酸腺苷水解后为细胞的收缩提供能量。研究表明缺氧、酸中毒使得代谢减慢进而导致能量供给不足是心肌损伤发展和形成的第一要素[9]。故磷酸肌酸储备的下降在心功能恢复的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际上,在心肌损伤发生的一系列过程中,磷酸化合物如果可以在细胞中保持一个较高的含量,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将会提升。所以保持高能磷酸合成物的水平成为各种急性心肌损伤时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心脏代谢保护的基础[10]。本次研究表明在心肌出现急性损伤时,使用磷酸肌酸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方法下我们使用维生素C用于改善心肌功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疗程较长、见效慢,有效率较低,加用磷酸肌酸后各项指标可以观察到改善,临床上未见到近期及远期的不良反应,效果肯定,副作用小,有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且其监测指标要求不高,在大部分的基层医院化验室都已经常规开展。

[1] 关涵洲,秦桂秀.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7):2364-2366.

[2] 邵肖梅. 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8-397.

[3] 范伟,殷其改. 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589-2590.

[4] 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北京修订)[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5): 439-442.

[5] 赵莉,王俊兰,白丽亚. 磷酸肌酸钠治疗黄疸早产儿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50-1553.

[6] 邢晓春,罗芝宽,何锋,等. 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5):833-835.

[7] 王凤枝. 婴幼儿肺炎患儿心肌酶谱检测临床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596-2597.

[8] 岳燕军,董存元,陈素娟. 血清BNP、cTn I及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海南医学,2013,24(1):56-58.

[9] 游森水,陈梅.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3,32(25):125-126.

[10] 孟凡威,张旭亚,张宏. 磷酸肌酸钠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 141.

Clinical Effect of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on Myocardial In jury in Neonates

PAN RuiNeonatal Department,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Jin'an District,Lu'an Anhui 237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on myocardial injury in neonates. Methods 108 Neonates diagnosed with myocardial damage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treatment with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and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the treatment to compare their differences in treatment efficacy rate. Results The efficacy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3.30%)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6.67%).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he treatment,their various indices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9.0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a lo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on myocardial injury in neonates is affirmative.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Neonates,Myocardial damage

R 972

A

1674-9316(2016)12-0104-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2.072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肌钙蛋白心肌细胞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磷酸肌酸钠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56例分析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磷酸肌酸钠在治疗急性心梗的作用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