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观察

2016-08-17向可佳向燕卿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重庆40400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重庆404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骶管直腿腰椎间盘

向可佳,向燕卿(.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重庆 40400;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重庆 40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观察

向可佳1,向燕卿2
(1.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重庆 404020; 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重庆 4040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用西药阻滞、推拿、中药内服,对照组只用椎管阻滞。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阻滞、推拿与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因为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被退变的或破裂的腰椎间盘压迫,是一种腰腿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背或伴有后臀部、下肢酸痛、麻木等[1]。我院采用骶管注射配合推拿与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1例,均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典型腰腿痛与麻痹,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均经X线、CT、MRI和临床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须签订知情同意书。治疗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62岁,平均病程2.82年。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9.67岁,平均病程2.7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①向下肢放射的腰部疼痛;②局部压痛;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④跟臀试验阳性;⑤皮肤感觉、肌力和膝反射改变;⑥脊柱姿态改变;⑦腰椎正侧位X线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⑧CT或MRI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基本根据为①~④项,有第⑧项依据为确诊。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与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骶管局部感染或凝血功能异常等,不予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骶管阻滞治疗。取0.5mg甲基维生素B12注射液1支,0.1g维生素B1注射液1支,5mg地塞米松注射液1支,100mg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10mL生理盐水1支,用20mL注射器吸入混合。患者上下肢稍分开,以厚布垫下腹,俯卧,将骶尾部充分暴露,确定骶骨角,找到骶管裂孔,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洞巾,以7号针头配好装药的注射器,垂直刺入皮肤,注意注射器尾倾至与皮肤夹角呈20°~30°方向刺入,当针尖出现落空感,为刺透骶骨韧带,回抽注射器未见血液和脑脊液,注射未感觉到明显阻力时,即可开始注射,注射时间3~5min。注射时须询问及观察患者,适当调整注射速度。注射完即可退出注射器,以无菌纱布按压至针孔内无液体流出,纱布固定后嘱患者继续俯卧约15~20min,无异常感觉后才能离开。骶管阻滞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及中药内服。①推拿:嘱患者取俯卧位。手掌顺棘突按压背部,由上而下至腰骶。在腰部及臀部的软组织上,以推、按、揉、滚等手法推拿,使患者放松舒适。以手掌推摇患者腰部正中,左右摆动其身体。诸法,综合应用,每次推拿15min,每周推拿2次,3周为一疗程。②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10g,桑寄生20g,萆薢10g,木瓜15g,当归6g,鸡血藤15g,生地15g,白芍10g,杜仲20g,怀牛膝15g,炙甘草10g,防己10g,北细辛5g,益母草20g,苏木15g,续断15g。阴虚者加山茱萸15g,乌梅10g;阳虚者加仙茅12g,仙灵脾12g;湿热者加苍术10g,黄柏15g;寒凝者加制附片10g(先煎),肉桂6g(后下)。日1剂,水煎3次,兑和分3次温服,中药服1周。

两组均治疗3周。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症状无任何改善,伴有明显的疼痛,计为7~10分。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中度疼痛,计为4~6分。症状明显改善好转,但仍有轻微的疼痛,计为1~3分。完全改善,无任何疼痛,计为0分。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椎间隙压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脊柱活动自如。显效:腰痛明显减轻,椎间隙压痛症状消失,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60°~70°,脊柱活动改善。有效:腰腿痛症状减轻,直腿抬高45°以上,能下床直立行走。无效: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5 9.08±1.02 1.12±0.79*△对照组 46 9.06±1.01 2.95±1.24*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腰腿部麻木主要原因为硬膜囊或神经根为突出的腰椎间盘所直接压迫或刺激,阻碍局部微循环正常运行,出现神经根水肿,导致周边组织无菌性炎症[3],由于炎性反应,导致疼痛。因此,疏通气血运行,减轻压迫,减轻或消除炎性物质的刺激,减轻水肿,均为治疗的重要环节或途径。本研究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经骶管阻滞治疗后,均有较好的疗效,可见骶管阻滞为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药液经过硬膜囊外腔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减轻突出的腰椎间盘的压迫、组织粘连和刺激。注射时产生的椎管内加压,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甲基维生素B12可直接作用于感觉神经轴索膜,阻断疼痛刺激的传导,促进修复受损神经,减轻炎症及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麻。维生素B1能够促进神经组织恢复,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地塞米松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减少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减轻水肿,可有效降低局部组织对损伤后的反应性,并可防治组织粘连,清除致痛因子。局麻药利多卡因可阻滞神经传导,迅速止痛,并影响疼痛调节机制,可持久缓解、减轻甚至消除慢性疼痛[4]。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非手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5],推拿手法能够有效松解腰部及下肢的组织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吸收炎性物质,矫正小关节紊乱,使突出的髓核回纳或改变位置[6]。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化学效应上,即减少致痛物质、增加止痛物质,改善腰肌代谢与营养等[7]。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范畴。腰为肾之府,由肾之精气所溉,故腰痛与肾关系最为密切。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经脉痹阻和腰府失养。外感诸邪及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内伤多因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即“不荣则痛”。独活寄生汤加减方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经过适当化裁,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在于补肾养血、活血通络,其中防己、益母草、苏木等活血利水药物的应用也可降低所压迫神经水肿。

椎管阻滞、推拿手法结合中药内服,三管齐下,效应叠加。更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缓解,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效果。

[1] TRUMM CG,JAKOBS TF,STAHL R, et al.CT fluoroscopy-guided vertebral augmentation with a radiofrequency-induced,highviscosity bone cement (StabiliT ®):technical results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leakages in 25 patients[J]. Skeletal Radiol,2013,42(1):113-12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5-189.

[3] 叶树林,王瑞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探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4):402-404.

[4] 王毓兴,傅文彧.中药外敷配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1):58-59.

[5] 孔锦涛,赵丰,王新军.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5,33 (5):104-106.

[6] 黄明喜,沈钊雄.补肾方联合牵引、推拿手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1):1652-1654.

[7] 彭正成,胡建方,周维.不同推拿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98-200.

R681.53 [文献标识码]B

1004-2814(2016)07-0701-02

2016-02-13

猜你喜欢

骶管直腿腰椎间盘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直腿坐强腰肾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