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

2016-08-31林丽花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病区风险管理药品

林丽花

强化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

林丽花

目的 探讨强化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 2015年 7—12月实施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与2015年1—6月未实施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资料,比较分析两阶段参与研究的12个病区各74份高危药品检查报告,总结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比较强化安全管理前后高危药品知识评分、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结果 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实施后,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强化安全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实施后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强化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推广。

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问题

高危药品主要指的是使用错误可导致患者受到严重损伤或病死的药品。现阶段,高危药品管理问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医疗风险管理中的重点管理环节[1]。为了确保患者接受高危药品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各科室通常备有部分高危药品,护理人员作为药品的管理者、药物治疗的执行者,风险暴露率相对较高,所以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强化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5年7-12月我院实施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与2015年1—6月未实施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资料,对参与研究的12个病区各74份高危药品检查报告进行分析。

1.2 管理方法

1.2.1 建立规范的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组织 护理部门管理人员需将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并落实在医院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中,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药剂科主任担任,成员主要由临床药师和各科护士长组成。高危药品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订高危药品相关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对各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进行检查、考核及评价;另外,还需定期组织病区护理人员接受相关药品知识教育培训。每个科室专门设立 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危药品管理质控员,其工作职责为将全院高危药品目录与科室患者临床特点、具体用药情况进行结合,为科室选择有针对性的高危药品;培训、考核科内护理人员高危药品使用知识;准确评估科内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按照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对科室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1.2.2 完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①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结合高危药品定义、医院临床用药参考目录制订本院高危药品目录,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新。一般高危药品可分为麻醉性镇痛药、易导致低血糖症状的降血糖药、抗肿瘤药、抗凝药、血管升压药、注射型高浓度电解质、抗痉挛药、强心药、抗焦虑药、干扰素、神经肌肉阻滞药与麻醉药、全胃肠外营养液、静脉注射血管显影剂等。②规范存放要求。对于不同药理作用、不同贮存要求的高危药品需实施分类存放。毒麻限制药品一般采用专柜加锁存放;抢救车内可存放适当抢救药品,低温保存的药品一般贮存在冰箱中,并设置合理的温度;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进行区分摆放,用不同颜色在外包装上标识,如用黄色圆点标识胰岛素,用蓝色圆点标识肝素;科内高危药品均不能随意更改原包装盒或瓶。③高危药品经药房发出时可在包装外作“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其存放的药柜门上也作“高危药品,谨慎使用”标识。浓度为10%氯化钾注射液需改用明确标有红字的塑瓶进行包装,并注明“严禁直接静脉推注”等标识;在距离失效期 3个月内的高危药品需使用纸胶布进行标识,并提醒取药的护理人员近期内使用。在滴注高危药品时需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并在输液架上挂上“注意滴速”警示牌。④对高危药品使用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准确评估低年资护理人员、专科护理人员高危药品安全用药能力,评估内容包括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相关药理知识、药品规范化使用流程、规定相关操作情况等。成绩大于95分者才能授予高危药品使用资格,并且护理实习生不能独自使用。⑤进一步健全高危药品检查制度。定期由科室质控员对科内高危药品置备品种、数量进行确定、调整,随后护士长进行审核,护理部对其进行批准,药剂科对其进行备案。定期进行高危药品登记,每周由质控员对高危药品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高危药品质量检查表,若有用药差错事件发生需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安全管理小组每月月末检查高危药品质量,及时将变质、过期、标签丢失、被污染、标签模糊、科室暂不备存或其他不符合标准的高危药品退回药房。⑥完善高危药品应急预案。使用前严格核对每一批高危药品,并加强患者病房巡视工作,及时对症处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同时详细记录发生不良反应药品的名称、剂型、批号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高危药品安全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对策。在静脉用药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处理高危药品外渗现象,可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坏死,护理人员需及时使用硫酸镁湿敷;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外渗可引起剧痛,需及时用浓度为0.5%的普鲁卡因进行封存。

1.2.3 规范药品使用流程 首先要求医师给予规范的处方及医嘱,其次要规范药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工作,最后建立标准化的给药流程。高危药品医嘱需直接用电脑打印为红色药卡,在取药时护理人员需详细核对药卡内容,并在药卡上签名确认,由另一名护理人员检查,落实双人核对制度。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实施前后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的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拟高危药品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的方式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标准对病区护理人员的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情况、高危药品风险管理情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5统计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安全管理实施前后高危药品检查报告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病区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后,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两阶段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风险管理评分比较 强化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安全管理实施前后病区高危药品检查报告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份(%)]

表2 两阶段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阶段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对比(分,±s)

时间 检查报告(份)高危药品知识评分 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实施前 74  69.7±1.1  91.7±1.1实施后 74  71.7±1.4  93.9±2.3 t值    21.564  38.671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因高危药品危险性较高,现代临床护理管理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规避高危药品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及护理风险作为其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4-5]。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后,其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强化安全管理,充分体现了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管理理念,医院充分意识到每一种高危药品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随后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订切实可行的药品管理目标,加强高危药品质量控制[6-8]。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模式,需积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有利于其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以便于积极发现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的伤害[9-11]。在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药物使用流程等措施,能够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定期或不定期由专人对高危药品质量进行检查,制订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及双人核实制度,可提高药品使用及贮存的规范性,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药品的质量[12];患者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药品管理与患者的安全管理,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发现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及时给予科学处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此来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13]。综上所述,病区高危药品强化其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药品,以促进患者恢复。

[1] 李正莲,龙兰兰.ABC分类法在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115-116.

[2] 许金美,卜玲珍,姚志芳,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81-82.

[3] 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加强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18-520.

[4] 戴盛玲.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221-222.

[5] 库尔班江·艾麦提.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404-405.

[6] 赵维仕,庞燕,李锐曦.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13):62-63.

[7] 狄惠苗.PDCA循环管理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2(18):145-147.

[8] 华斌.根因分析法(RCA)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5):129-133.

[9] 王丽赟.品管圈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9):112-113.

[10] 张天华,方崇波.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6):568-570.

[11] 蔡晓宇.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业,2011,20(24):70-71.

[12] 郝晓菁,赵喜荣.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285-286.

[13] 王丽芹,陈瑜.外科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管理[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5,30(5):72-74.

R954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8.080

吉林省延边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延边 133000

猜你喜欢

病区风险管理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