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016-08-18邹海珊梁桂兰梁洁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血气血常规胆红素

邹海珊,梁桂兰,梁洁莹

(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511500)



·临床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邹海珊,梁桂兰,梁洁莹

(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511500)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胆红素、清蛋白、血常规、血气的影响,探讨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高胆红素血症并接受换血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换血前及换血后6 h胆红素、清蛋白、血常规、血气等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清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较换血前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5),换血前后血红蛋白、酸碱度(pH)、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酸氢根离子(HCO3-)、剩余碱(BE)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够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纠正贫血,疗效显著。

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病症,其中脑损伤是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儿脑瘫、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死亡[1]。急性胆红素脑病(ABE)是指出生后1周内因胆红素引起的急性神经毒性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发展为核黄疸,危及患儿生命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目前换血疗法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迅速降低体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3]。但近年研究证实换血过程容易造成患儿电解质紊乱、血小板减少、血糖异常等不良事件[4]。本研究对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至今6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生化指标、血常规等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换血疗法的作用,为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依据《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5]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并接受了换血治疗的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6例,胎龄37~40周,体质量2 500~3 950 g;日龄≥7 d 9例、<7 d 59例,病因:ABO血型不合溶血病58例、新生儿败血症6例、原因不明4例。

1.2换血疗法依据《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达到换血指征,所有患儿均无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表现;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换血途径为桡动脉-周围静脉,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和AB型血浆混合血液成分进行换血治疗,总换血量150~180 mL/kg,保持输血量与抽血血量差值在5 mL/kg内,换血速度为5 mL/(kg·min),换血时间在1.5~2 h,每100 mL血给予1 mL 10%葡萄糖酸钙。换血过程及换血后观察患儿面色、心率、呼吸、血压、腹围等,换血前、换血后6 h监测血常规、血气、生化指标。血常规检测采用迈瑞BC-51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血气采用罗氏Cobas B221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血气胆红素、清蛋白检测采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换血前后胆红素及清蛋白变化分析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清蛋白水平均较换血前明显降低(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58.23%、56.23%及17.81%,见表1。

表1 换血前后胆红素及清蛋白变化分析±s)

2.2换血前后血常规变化分析换血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较换血前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换血前后血常规变化分析±s)

2.3换血前后血气参数变化分析换血后酸碱度(pH)、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与换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酸氢根离子(HCO3-)、剩余碱(BE)水平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换血前后血气参数变化分析±s)

3 讨 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主要危害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研究证实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听觉也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胆红素的神经毒性涉及能量代谢改变、DNA合成抑制、膜功能改变、神经递质的摄取释放等多个过程[6],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母婴血型不合是高胆红素的主要原因,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案,它能够及时换出患儿血液循环中的致敏红细胞和抗体,减轻溶血,并能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增强清蛋白和胆红素的结合,有效地防止核黄疸的发生[7],效果迅速而显著,但换血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应严格掌握换血指征。本研究采用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结果证实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清蛋白水平均较换血前显著降低,胆红素的清除率达到58.23%,且换血后血常规参数中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水平均发生明显改变,以血小板的减少最为显著,主要的可能因素包括输血成分中洗涤红细胞血小板含量极少,此外血小板在保存过程中极易被破坏[8]。但本研究中血小板的减少多为一过性,换血后3 d左右恢复正常,未出现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不良反应,未给予相应处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常合并贫血,本研究中换血后患儿的红细胞较换血前显著升高,贫血得到了及时的纠正。而换血后白细胞明显下降是由于红细胞压积为0.44左右,再输注AB型血浆,血液被进一步稀释,白细胞减少[9]。白细胞的减少会导致感染概率增加,因此换血后应及时检测血常规,有感染倾向时应给予及时干预。成分血中的枸橼酸盐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10],本研究患儿中未出现明显的酸碱失衡,仅HCO3-、BE较换血前出现轻微波动,但仍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换血疗法能够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有效地纠正贫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1]Demirel G,Celik IH,Erdeve O,et al.Impact of probiotics on the course of indirect hyperbilirubinemia and phototherapy duratio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3,26(2):215-218.

[2]叶姗,包蕾.足月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及评估方法[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2):136-140.

[3]戴月映,孙盛兰,吕艳梅,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09-411.

[4]Sartori M,Sharma A,Neri M,et al.New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in vitro direct hemoperfusion with the Lixelle S-35[J].Int J Artif Organs,2014,37(11):816-823.

[5]丁国芳.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8):501-502.

[6]Muller S,Falch C,Axt S,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hyperbilirubinaemia in anticipating appendicitis and its severity[J].Emerg Med J,2015,32(9):698-702.

[7]陈世旺.不同球浆比组分血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12):1143-1146.

[8]丁国良.血小板保存3天后再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5):1196-1200.

[9]郑爱华,王丹.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学,2015,36(5):587-589.

[10]董娉婷.纠正酸中毒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1,31(6):816-819.

2016-03-07修回日期:2016-05-20)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5.049

A

1673-4130(2016)15-2171-02

猜你喜欢

血气血常规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