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瓯市竹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8-16李肇锋方栋龙

福建林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瓯市文化产业文化

陈 政 李肇锋 方栋龙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

建瓯市竹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陈 政 李肇锋 方栋龙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

建瓯市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竹资源丰富,竹文化历史悠久,异彩纷呈。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建瓯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瓯竹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为建瓯进一步发展竹文化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竹文化产业;SWOT分析;对策研究;建瓯

建瓯市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新兴的笋竹城、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笋竹生产和销售基地。建瓯不仅拥有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竹产业基础,而且竹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为建瓯大力发展竹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 建瓯市竹文化产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之后作为战略分析和制定的基本工具,经常被用于企业管理咨询领域[1]。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1.1 优势分析

1.1.1 丰富的竹资源

建瓯现有竹林面积873km2,主要以毛竹林为主,毛竹林面积达822.7km2,占有林地面积24%,毛竹立竹总数2.2亿株,平均2670株·hm-2。毛竹林培育类型为笋竹两用,年产鲜笋近300kt、竹材2800万根,毛竹林面积、立竹量、鲜笋和毛竹材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建瓯山水优美,满山翠竹,大片的竹海令人心旷神怡。竹是建瓯的“知名”植物,是建瓯的特色、象征和名片。

1.1.2 雄厚的竹产业

建瓯现有笋竹生产企业369家,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22家,产品有笋食品、竹板材、竹炭、生化产品等四大类13个主导系列500多个品种,先后有7项笋竹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4个笋竹产品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36个产品荣获国际性、全国性展销会、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国内外,竹产业已经成为建瓯市最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

1.1.3 灿烂的竹文化

建瓯丰富的竹资源孕育了灿烂的竹文化。建瓯有许多以竹为题材的民间故事、谚语、文学诗词、书法绘画、摄影和音乐作品。建瓯的竹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很多居民居住在竹楼里,家里的地板、家俱均用竹制品制作。建瓯挑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世界吉尼斯总部列为“世界之最”。建瓯的建溪还有竹船、竹筏、竹排等交通工具,有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竹类园、黄华山公园百竹园、东游翠竹山庄等竹园林景点。淳朴的建瓯人民创造出了独特的竹饮食文化:用竹筷,吃竹筒饭,品鲜竹笋,制作各式各样的笋干、腌笋、水煮笋等。建瓯的竹编、竹雕、竹画工艺品品种繁多,格调高雅,上面均印着或雕刻着各类字画,竹文化渗透到建瓯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中。总之,建瓯的竹文化历史悠久,多姿多彩,地域特征明显,涉及自然风光、城乡建筑、旅游运动、饮食居住、文学艺术、民风民俗、园林生态等各个方面。竹文化是建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劣势分析

1.2.1 群众重视不够

虽然建瓯的竹业发达,竹文化深厚,但是部分群众对开发竹文化产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观念滞后,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有些竹林管理水平不高,仍以粗放型管理为主,没有形成竹文化生态园;有些企业仍然停留在家庭作坊式模式,采用传统落后的工艺技术生产笋竹产品,难以规模化生产受消费者欢迎的竹文化产品,这些都束缚了建瓯竹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

1.2.2 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有限

建瓯竹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稀缺,尤其是笋竹企业、竹文化产业流通市场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建瓯作为一个县级市,由于财力有限,对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竹乡的基础设施不到位,服务接待能力弱。比如建瓯尽管大小酒店遍布城乡,但星级酒店依然很少,难以满足高端客户的要求。在购物和娱乐条件、场所、管理等方面也离高标准相距甚远。

1.2.3 宣传力度不够

建瓯竹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与浙江安吉、临安等竹子之乡相比,知名度并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竹文化产业是对宣传依赖性很强的产业,由于建瓯地处闽北山区,经济欠发达,在外界的知名度本身就不高,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竹生态旅游景点,极具民俗风情的竹文化旅游项目、特色产品不为外人知晓,因而竹文化产业也难以做大做强。

1.3 机遇分析

1.3.1 政府重视

竹资源是重要的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竹产业已成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四大朝阳产业之一。当前,福建正在开展“生态省”“森林福建”“美丽福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大背景下,竹产业在林业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给大力发展竹文化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建瓯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实施“以竹兴市、以竹富民”的竹业发展战略,确立了竹产业的支柱地位,并把竹文化产业开发作为加快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致富工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3.2 竹文化生态旅游热的兴起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竹乡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设施日益完善,竹乡正日益成为都市游人向往的绿色之地。人们来到竹乡欣赏各类不同形状的竹种,观看竹杆舞、竹梆舞,吃竹筒饭,饮竹汁酒,登竹楼……竹林旅游业正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如四川省“蜀南竹海”、浙江省安吉“竹子博览园”等华夏十大赏竹胜地都已成为当地的旅游热点。竹文化旅游成为新时尚,也给建瓯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3]。

1.4 挑战分析

1.4.1 市场竞争的威胁

从外部环境看,全国各地的竹子之乡都在抢抓机遇把竹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各种竹文化旅游、竹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宣传和促销手段日益翻新,竹文化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浙江安吉县、江西宜丰县、湖南桃江县等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更好,区位优势更明显,宣传手段更加多样化,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同时,建瓯周边的永安市、武夷山市等县(市)也借助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大做竹文化产业的文章,与建瓯形成竞争态势,这些都给建瓯的竹文化产业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内部环境看,建瓯当地的酒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产业的基础更加雄厚,底子更加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牵制了竹文化产业的发展。

1.4.2 环境破坏的威胁

当地居民只顾眼前利益,对竹林的乱砍滥伐现象比较严重;面对市场的竞争,部分笋竹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考虑短期效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污染的治理,加重了环境的压力;竹林旅游的大面积开发,使竹林结构变得单一,导致竹林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游客进入旅游区,对林区的践踏使林地板结,使土壤质量下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用刀具在毛竹上留言等,不但影响了景区美观,也伤害了竹子,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4]。

2 建瓯市竹文化产业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从建瓯竹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建瓯竹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存。如何发挥优势,把握机遇,摆脱劣势,化解威胁,把竹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关键在于要有科学的发展对策。为此,笔者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实地调查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即深入建瓯城市、乡村、竹林景点、笋竹企业、林业管理部门,走访当地居民、游客、企业家、政府官员,掌握建瓯竹文化产业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和系统的分析研究,针对建瓯市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2.1 制定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竹文化产业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目标的思想指导下,组织专家进行广泛调研、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制定出全市竹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建瓯“竹资源-竹产业-竹文化”产业链的实际,建议建瓯的竹文化产业战略思路应确定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高竹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做大竹产业为支撑,以做强竹文化为保障,通过专业化策划、市场化运作、本土化特色打造,实施“竹资源大市、竹产业富市、竹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建瓯建设成为“中国竹产业重要基地和中国竹产品交易及竹文化交流的重要聚集地”。具体而言,就是要学习四川宜宾、浙江安吉等地的做法,以提高竹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调节,充分调动各方发展竹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以做大竹产业为支撑,充分发挥竹资源的优势,做大竹产业,为竹文化产业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以做强竹文化为保障,加大竹文化资源的挖掘、研发和利用,凝聚竹文化精神,培植竹文化载体,为竹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提高艺术品位和文化附加值,打造具有福建品牌特色的竹文化产业。

2.2 推进竹文化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

竹文化产业既不是单一的竹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竹产业。竹文化产业是竹文化与竹产业有机融合后生成的新兴产业。竹文化产业既包括竹资源的培育种植、开发利用、生产加工、使用消费等产业链,又包括竹工艺、竹饮食、竹旅游等若干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5]。因此,竹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和艺术开发。这就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并吸引民间智慧融入和全社会参与,拓展竹文化挖掘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竹文化艺术的附加值。一是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技术力量和文化传承创新优势,促进竹文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二是加强与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各地林科院、农科院等科研组织合作,加快推进竹文化产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三是整合学术届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建瓯当地尽快成立竹文化产业研究院,专门负责研究竹文化、竹工艺、竹艺术生产、加工和营销等学术问题;四是组建建瓯竹文化研究会,加强竹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发掘、收集和包装以竹文化为主的旅游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使竹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扶持成立竹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充分挖掘竹文化元素和主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竹文化创意产业。

2.3 建设高素质的竹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竹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一是要精心培育包装高层次人才,塑造一批竹文化大师、竹工艺大师。竹文化、竹工艺高层次人才是竹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的稀缺资源和宝贵财富。建瓯要制定出台竹文化、竹工艺大师扶持计划,搭建平台,精心包装,提高大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鼓励大师招徒、带徒,政府给予奖励和补助,激发他们传承竹文化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多渠道引智招才。通过政策招才、项目借才、合作引才、市场聘才等形式,引进一批精通竹文化专业知识、能进行竹旅游资源开发、规范设计、旅游管理与营销等方面的竹文化产业开发、管理、服务人才。三是要对现有竹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实行农民工竹文化技能免费培训,传授实用的竹加工技术;开办竹文化专题技能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艺术修养;由政府和企业出资组织竹文化产业工人和竹农外出参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竹文化产业大军,为建瓯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2.4 开发竹文化创意产品

一是开发竹制服饰。建瓯有许多畲族人民,并且有使用竹制服饰的习俗。建瓯可以借此开发竹帽、竹衣、竹手袋、竹包、竹腰饰等竹制服饰,吸引外来游客购买,体验与众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二是开发竹饮食与餐具。建瓯可以依托丰富的竹笋饮食资源,大力开发竹饮食文化产品。如以竹笋、竹荪、竹菌等原料烹制的竹菜;烧竹筒饭、酿竹筒酒、做竹叶包裹的菜肴,大力发展竹乡风味小吃;发展竹制炊具、餐具、酒具,丰富竹文化产品。三是开发竹日常生活用品。建瓯可以大力生产竹扇、竹伞、竹几、竹桌、竹椅、竹篮、竹筐、竹床、竹席、竹枕、竹屏风等日常生活用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购买需要。四是开发竹文化用品。在中国竹乡及主要竹产地,竹文化用品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建瓯可以开发生产各式各类的毛笔、笔筒等文具,以及笛子、箫、笙、筝、箜篌、胡琴、琵琶等乐器,作为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五是开发竹药膳。竹子具有药用价值。竹叶有清火的功能,竹茹可治虚烦、口渴、呕吐等症,竹沥主治痰阻窍络、中风、癫狂以及痰热咳嗽等症。建瓯竹资源丰富,可用竹笋、竹叶、竹沥、竹根、竹茹、竹黄、竹菌等制作药膳,丰富竹文化产品。六是开发竹制工艺品。建瓯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根雕创作基地、全国著名的的根艺产地之一,先后被命名为“福建省根雕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可以利用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竹工艺品,如竹根雕、竹筒雕、竹片雕、竹丝画、竹贴画、竹盆景等。七是开发竹家具制品。建瓯可充分利用庞大的竹产业技术优势,开发竹胶板、竹木家具等新产品。如竹胶板可从原来单一的水泥模板,向贴面板、镜面板、竹木复合、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刨切板、装饰板拓展,提高档次。八是开发竹乡土特产。竹乡土特产能体现一个地方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技巧和文化内涵,能满足旅客纪念、欣赏、赠送和收藏等需求,因此很受游客的欢迎。建瓯可以利用独特的地域文化,生产一些具有“小”“巧”“土”“异”等特征的土特产,并在增加产品附加值上多下功夫,使之包装精美、体现竹乡特色、方便携带。

2.5 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

竹文化生态旅游是将竹文化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建瓯可以依托“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笋竹城”等品牌和称号,大力挖掘竹文化内涵,开展竹乡观光旅游、竹文化科普教育、竹文化休闲活动、竹饮食体验活动等,集观光、休闲、科考、文化体验于一体,把竹文化贯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使游客可看、可悟、可买、可食、可参与[6],突出地方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开展竹文化生态旅游建议见表1。

表1 建瓯市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设想[7]

2.6 加大竹文化产业宣传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国内外人士对建瓯市竹产业发展状况、投资环境等都不太了解,建瓯的竹文化产业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因此,建瓯必须要创新竹文化宣传,助推竹产业发展。一是精心策划竹文化宣传方式和方案。如认真策划、筛选、包装一批竹文化产业项目,编印成宣传册、宣传画,制作成PPT,刻录成光盘,加大项目开发和推荐的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台、网站、微信微博、报纸杂志、各类商品、车辆、户外广告牌以及会议、节庆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投资商到建瓯开发竹文化产业,吸引游客到建瓯进行竹文化生态旅游。二是在城市内涵建设上,融入大量竹元素。建瓯应该学习四川青神县,打造“半城山水半城竹”的竹乡特色。建设竹艺展览馆、竹文化博物馆、竹主题公园、竹影视基地、竹民俗馆、竹基因库、竹生态园、竹编艺术街、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等竹文化基地和场馆,做到在城市建筑、街道地标、社区绿化、物品包装、文人诗画、学校课堂等方面都打上竹文化的印记,做到衣食住用行,处处竹相随。三是争取举办中国竹文化节、竹博会、竹产业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会、竹业学术大会等竹业盛会,以竹为媒,为竹农、竹企业、展商、客商、科研院所搭建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把文化传播、产品展示、产品交易、交流合作结合起来,充分展示竹产品、弘扬竹文化,提升建瓯竹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建瓯竹文化产业走出福建,走向世界。

[1]李凤宾.浅谈SWOT模型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0,9:157.

[2]林振清.建瓯市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29-33.

[3]范瑞锭.林贵升.袁长飞.基于SWOT分析的建瓯市竹业旅游发展对策[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6):85-89.

[4] 马文银.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J],热带地理,2005,25(3):278-282.

[5]许察金.川南宜宾大力培育开发竹文化产业对策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5,3:55-60.

[6]陈政,郑郁善.建瓯市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J].福建林业,2014,1:31-33.

责任编辑/罗美娟

SWOTAnalysis and Strategic Planningon BambooCul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Jian’ou City

Chen Zheng,Li Zhaofeng,FangDonglong
(Fujian Forestry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Nanping,Fujian 353000,353000)

Jian’ou is the keyforest zone in southern China with abundant bambooresources,and a longand splendid history of bamboo culture.In this study,the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 threats(SWOT)in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culture industry in Jian’ou City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its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 on the industry has also been proposed.Therefore,it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 bambooculture industryin Jian'ou City.

bambooculture industry;SWOTAnalysis;strategic plan research;Jian’ou City

F592.7

A

1003-4382(2016)10-0036-04

2016-08-12

2016-10-15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建瓯市竹文化及其产业开发研究”(JAS150897)。

陈政(1975—),男,重庆开县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高职教育管理和竹文化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建瓯市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My English teacher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