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5年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

2016-08-18李庚娣刘永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实验室

李庚娣,刘永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血站 518101)



·临床研究·

2010~2015年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

李庚娣,刘永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血站518101)

目的通过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室间质评结果成绩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方法选取 2010~2015年全血细胞计数项目的反馈结果,分析不满意的结果及各项目的偏倚情况。结果2010~2015年连续6年的成绩合格,各单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历年的平均偏倚相对稳定。血细胞比容(Hct)项目的4次室间质评最大偏倚及平均偏倚出现了逐次偏大的趋势,提示该项目可能出现系统误差。结论重视人员培训,仪器设备的管理,加强文件的执行和室内质控工作,利用参加室间质评的反馈结果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及管理能力。

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质量控制

全血细胞计数是血站实验室重要的检测项目,主要用于成分血捐献前的筛查和血液产品的质量检测。血液采集特别是进行单采血小板前均要通过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来判定献血者能否采集,同时也是血站质控实验的重要检测项目,直接判定抽检的血液产品的质量水平,对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除做好日常的室内质量控制外,也应该参加室间质量评价(EQA)。为此本站自2010年起参加了广东省临检中心举行的血站系统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EQA 提高了实验室识别检测误差的能力,是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1],对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本实验室2010~2015 年参加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站系统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MEEK-7222K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光电医用有限公司生产);测试全套试剂由上海光电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1.2检测方法原理日本光电MEEK-7222K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通过电阻抗方法检测;白细胞与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的不同是采用了光散射技术(流式细胞激光技术)计数。

1.3质量控制全血质量控制物(低、 中、高)作室内质量控制。

1.4室间质评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每年测定2 次,每次各5份标本,2010~2015 年参加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共计60个批号320项次。其中2010~2013年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共4项为评分项目。2014~2015年,除上述项目评分外,还增加血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项目,共8项进行评分。

1.5评分标准按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广东省临检中心规定,各评分项目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得 100分,否则为0分。PT 得分(即每个项目的得分)=(该项目合格的标本数量/该项目总的测定的标本数量)×100%,PT成绩≥80分为合格,PT成绩<80分为不合格。每年年终由广东省临检中心对实验室所有评分项目进行统计,全年2 次PT 得分的平均值≥80分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2 结 果

2.1室间质量评价成绩2010~2015年本实验室参加广东省全血细胞计数EQA 的评分项目除2011 年得分为87.5分和2015年得93.75分外,其余各年均保持在100分。本实验室连续6年成绩合格。

2.2各单项成绩6年来各单项WBC、RBC、Hb、Hct、PLT、MCV、MCH和MCHC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以及各单项历年最大的偏倚、平均偏倚的情况见表1。

表1 2010~2015年各项目室间质评成绩及偏倚情况

注:-表示无数据,因2010~2013年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未把Hct、MCV、MCH、MCHC列入评分评价。

3 讨 论

3.1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2]规定,对于捐献单采血小板成分血的献血者,要预测采血后血小板数,并且要求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Hct≥0.36;采前PLT≥150×109/L且PLT≤450×109/L;预测采后 PLT≥100×109/L。《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类产品均有相应的含量要求[3],而所有这些指标检测均是依靠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项目检测,故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关系到献血者健康和血液产品质量,是血液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分析2010~2015年参加广东省室间质评不满意结果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开展有效的整改活动,并将整改活动的材料保存[4]。

3.1.12010~2015年本站质控实验室全血细胞计数项目的成绩连续6年成绩合格,没有得到满分的主要是2011年下半年的红细胞项目和2015年上半年的MCHC项目。当结果反馈回来红细胞项目不满意时,立刻查了红细胞项目的不满意情况,检测结果均在允许检测范围的下线外围。查2011年4~11月的室内质控情况,均在控,但偏低值一侧。2011年上半年的室间质评是在3月份完成,下半年的室间质评在11月份进行,期间恰逢血站实验室的工作地点大搬迁,所有仪器设备也经过大挪动,可能对仪器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把此次的不满意结果原因判定为仪器的系统误差,经过厂家工程师的校准,在往后的室间质评中没有出现该项目的偏差。

3.1.22015年上半年出现的MCHC项目不满意的结果,因MCHC不是仪器直接测定值,是Hb/Hct间接计算值,其实是反映Hb和Hct项目的不满意情况,根据反馈结果Hb项目5个标本结果偏在均值的下侧,而Hct 5个标本结果均高于偏在均值的上侧,但均在允许的检测范围内。经过对Hb和Hct项目的校准,2015年下半年的室间质评结果均满意。对不满意结果的进行原因分析,开展有效的整改活动,并将整改活动的材料保存[4]。事实上实验室对EQA结果的分析与利用并不理想,为分析而分析,只停留在对EQA成绩不满意的分析上,后续的整改措施并没有跟进。对成绩≥80%,但整体偏离靶值一侧的结果,也应该及时发现,消除系统误差,防范于未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成绩合格满分的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注意其偏倚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系统误差,及时消除,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5]。

3.2通过对各单项WBC、RBC、Hb、Hct、PLT、MCV、MCH和MCHC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以及各单项历年最大的偏倚、平均偏倚情况的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5年WBC、RBC、Hb、Hct各项目的偏倚情况相对稳定,但要特别注意血小板的波动。可以发现2014~2015年Hct项目的4次室间质评最大偏倚及平均偏倚出现了逐次偏大的趋势,提示该项目可能出现系统误差,应该引起重视偏倚情况的变化,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也要关注与Hct相关的MCV和MCHC,以及PLT和WBC项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受多方面的影响,如各检测参数之间的影响、检测人员业务素质等[6]。本实验室通过广东省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及时发现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偏倚,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中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对临床质控实验室检验质量的不断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可以作为质量持续改进的评价工具,并对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互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7]。回顾几年来的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重要工作。

3.2.1严格执行文件规定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针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各测定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做到规范操作,按时按要求上报。在收到全血质评物时应严格按临检中心室间质评通知要求,规范储存并按时按要求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应认真审核,在规定时间内将测定结果上报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

3.2.2重视仪器设备的校准维护最好选择使用配套检测系统,对实验室的每台仪器(检测系统)都进行校准,保证仪器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最好选用原装配套试剂,如果条件不允许,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直接影响血细胞的检测,如质量不好可造成溶血不完全,造成WBC假性增高,Hb偏低[6]。较大维修后或者仪器挪动后应该按标准校准程序进行校准[8]。保证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减少系统误差。定期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期间核查或运行性能进行评价。

3.2.3重视平时的室内质控工作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监测仪器稳定性,保证标本检测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9],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好的室内质控结果是检测系统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反映,是室间质量评价中取得好成绩的基础。由于血站质控实验室的标本量不大,加之全血质控物的有效期短,质控的执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每个实验室最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靶值及范围,可以采用浮动均值法进行质控,监测自己实验室的精密度,并积极参加室间质评的活动来验证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偏差,从而提高实验室检测和管理水平。

3.2.4重视检测人员培训本站实验室每年都制订了质量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计划,按时对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充分认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并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制订并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实施方案、质量控制结果的审核、失控结果处理,并由质量负责人定期对检验质量进行检查。

3.2.5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对潜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处理,防范于未然,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使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3]徐春芝,吴继明,王蕾,等.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项目的实例分析及方法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113-2115.

[4]董家书.利用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提高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770.

[5]刘亚芝.浅谈临床血常规检测质量的影响及控制[J].中外医疗,2011,30(25):185.

[6]臧素纲,韩霜,陈鑫,等.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在血常规检验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61-1863.

[7]单志明,宋超,乐美萍.2005~2010年浙江省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9):2324-2325.

[8]刘从瑶.2007~2012年宣城市人民医院血常规室间质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4):3071.

[9]杨娜,杨娟.浮动均值法应用于血细胞计数室内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753-2754.

2016-02-06修回日期:2016-05-04)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5.047

A

1673-4130(2016)15-2166-04

猜你喜欢

血细胞计数实验室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