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策略

2016-08-23张忠云

考试周刊 2016年59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策略

张忠云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对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随之提高,而且化学高考的方向必定由知识点的考查转向对能力的考查;将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试,其中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最重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总复习的现阶段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总复习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总复习是针对高考进行的最后一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其作用不言而喻,为考生顺利通过高考提供帮助。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应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根据实际教学背景进行及时的创新改革,从而让学生对高中化学进行更高效的总结复习,达到考出好成绩的最终目的。

1.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总复习的要求概述

1.1基于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文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和实际教学背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放眼于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创新意识。

1.2基于高考大纲标准

高中化学总复习应注重分析高考大纲标准,作为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的高考大纲必定有其重要意义。高考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主要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重要方法作为化学考试的考察重点,根据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考察学生的所学所知渐渐成为趋势。因此,教师应在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作为首要任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复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3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现代科学素养意在强调科学知识、技能、过程学习的同时,更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以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热情,让学生更贴近自然,贴近社会,由社会与科学的方向对社会问题展开思考并制定解决方案实施。

2.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策略

2.1基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复习

在高中化学总复习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点多面广的特征,内容庞大且复杂,不仅有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内容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还有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内容的事实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我们构建基本观念作为总复习的核心任务。在旧式化学总复习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让复习化学成为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定律、化学反应现象等,学生只顾机械记忆,只学到事实方面的知识。面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试时还能勉强应对,在应对一些创新性、逻辑性强的题目就很难作答。这种复习方式不能满足当下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学素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一道2007年的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为例:

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用斧头将木块一批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一定条件下,水在20摄氏度时能凝固成固体

这道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观念,那些只是以为进行机械记忆的学生显然不易选出正确的答案,可那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复习并形成了元素观和变化观的学生便可以轻松解决。这就是新课程化学高考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变化趋势。

2.2进行基本观念的构建

高三总复习时学会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比初中时更深刻,在细节的处理上也更精细,学生面对初学化学知识时,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限制,致使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例如,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在必修一阶段只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至于更全面的知识详解则要在学习必修二和物质结构选修后才可进行更深刻的理解。总复习时,应适时地打破原有知识的呈现顺序,这样有利于构建基本观念。在进行专题复习时,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构建化学观念的知识进行统筹规划整理,并不是一定按照知识的前后顺序进行复习。

例如:进行“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的专题复习时,应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基本观念。

第一,明确该部分复习内容的基本观念。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特点的分析,我们应明确学生在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后应具备初步的元素观、微粒观、作用观。

第二,明确这些基本观念的基本理解。

我们对这些观念的基本理解如下: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可以再分。化学反应中的元素种类不变。

(1)元素的原子首先形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离子等),这些微粒再通过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或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等相互作用构成宏观的物质。

(2)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构成化学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3)不同的微粒之间作用是不同的,有强弱不同和性质不同。

(4)物质的不同就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或微粒相同但相互作用不同。

(5)在一定条件下,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是物质变化的实质。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为促进学生对以上基本内容的理解,我们要给学生设置一些有价值的思考问题:

(1)常见的晶体类型有哪些?它们的构成微粒是什么?这些微粒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样构成晶体的?

(2)各种晶体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强弱对比是怎么样的?

(3)如何比较晶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CO2和S2O2的熔沸点高低,HCI和HI的熔沸点和热稳定性等。

第四,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向学生表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对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学习构建“微粒观”、“作用观”、“微粒观”等重要观念,让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研究,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或物质世界认知,为此现阶段高考作出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如某理综试题中一题: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人们所使用的物质,都是纯度越高越好

B.混合物的性质比其中各种纯净的组分物质都好

C.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

D.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不一定越好

这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通过总复习教学应到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重建形成有关化学的基本观念,使学生自主参与化学总复习,学习方法,感悟科学,掌握方法,最终达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做好如下工作:(1)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2)积极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3)创新改革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科学合理地进行复习评估。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应首先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进行引入,通过学生基于问题的思考联系复习课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研究,从而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统筹规划成知识网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加强对化学科学素养的提高,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化学总复习更高效化、具体化、科学化,达到提高高考成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娴.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策略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4):73.

[2]安玉君.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复习效果[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1):1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策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