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通缩与内生需求之困

2016-08-30刘林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工业品负增长基建投资

刘林

如果没有诸如私人部门投资和居民消费等内生性的需求增长,那么即使2016年年底PPI转正、工业通缩退去,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因为工业品价格超预期快速回升,市场开始期待困扰中国四年半的通缩问题的终结。但是,PPI回升的趋势还能持续多久?

从决定当前工业价格回升的因素看,尽管需求在房地产与基建方面有了积极效果,“资产荒”下的炒作资金也推升了期货价格,但是现货的需求变化相对较慢。供给收缩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材料产品产量连续数年减速甚至持续负增长。

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带来的需求正处于短周期顶部,内生性需求的长期下行趋势还没有被改变。相反,由于居民部门加杠杆购房而透支了未来的需求,这令更长期的GDP增速存在下行压力。

2016年是去产能和基建投资的大年,这对驱动年内价格回升的作用还会继续存在。但是,如果没有诸如私人部门投资和居民消费等内生性的需求增长,那么即使2016年年底PPI转正、工业通缩退去,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物价年内还能回升

当前的物价形势可能是近两年来最好的。不仅PPI连续7个月回升,同比降幅收窄至1.7%, CPI也连续两个月落在了2%以下,7月录得1.8%。CPI与PPI剪刀差持续收窄至3.5个百分点,较2015年8月的历史峰值收缩逾4.3个百分点。

同时受益于消费与工业领域的价格回升, GDP平减指数结束了2015年负增长态势,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2016年上半年增速扩至1.7%,较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上半年,CPI、PPI累计同比增速较2015年同期分别高出0.8、1.1个百分点。

对于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超预期进行,7月份数据公布之后,分析师们预计PPI还会继续回升,同比增速有望在年内转正。

2015年四季度正是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探、创下阶段性新低的时候,PPI降幅因此也触及本轮调整的底部,即便原油等大宗商品在目前价位震荡,基数效应也将显著推高PPI同比增速。

另外,国内“去产能”已进入紧锣密鼓的落实阶段,未来几个月将明显提速,全年要去的产能约有7成集中在下半年,供给压缩背景下,黑色系相关产品价格将得到进一步支撑。根据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汇总,截至7月末,全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已达全年目标的38%,6月末则为全年目标的29%;上半年钢铁去产能的量达到1300多万吨,完成2016年目标任务的30%左右。发改委同时声称,不能将去产能集中在年底,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将进行问责。

需求的内生增长之困

这一轮工业价格的回升主要还是源自供给收缩,而非需求拉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由市场自发调整和政策诱导推动的供应能力收缩是2016年年底以来经济运行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

尽管需求层面在工业、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等领域都有积极变化,但是本轮工业增速的反弹算不上强劲。“粗钢、水泥等物量指标恢复也有限,显示总需求的恢复力度有限”,高善文分析,“工业品期货价格和PPI环比增速的反弹则明显更强,主要体现了供应收缩的支持”。

但是,供给收缩带来的价格上涨难以长期维持。从理论上来说,供给收缩引致的价格持续上行会改善企业盈利,进而促使企业增加供应,倘若需求没有改善,价格的回升会受到抑制;需求则不然,它的扩张对价格的影响持续性更强,这种情况下的盈利回升后会进一步扩大投资,从而实现自我维持和加速,带来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煤炭、钢铁的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表现出上述特征。如焦炭、粗钢,近年产量增速持续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到2015年12月创下新低,此后,随着价格在2016年年初触底回升,这两种产品的产量增速也开始恢复,甚至出现正增长。原油亦是如此。近几个月,油价逼近每桶50美元,已刺激部分页岩油开采公司重启钻探活动。

需求回升确实有积极的方面,但始终显得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尽管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销售火爆、房地产投资亦有恢复,基建投资持续数月保持19%上下的增长,出口增速明显较2015年上了一个台阶,但是民间投资、消费增速均在持续放缓中,最终GDP实际增长维持在6.7%。

“信贷与房地产驱动的经济短周期正处在上行的顶部”,中国社科院的经济学家张斌指出,“包括GDP、工业增加值、房地产投资都处于下行趋势中”。

如果没有持续的内生增长动力,那么目前需求的积极变化就难以支持工业品价格的继续回升。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虽在前7个月维持了5.3%的增长,但当月增速已从年初的9.67%降至7月的1.4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也从3月份的37.66%逐步降至7月份的18.72%。高善文认为,此次房地产周期下行是由于此前市场对未来需求的过度透支,而非由货币紧缩触发,这种由自身周期带动的走弱会走得慢一些。

工业品价格对基建投资敏感。基建投资已在7月出现减速迹象,仅录得11.69%,前7个月累计增速较上月回调1.6个百分点至18.7%。过去的经验及基建投资惯常的投放节奏也表明,下半年增速往往会较上半年有明显下降。考虑到当前基建投资全年预计超15万亿元的规模,来年增长难有突破,维持现有增速已属不易。

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预计还会进一步下降。住房抵押贷款暴涨的另一面是巨额的首付与数十年的月供,通过住房渠道的财富转移与收入再分配无疑会抑制居民消费。企业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工业领域通缩的根源,靠居民部门加杠杆来对冲企业部门去杠杆的负面影响不是长久之计,基于居民加杠杆逻辑的结束工业通缩结论为时尚早。商品房的销售减速,建筑及装潢类以及家具、家电等耐用品的消费又会受到拖累。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放缓的后果已显示在居民收入上,城乡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均有明显放缓。收入放缓是制约需求内生性增长的关键问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实际增长5.8%,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速迅速下降,二季度降至6.7%,比2015年同期低3.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也有所恶化。与GDP增速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GDP的缺口加大,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增速自2012年3月公布以来下降的速度快于GDP,其高于GDP的缺口持续收窄,目前已为零。

历史或将重演

PPI在1998年那一轮“去产能”时也因为供给收缩推动增速回升,CPI滞后半年随之上升。但仅持续了大约一年半,两者又先后回落到负增长区间。

1998年11月,PPI负增长5.68%,触底后回升。高善文指出,由供应的收缩带来的价格恢复是难以持续的,到2000年左右,企业亏损情况有所缓解,复产的动能便开始压低价格水平。2000年7月PPI升至4.5%后回落,很快又步入负增长区间。

然而,历史重演到这一步可能便会戛然而止。

那一轮通缩在2002年后才得以终结,主要是因为总需求逐渐恢复,价格才开始有了可持续的增长。当前还看不到新的增长动力,很难再现本世纪初因为WTO带来的贸易红利与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引致的快速扩张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业品负增长基建投资
新零售浪潮对工业品营销体系建设的启示
如何做工业品营销,让企业不缺客户
如何做工业品营销,让企业不缺客户
高校“三公”经费现状管理案例研究
PPP投融资模式运作优势及实施条件分析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坚持控减调督 严控机构编制 实现财政供养人员连续五年负增长
关于PPI对威海市经济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试论如何加强投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