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从“席镇”到“镇纸”变迁的探讨

2016-08-23熊丽萍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房文人

□熊丽萍

关于从“席镇”到“镇纸”变迁的探讨

□熊丽萍

说到“席镇”,现代人们会联想到画家在用“镇纸”压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的画面。其实,在南北朝之前,“席镇”与书桌上的“镇纸”毫无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彰显“君子之风”的“席镇”,走进了文人的书房,催生了“镇纸”的雏形。本文结合考古发掘的文物,浅谈从“席镇”到“镇纸”转变的历史。

一、“席镇”的由来与变化

汉字“镇”,《说文解字》解释为“压”的意思。春秋战国之前,我国是没有凳子、椅子等高腿家具的,普遍使用的床、榻、几、案都很低矮,适合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所谓“席地而坐”,并不是直接坐在地上,而是坐在用藤、芦苇、蒲草或竹条编织的席子上。因起身、落座时铺的席子容易折卷,人们就在席子的四角压上的重物,称之为“席镇”。

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春秋战国之际“席镇”就已经出现,如在浙江绍兴印山春秋战国时期大墓中出土的19件玉镇。1928年,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5号战国时期墓中出土的盘龙铜制“席镇”。 又如伟大诗人屈原的《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意思是,用白玉作为“席镇”,摆设的石兰芳香四散。

秦汉时期,青铜制作的“席镇”,在王公贵族的生活中使用得更加广泛。西汉文学家邹阳在《酒赋》中曰:“安广坐,列雕屏,绡绮为席,犀璩为镇。”1988年,出土于庐江县裴岗乡汉墓中的一组四枚青铜“汉驼镇”,骆驼作蜷卧状,四蹄蜷曲,神态各异,十分生动,是汉代“席镇”的典型代表。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随着佛教的传入,椅子作为一种方便的坐具传入中国,人们逐渐由席地而坐改变为垂足而坐,“席镇”的功能逐渐由压席而变为压纸,进入文人的书画桌上,产生了“镇纸”的雏形,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二、镇纸的发展与演变

镇纸,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镇纸也常常被叫作镇尺、压尺。其造型多为兔、马、羊、鹿、蟾蜍、虎、狮、豹、龟、鹿、羊等优美、祥瑞动物;其面积较小而分量较重,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收藏价值,很受文人钟爱。据载,镇纸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至今已逾1500年,各朝代造型不同而且风格迥异。择要简述如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纸绢上书写绘画兴起,镇纸已正式步入文房用具之列。《南史·垣荣祖传》记载:“帝(齐高帝肖道成,公元427—482年)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知,镇纸已成为翰墨飘香的书斋中重要的常用的文房器具。

唐代,书法第一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人们练习书法蔚然成风,极大地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青玉兔形镇,就是唐代最佳作品的代表。

青玉雕刻兔形镇,长8.5厘米,高4.5厘米。新疆和田玉,青灰色,质地缜密,体态圆润丰满,作伏卧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自古人们喜爱用兔子表达对仙人生活的向往,此件青玉兔镇纸,传达出文人墨客对书写绘画意境的美好追求。(图一)

图一 青玉雕刻兔形镇纸

宋代,镇纸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陶毂的《清异录·畦宗郎君》中记载,有人为自己使用或收藏的镇纸起了许多有趣的名号,如“套子龟”“小连城”“千钧史”等。张镃的诗中,更有“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可见宋代镇纸不仅取材丰富,而且造型更加丰富多彩,深得文人的喜爱。如浙江南宋董康嗣夫妇墓出土的黑石犀牛镇纸,犀牛作伏卧状,昂首翘嘴,在造型上与传统的望月犀牛基本一致。(图二)

图二 石犀牛镇纸

明代,文人书写绘画用纸、用绢越来越多,镇纸的使用也格外广泛,不仅风格有所创新,工艺技术及造型也有了长足进步。明文震亨《长物志》记载:“玉者有古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螃诸式,最古雅;铜者有青绿虾、蹲虎、蹲螭、眠犬、染金辟邪、卧马、龟龙,亦可用;其玛瑙、水晶,官哥定窑,俱非雅器;宣铜马、牛、猫、犬、狻猊之属,亦有绝佳者。”这段引文不仅概括了当时镇纸常用的材质,而且对各种质地的镇纸进行了优劣比较。此外,明代还常将镇纸做成尺状,上有兽钮,起装饰作用。

水晶鹿镇纸,现藏山东省博物馆。1971年,山东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高6.3厘米,长10厘米。整块水晶雕琢而成,质地纯净莹澈,鹿昂头伸颈,四肢蜷曲,弓背伏卧,温顺可爱。这件水晶鹿镇纸是明朝初年的稀世之物。(图三)

清代,铜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如铜鎏金珐琅镇纸,为清代中期制品,铜胎鎏金,然后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纹饰细腻,有真实感,颇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为文房珍玩中的精细之作。在造型上,由于文人印字、刻砚之风日盛及对联的广泛应用,镇纸也以长条形为主,且大多以成对的形式出现,上面刻诗词格言,或画竹梅菊兰之类,摆设在很讲究的书房里,既实用,又有艺术欣赏性。这一时期,镇纸制作增加了石、紫檀等材质,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

图三 水晶鹿镇纸

黄玉琴式镇纸,长12.9厘米,宽3.2厘米,厚1.3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古琴琴面上凸雕七弦,外侧雕有10个表示音位的徽,而非古琴上常见的13个。器底部开有两个凹槽,分别表示古琴底板上的两个出音孔,即“凤沼”“龙池”。玉质琴式镇纸并不多见,此器玉质淡雅润泽,似乎暗示着与琴音之清韵相合。(图四)

图四 黄玉琴式镇纸

镇纸作为传统的中国文房用具,已经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门类。在镇纸发展的千年岁月里,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痴迷。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书写之风渐弱,镇纸的使用盛世已过,但是追思过往,镇纸无疑仍是今人感知古代文化、体会古人吟诗作画心境的最好载体。

(作者单位 河南博物院)

[责任编辑 秦秀林]

猜你喜欢

文房文人
赖海鸣
文房四宝
《文房之物》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文房雅趣话砚滴
文人吃蛙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