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

2016-08-18荣仕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检验科医护人员标本

荣仕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545500)



·经验交流·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

荣仕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545500)

目的观察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制订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61份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关的防控对策,以提高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结果61份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误差原因,分别为患者自身因素(29.5%),标本采集因素(42.6%),送检因素(11.5%),检验因素(16.4%)。结论影响血液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检验科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各项检验工作流程,加强专业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及专业技能培训,加强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沟通,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在分析前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临床检验;血液检验;标本质量

分析前的血液检验标本质量是检验科实施质量管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精确的重要前提[1]。因此,在检验分析前必须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应最大限度降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2]。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包括患者采血前的准备、血液的采集、标本的运送、标本的处理及标本的保存等诸多环节。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本院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61份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关防控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本院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61份标本,由检验人员进行记录,并将误差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与相应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对误差原因进行归类分析。

2 结 果

61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血液采集因素26份,占42.6%;患者自身因素18份,占29.5%;送检因素7份,占11.5%;检验因素10份,占16.4%。见表1。

表1 61份血液标本误差原因

3 讨 论

本次研究对61份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显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医护人员采集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分别占42.6%和29.5%。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在采血前的准备、运动情况、精神状态、采血时间等都会对血液检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在早上和下午都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剧烈运动后,精神紧张,疼痛、寒冷刺激等都会明显的升高;饮食后血糖、血脂等生化检验项目结果都会明显增高。患者自身对上述知识没有足够的认识,与医务人员的宣教不到位有直接关系。故在采血前医务人员应提前交代患者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如第2天早上需要采集血液标本时,医护人员必须提前一天告诉患者当晚不要吃夜宵,空腹必须达12 h以上,并且在采血前不要做剧烈运动,采血时不要过于紧张,保持常态。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方面,有部分医护人员没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对检验项目标本的要求、用量及注意事项没有充分了解,对抗凝剂使用认识不足,导致采血量不足、用错抗凝管、抗凝比例不当等错误。另外,有部分护理人员采血操作技术不够熟练,特别在采集小孩及血管不明显的患者血液标本时,采血不顺畅、止血带缚扎时间过长,导致血量不足、血液凝集、溶血现象发生。还有申请单与检验项目、患者信息出现不一致,往往非常容易出现标本误差现象。这主要和护理人员并未认真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实施核查有很大关系[3]。在实施采血前,医护人员须认真核对好检验项目,明确采血量,并事先选择好采血管、患者的采集部位,不能在有伤口、炎症部位以及在输液的同侧采集血液检验标本,更不能在输液的针头直接采集,采血必须顺畅,止血带缚扎时间不宜过长,进针后见到回血后应立即松开压脉带,采血针头最好选7号针头,不宜过小,抽血的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溶血现象发生。需抗凝的血液标本,必须选择对应的抗凝管,采血量必须与抗凝剂比例对应,不能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会引起标本凝集,过少会引起标本稀释。标本采集完毕需轻轻颠倒抗凝管3~5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避免血液标本凝集。在送检方面,血液标本运送过程中大幅震荡可导致溶血,标本采集后没有及时送达实验室,导致检验时间延误,最终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血液在离开人体后,细胞仍在进行物质代谢,标本存放一段时间,其含氧量会下降,氨和CO2会逐渐上升,各种酶半衰期时间很短,若不及时送检,血液标本就失去了检验的价值[4]。所以血气检验标本要求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并要求在15 min内检验。血球检验标本在30 min内送检,血生化检验标本在2 h内送检。时间延长可导致某些血液成分的分解或细胞内的成分溢出细胞外,导致检验结果误差。如时间延长可导致血液葡萄糖分解,检验结果偏低;细胞内的钾溢出细胞外,引起血清钾浓度升高。检验方面:血液标本送达实验室后没有急时的处理、检验,或处理不当导致结果误差。

防控对策:首先检验科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各项工作流程,编制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发到每个医护人员手中,做到人手一册,并进行全员培训。使医护人员都能正确掌握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各种检验标本的要求、注意事项以及标本送检、保存的相关知识,掌握各种抗凝剂的使用及与采血量的比例,以及各种抗凝管的标识,能正确选择各种血液检验用的采血管,规范采血流程,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沟通。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在分析前的质量。血液检验标本送达实验室后必须立即处理或检验,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1]周梅芳.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6443-6444.

[2]何正军.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3(2):229-230.

[3]尹玲.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5,24(3):85-86.

[4]王维.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79-880.

2016-02-12修回日期:2016-04-26)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5.064

B

1673-4130(2016)15-2197-02

猜你喜欢

检验科医护人员标本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