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对小儿“三伏贴”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2016-08-12陈秋英

光明中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知识知晓率小儿

陈秋英 林 桧



家长对小儿“三伏贴”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

陈秋英1林桧2

1.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门诊部(厦门 361009); 2.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厦门 361009)

摘要:目的通过对200名于儿科门诊接受“三伏贴”治疗的患儿家长对小儿“三伏贴”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为制定更据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于儿科门诊行“三伏贴”治疗患儿的家长进行方便抽样调查,抽出样本200名,并对调查对象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组,调查问卷分三个部分,分别比较各组的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小儿“三伏贴”相关知识知晓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为了提高小儿“三伏贴”的疗效,应关注处于薄弱环节的文化程度低、年龄高人群组的健康教育,完善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儿“三伏贴”;知识;知晓率

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是中医“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结合天灸,在局部腧穴上敷以辛热发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正气之功效[1]。随着中医的推广,小儿“三伏贴”治疗已经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但家长对于小儿“三伏贴”的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一,贴敷期间处理不当,贴敷后家庭护理不周,均致“三伏贴”的疗效大打折扣。故而,如何提高小儿“三伏贴”相关知识知晓率是保证其疗效的重点。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对200名受治疗患儿家长进行小儿“三伏贴”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根据不同年龄阶层、文化程度比较其知晓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儿科门诊行“三伏贴”治疗后患儿家长200名,其中男性95名,女性105名。年龄18~25岁65名,26~35岁70名,36~45岁45名,46岁以上20名。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

1.2研究方法对在儿科门诊行“三伏贴”治疗后患儿家长20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取方便抽样法,问卷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三伏贴”初步了解情况,贴敷期间知晓率情况,贴敷后知识知晓率情况。

1.3计分方法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百分率计,第二、三部分按得分计,每题各三个选项,完全知晓记2分,部分知晓记1分,不知道记0分。第二部分总分为10分,第三部分总分为12分。

1.4统计分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调查问卷数据的录入,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对小儿“三伏贴”初步了解情况比较其中对小儿“三伏贴”初步了解的总知晓率为53.5%,其中46岁以上年龄组知晓率最低,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文化程度为小学毕业的知晓率显著低于其他文化程度。详见表1。

表1 小儿“三伏贴”初步了解情况知晓率 (例,%)

2.2对贴敷期间知识平均得分情况比较调查中18~25岁的65人,26~35岁的70人,36~45岁的45人,46岁以上的20人,其平均得分分别为6.89分、7.35分、7.24分和6.55分,相互比较,除18~25岁与36~45岁比较P>0.05外,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对贴敷期间知识的知晓率

2.3不同文化程度对贴敷期间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就文化程度来看,小学毕业20人,初中毕业40人,高中毕业70人,大专以上70人,平均得分分别为5.65分、6.63分、7.41分和7.57分,由平均分可得知,文化程度高者平均知晓率高,各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对贴敷期间知识的知晓率

2.4对贴敷期后知识平均得分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得到的平均分分别为:8.34分、8.29分、7.69分和7.25分,其中46岁以上组得分最低,18~25岁组与26~35岁组比较无差异,36~45岁组与46岁以上组比较无差异,但其他各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阶段对贴敷后知识的知晓率

2.5不同文化程度对贴敷后知识的知晓率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得到的平均分依次为:6.95分、7.13分、8.24分和8.70分。其中小学毕业与初中毕业比较无差异,高中毕业与大专以上比较无差异,其他各组相互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不同文化程度对贴敷后知识的知晓率

3 讨论

3.1初步了解存在认识误区中医调理手段温和,在治疗儿童疾病时通常是首选[2]。而作为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一员,“三伏贴”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对小儿“三伏贴”初步认识存在的误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盲目的追随。大多数家长认为贴敷“三伏贴”有利无害,可治百病,故都“跟风”体验。其实“三伏贴”并非万能,不是所有小儿都适宜。2岁以下的幼儿不宜做贴敷。一则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二则,孩子太小,不能及时表达不适,无法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其次,“三伏贴”分初、中、末三伏。家长对“三伏贴”每伏的间隔时间和及疗程认识不足,认为是外用药物可不严格按时间执行,早或晚都没多大关系,不会影响疗效。中医认为夏季的伏天外界阳气最盛,人体腠理开泄,“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3]。所以这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刺激穴位,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因此一年中阳气最盛、天气最热的“三伏天”为最佳治疗时机,应和了“天人之律”[4]。

3.2对小儿“三伏贴”的适应症不明确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在贴敷期间知识调查问卷中,其适应症知晓率较低,仅为17.5%。小儿患有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长期消化不良及阳虚怕冷、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易外感等可使用贴敷疗法。但以下几类情况小儿不能贴敷:慢性疾病处于发作期(如哮喘急性发作);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儿;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患儿[5]。再者,冬病夏治敷贴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小儿不适合贴敷;咳嗽、腹泻等急性症状期也不应急于做贴敷治疗。

3.3对贴敷后局部皮肤状况判断不明调查的200例中,幼儿皮肤出现水泡的情况有3例。贴敷后局部皮肤的处理是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在得到的200份问卷里,知晓率仅为16%。贴敷的最佳状态为去药后局部潮红,有热痛感,几天后脱一层薄屑或有细小水疱[6],伴少量瘙痒均属于正常现象。若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皮肤不能耐受时可提前去药;若小儿皮肤出现小水泡不应戳破,可立即用矾冰液纱布湿敷,令其自然吸收;若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烫伤膏”“京万红”等。大水泡则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在无菌操作下放出泡液,涂炉甘石洗剂,使其干燥结痂[7]。由于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期间注意观察,加强护理,以免出现意外。

3.4对贴敷后饮食宜忌了解不够家长普遍对饮食宜忌了解片面,这是影响贴敷效果的一大因素。在贴敷期间,不吃生冷、辛辣刺激之物,也不食海鲜、蘑菇、羊肉或牛肉等发物,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饮食。

4 小结

小儿“三伏贴”具有其特异性和广泛应用性,在推广这种疗法的同时需要注意全面的健康宣教。本次调查显示:70%的家长是通过医院当时宣传才知“三伏贴”疗法,仅9%左右人群是通过媒体得知;并且,文化程度低、年龄层次高的组群是知识缺乏的薄弱人群;另外,在初步认识上存在误区,适应症不明确,贴敷后处理不当,饮食宜忌了解不全这些方面知晓率低;部分家长也反映医院宣传存在针对性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在“三伏贴”的整个过程中,应着重加强这几方面健康教育的完善工作。首先,大部分家长是通过医院得知相关信息,故要加大宣传处方的发放,在发放的同时护士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宣教、沟通和交流,是提高知晓率的有效方法。其次,可告知患者通过医院的健康在线网站和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咨询,可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最后,还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广播、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打开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渠道。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呈现引导式教育:从初步了解入手,介绍适应症状,贴敷前相关知识,贴敷期间注意点,贴敷后皮肤监护及饮食指导等方面,用通俗的语言向家长说明,同时鼓励复述和接受家长反馈意见。

总之,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家长不盲目接受“三伏贴”治疗,接受治疗后会密切注意小儿的反应,掌握好贴敷时间,同时能做好家庭护理及提供适宜的饮食。可使家长对贴敷疗法做到心中有数,消除疑虑、猜忌等心理,保证治疗和护理质量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桂萍,许莉萍.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的护理体会与健康指导[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205-206.

[2]蔡建新,陈华,陈建华,等.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光明中医,2011,26(5):985-987.

[3]路怀中,马世民.冬病夏治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46-47.

[4]邵君,刘璇,钱漪洁.冬病夏治学位贴敷疗法的护理与指导[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30.

[5]张仲源,张惠生.伏贴的作用机理探讨[C].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273.

[6]卢建英,吴桂仙.健康教育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8,4(8):138.

[7]赖迎风.”三伏贴”后皮肤溃烂的临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0,16(6):127-128.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06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0-1363-04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吴碧玉2015-06-17)

猜你喜欢

知识知晓率小儿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