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98例婴幼儿腹泻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2016-08-18孟宪华陈王征崔桂平王丹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遂平县病原学感染性

孟宪华,陈王征,崔桂平,王丹丹

(1.河南省遂平县中医院检验科 463100;2.河南省遂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 463100;3.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儿科 463100;4.河南省遂平县常庄乡卫生院儿科 463100)



·临床研究·

798例婴幼儿腹泻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孟宪华1,陈王征2,崔桂平3,王丹丹4

(1.河南省遂平县中医院检验科463100;2.河南省遂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463100;3.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儿科463100;4.河南省遂平县常庄乡卫生院儿科463100)

目的分析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因症就诊的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常规和细菌培养鉴定、血清学定性分型检测病毒等方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临床检测资料显示:男性占63.41%(506/798),女性占36.59%(292/798);感染性腹泻占57.14%(456/798),非感染性占42.86%(342/798),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在性别和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56例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A组轮状病毒(HRV)占75.88%,沙门菌占11.62%,痢疾杆菌占6.58%,其他细菌占5.92%;感染性腹泻以>2~5岁年龄组为主,非感染性腹泻以0~2岁年龄组为主;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腹泻季节分布HRV以3~4月和11~12月为主,沙门菌、痢疾杆菌和其他病原菌以5~9月为主。结论0~5岁婴幼儿腹泻男性多于女性;感染性腹泻病原以HRV为主,季节高峰以冬春季为主;沙门菌、痢疾和其他菌种发病以夏秋季节为主。

腹泻;A组轮状病毒;细菌感染;婴幼儿病原

婴幼儿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多发病(流行病)之一,在未明确病因前,粪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增多,统称为腹泻病。腹泻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每年至少10亿人次发生腹泻,每天大约1万人死于腹泻[1]。据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年发病率约为201%,平均每年每个儿童年发病3.5次,其病死率为0.51%。因此,对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尤为重要。为探讨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感染状况,给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笔者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遂平县中医院、遂平县人民医院和常庄乡中心卫生院对因症就诊的婴幼儿腹泻患者采集粪便标本,采用实验室常规、细菌培养、血清学鉴定等方法开展病原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遂平县中医院、遂平县人民医院和常庄乡中心卫生院因症就诊的0~5岁婴幼儿腹泻病例。

1.2问卷调查设计婴幼儿腹泻症候群病例调查问卷及信息采集表,对前来就诊和收住院的0~5岁婴幼儿腹泻患者直系亲属开展问卷调查。信息采集内容包括:患者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人姓名,生活是散居还是幼托;家庭现住址、联系电话。患者就诊前是否做过粪便常规检查;初步诊断结果?本次就诊和住院期间粪便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情况:标本量(g数),标本性状,细菌、病毒学检测结果等。流行病史:周边是否有类似患者,如果有,人数_,与患者关系等。临床信息采集: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就诊前腹泻天数(腹泻当日就诊为0 d)、一天内最多腹泻次数;粪便形状(水样便、米泔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洗肉样便、黑便、鲜血样便、其他)。 就诊前有无呕吐,若有则呕吐天数(呕吐当天就诊为0 d),一天内最多呕吐次数;呕吐物形状(胃内容物、水样、血性);就诊前是否治疗,治疗方法和用药情况等。是否有其他明显临床症状:如有无发热(体温_ ℃)、有无脱水、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信息。

1.3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首先进行实验室常规检查,并进行细菌培养筛查鉴定致病菌,同时利用金标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对病毒分型。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婴幼儿腹泻患者性别、年龄、类型分布,感染与非感染之间及各类症状发生率,病原学分布比率,季节性分布比率之间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一般资料问卷调查信息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共计收集和检测798例腹泻患儿,其中有呕吐症状者286例(35.84%),伴有发热症状者366例(45.86%);有脱水者症状者78例(9.77%);到医院就诊之前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者219例(27.44%),均为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每例腹泻患儿的就诊检查、治疗、住院、护理误工等费用在1 038~5 226元,平均为3 150.28元。

2.2性别、年龄及感染属性分布共计采集0~5岁婴幼儿腹泻患者蛋花样、稀水样、米泔样、黏液状、糊状、洗肉样、脓血样的婴幼儿粪便标本798人份,其中男性患儿506例(63.41%),女性292例(36.59%),男、女性别比率为1.73∶1.00,性别分布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7,P<0.01)。年龄5个月至5岁,其中各年龄组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798例腹泻患儿性别、年龄分布

2.3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者不同性别的患病比率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属于感染性腹泻者456例,占57.14%;非感染性腹泻者342例,占42.86%。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者不同性别的患病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者不同性别的患病比率

2.4感染性腹泻患儿病原学分布在456例感染性腹泻中,其病原学分布:A组轮状病毒(HRV)感染是引起婴幼儿感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有346例,感染率高达75.88%,其次是沙门菌53例(11.62%)、痢疾杆菌30例(6.58%),其他致泻的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合计感染者仅27例(5.92%)。不同病原感染的比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不同年龄比较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在各年龄组的比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感染性腹泻中以>2~5岁年龄组为主,合计占87.94%(401/456);而在非感染性腹泻者中以0~2岁为主,合计占65.76%(252/342);二者各年龄组之间的比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6感染性腹泻病原季节分布通过对顺延12个月份2年的周期性调查研究发现,342例非感染性腹泻季节性差异不明显,各月份的发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56例感染性婴幼儿腹泻中,不同病原菌感染者的季节性有明显差异,HRV感染者以11~12月为高发季节,其次是3~4月份为一小高发季节,发病率分别占全年的77.46%(268/346)和14.74%(51/346)。沙门菌、痢疾杆菌和其他细菌的感染发病则主要集中在5~9月份,分别占全年的 86.79%(46/53)、100.0%(30/30)和81.48%(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3 感染与非感染性年龄分布比较[n(%)]

表4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季节分布[n或n(%)]

3 讨 论

腹泻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婴幼儿患病第2位。全世界每年约上百万儿童死于腹泻相关疾病或其并发症[1]。本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显示,在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中,男性患儿是女性的1.73倍,此差异与其他省区的有关报道有异有同[2-11];非感染性腹泻者以0~2岁为主,占65.76%;在感染性腹泻中,以>2~5岁年龄组居多,占87.82%;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以HRV为主,其次为沙门菌等,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此状况与其他绝大多数省市的检测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21]。本次的实验室常规和轮状病毒检测工作主要在相关医院进行,严格按照试剂产品说明书和事前制订的SOP开展工作;细菌培养主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开展。本组资料信息采集的临床资料数据显示:798例腹泻患儿有呕吐症状者占35.84%。由表4可知HRV其发病季节以3~4月和11~12月为主,占全年的77.34%。因此建议,今后在制订婴幼儿腹泻病防控措施时,要根据以上重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在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到医院就诊之前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者219例(27.44%),由此建议,今后应对婴幼儿家长大力开展有关婴幼儿腹泻病的防治知识科普宣教活动,避免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自行购买乱用抗生素。据本次调查研究采集的信息资料统计,平均每例腹泻患儿的检查、治疗、住院、护理误工等费用为平均在3 150元以上,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因此,建议开展长期系统的腹泻病监测机制,可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指导下建立哨点医院监测报告体系,及时掌控腹泻病的可靠信息,对防控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生和流行有重大意义。

[1]Smith JC,Haddix AC,Teutsch SM,et al.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a rotavirus immunization program for the United States[J].Pediatrics,1995,96(4 Pt 1):609-615.

[2]熊晏.468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09(4):275-277.

[3]陆惠强,李晓萍,姜妍妍,等.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10-212.

[4]王玉霞,李玉兰.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62-63.

[5]袁云仙.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73-74.

[6]蒋明义.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0):24.

[7]管惠彬.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7):1275-1277.

[8]张海龙,李苑,张克春,等.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1):4-7.

[9]刘继艳.开封市2007-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2):157.

[10]付元元.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86-88.

[11]廖国忠,马焰,陆红达,等.江苏江阴市2012年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及流行病学特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5):37-40.

[12]代立云.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 9(5):77-78.

[13]王平珍.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84-85.

[14]邓迎.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6):154.

[15]阳正东.0-5岁小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8):1107-1110.

[16]崔志刚,王爱敏,王鸣柳,等.婴幼儿腹泻感染的非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和耐药情况研究[J].疾病监测,2014,29(6):428-431.

[17]黄玉华.小儿感染性腹泻1080例病原体检测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184-185.

[18]田永波,刘颖,余益萍,等.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病原体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58-159.

[19]吴鸿滨,张岩,李光明,等.2014年度我院422例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4314-4316.

[20]毛会玲.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和病原学分析:附569例报告[J].北京医学,2015,27(10):558-559.

[21]孟宪华,陈王征,崔桂平,等.568例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感染现状临床资料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2015,26(5):446-449.

2016-03-07修回日期:2016-05-26)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5.057

A

1673-4130(2016)15-2186-03

猜你喜欢

遂平县病原学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遂平县油菜生产有利条件、问题及对策
遂平县
遂平县科协开展“拒绝邪教、从我做起”宣传活动
遂平县
2013~2014年深圳市腹泻疾病的病原学分析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