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2016-08-18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脂肪酶淀粉酶灵敏度

唐 权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 445400)



·临床研究·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唐权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445400)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信息。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利川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以及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性能。结果脂肪酶检测阳性率为80.65%(50/62),血清淀粉酶检测阳性率为67.74%(42/62)。两种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5.16%(59/62),明显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酶检测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96.5%;血清淀粉酶检测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9.6%。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98.7%,灵敏度明显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值得推广使用。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很普遍的急腹症[1],主要是因为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极度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所导致,若不及时救治,会造成患者死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在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增高的时间较短。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脂肪酶和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21~59岁,平均(38.2±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确定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运动员、严重的低血糖昏迷患者,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患者,以及分娩后40 d内女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立即匀速地颠倒摇匀,10 min内低温离心分离血浆,30 min内进行检测,整个操作过程在2 h内完成。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仪器为雅培ABBOT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和校准品均由北京利德曼公司提供。

1.3判断标准血清淀粉酶成人正常参考范围为28~119 U/L。脂肪酶:0.06~0.89 U/mL为脂肪酶酶促反应4 h正常值,0.2~1.5 U/mL则为脂肪酶酶促反应16~24 h的正常值,超过正常参考范围判为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观察脂肪酶和淀粉酶的Cut off值,计算其特异度和敏感度。

2 结 果

2.1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检测结果比较脂肪酶检测平均值为(198.8±16.4)U/L,阳性率为80.65%(50/62),血清淀粉酶检测平均值为(154.3±12.3)U/L,阳性率为67.74%(42/62)。脂肪酶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5.16%(59/62),明显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性能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脂肪酶检测以3倍正常上限值为Cut-off值,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96.5%;检测血清淀粉酶以3倍正常上限值为Cut-off值,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9.6%。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98.7%,灵敏度明显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性能比较(n=62,%)

3 讨 论

急性胰腺炎是因为多种疾病而导致的胰酶被激活,患者伴有水肿、出血、坏死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一般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胰酶增高等临床症状,该疾病并非手术就可以治愈,很多时候急性胰腺炎被视为内科病。急性胰腺炎的产生与患者的生活状况息息相关,多因患者暴饮暴食、饮酒等原因造成,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方式,护理人员应向急性胰腺炎患者家属说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3]。目前,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有效的诊断之一[3-11],但是由于患者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时候,容易引起患者恐惧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恢复周期[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进行对比,初期的检测,两组检测结果并无太大的差异,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出现了变化。综上所述,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值得推广使用。

[1]刘华桥,罗志纯,王小立.清热解毒通腑活血中药联合丹参注射液及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5,27(6):364-366,367.

[2]秦学军.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44-45.

[3]陈东来,廖振海,林顺权.血清脂肪酶联合Ranson或BISAP评分系统诊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效果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2):324-328.

[4]闫红霞.联合检测淀粉酶和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9):110-111.

[5]郭静,张双双,牛国平.以3倍正常上限值为cut off值评价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336-337,340.

[6]矫树华,刘鹏亮,温艳惠.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白细胞介素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131-134.

[7]谢仿云,翟光华.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预后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4):495-496,499.

[8]陈斌.C反应蛋白、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298-300.

[9]赵耿生,王文武,张真路.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7):906-907.

[10]董秀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5):655-656.

[11]田学昌,刘吉盛,曲畅,等.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2):76-78.

2016-02-15修回日期:2016-04-06)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5.058

A

1673-4130(2016)15-2188-03

猜你喜欢

脂肪酶淀粉酶灵敏度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