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刺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疗效观察

2016-08-17张志强白伟杰赵明华郑利群刘星辰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中山5284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涌泉阳上亢先兆

张志强,杨 楠,白伟杰,赵明华,郑利群,曾 静,刘星辰(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 中山 528400)

透刺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疗效观察

张志强,杨 楠,白伟杰,赵明华,郑利群,曾 静,刘星辰
(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观察透刺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取双侧外关、内关、太冲、涌泉,患侧丝竹空、率谷。治疗组采用透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头痛指数和临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和两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疗效较好,可改善MCA、ACA、PCA、BA和VA平均血流。

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透刺疗法;针刺疗法

偏头痛易反复发作,发作频率不定,被认为是第7种致残性疾病[1]。以无先兆偏头痛最为多见,约占偏头痛总数的80%。笔者用丝竹空透刺率谷、外关透刺内关和太冲透刺涌泉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肝阳上亢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康复科病房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8~50岁、平均(32.61±3.55)岁,病程(3.35±1.78)年,VAS评分(6.73±1.32)分,头痛指数(10.68±3.75)。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50岁、平均(33.23±3.16)岁,病程(3.15±1.65)年,VAS评分(6.65±1.79)分,头痛指数(10.83±4.8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无先兆偏头痛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进行诊断[2]。中医按照头风进行诊断和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且处于头痛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②发病超过12个月。③近3个月每月发作不少于2次。④发病年龄18~50岁。⑤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②伴有严重心、肝、肾及精神病。③近1月服用预防偏头痛药物。④孕妇及哺乳期。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双侧外关、内关、太冲、涌泉,患侧丝竹空、率谷。患者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外关透刺内关,针刺深度为0.5~1.0寸;太冲透刺涌泉,针刺深度为1~1.5寸;丝竹空透刺率谷,针刺深度为2~3寸。每10min行针1次,操作3次。根据胖瘦情况决定透刺深度,以针尖不能穿透皮肤为宜。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提插捻转手法行针。每周治疗5次,每天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疗程同治疗组。

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采用VAS评分评定疼痛程度、计分法评定疼痛持续时间和每次发作时前二者乘积的总和评定头痛指数。采用尼莫地平法评定临床疗效[4]。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VAS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标准

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深圳市德力凯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型号EMS-9PB)。用1.6Hz脉冲多普勒探头,分别经双侧颞窗或枕窗探测双侧MCA、双侧ACA、双侧PCA、BA和两侧VA,分别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操作和判断参照高山等的标准进行[5]。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近期控制:无发作性偏头痛症状,治疗1个月期间不发病。显效:积分减少大于50%。有效:积分减少20%~50%。无效:积分减少小于20%。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6.73±1.32 2.71±0.86*△对照组 30 6.65±1.79 3.28±1.09*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0.68±3.75 2.82±1.78*△对照组 30 10.83±4.82 3.68±1.03*

两组治疗前后总体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近期控制6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近期控制4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cm/s,±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cm/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血管  治疗组(n=30)  对照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MCA 82.67±6.72 70.25±4.35*△ 80.79±6.26 72.75±5.02*ACA 68.73±7.45 55.12±4.21*△ 67.38±6.73 57.69±5.16*PCA 52.69±6.57 40.58±6.75*△ 51.72±6.75 45.95±7.32*BA 47.67±6.38 42.25±7.16*△ 49.95±6.62 46.35±7.36*VA 43.67±5.68 34.05±4.27*△ 40.79±5.52 36.68±5.55*

6 讨 论

偏头痛患病率为5%~10%[5]。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血管学说、神经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和视网膜-丘脑-皮质机制。多认为偏头痛发病的主要病理环节是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导致的血管炎而致痛[6]。

偏头痛属中医“头风”、“偏头风”等范畴。多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条达,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致。

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率谷穴属足少阳胆经,《灵枢·经脉》云:“三焦手少阳之脉,…至目锐眦。”《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至目锐后。”穴丝竹空透刺率谷治疗偏头痛,在古代文献《玉龙歌》中已有记载。取穴丝竹空与率谷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丝竹空沿头皮刺向率谷穴,增强了针刺感应,提高了针刺效果。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谓:“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难经·二十八难》谓:“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诸经者也。”外关和内关穴均为八脉交会穴,透刺外关和内关穴,能够联络手足少阳经气,并通过阳维脉和阴维脉联络沟通全身经脉,对气血盛衰起调节溢蓄的作用。同时,《灵枢·经脉篇》谓:“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由此可见透刺外关和内关穴不仅能够通调肝胆经气、改善头痛,而且还能改善头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涌泉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素问·阴阳离合论》谓:“少阴根起於涌泉。”涌泉穴治疗头痛在古文献中已早有记载。足厥阴肝经循行至巅顶,太冲穴能够治疗头部疾病。太冲透刺涌泉穴,其依据根结标本理论[7],一针二穴,沟通肝肾经气,滋肾阴潜肝阳,充髓止痛。

透刺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均可改善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症状,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1] 王拥军.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3;293.

[2] J OLESEN,P GOADSBY,T STEINER.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ition[J].Cephalalgia,2004,24(2):61-6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69-69.

[4] 杨佃会,马祖彬,韩晶,等.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多中心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11):971-974.

[5] 高山,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98-100.

[6] 贾建平,陈生地.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8.

[7] 王京京,吴中朝,霍金,等.偏头痛针灸治疗成本效果分析问卷调查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 (4):377-383.

R246.172 [文献标识码]B

1004-2814(2016)07-0712-03

中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14A1FC174)

2016-04-08

猜你喜欢

涌泉阳上亢先兆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先兆流产,别害怕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百会”、“涌泉”两穴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行为与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尿液代谢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