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印象记

2016-08-11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6年5期
关键词:艺术界画坛石涛



周易印象记

周易以自己的识见与理解写过不少艺术家的评论评介文章。他认为宣传艺术家其实也是对他们作品心领神会的解读,有思想、有见地、有高度。我曾郑重地为他题过两幅字, “文章雄世”和“文章千古事,风雨百年心”,这些都是我内心的赞赏,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取法乎上。他直取石涛,学习他的法度,学习他的精神,尤其是取法他青壮年时的工笔式山水《黄山图卷》系列,笔笔不苟,件件精到。

二、兼容并蓄。除石涛外,他还取法了蓝瑛、郑午昌、张大千、陆俨少以及现、当代一些画家的笔墨之法,慢慢融会自己对于山水或花鸟画的一些理解。

三、自出机杼。这见于他一批表现性的山水画,纵横百家外,是他想区别于某家某派的一种尝试,有自己的收获,有自己的语言,有一种清新明丽之美,强调个人主观。希望他在前述取法中再有机整合折中,再到自然中吸取客观物象,体味真山真水,真正走出自己的路来。

周易正年轻,以他的识见、学养、艺术感悟,他的艺术必将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陈白一: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协原常务理事,湖南省美协原主席

周易与我常有过从,看看画,也说说其他。每次都是淡淡地来了,又是淡淡地去,总是在云淡风轻的状态。早就知道他在学石涛,在他的画里还真有石涛的影子呢,随意而有讲究,我说能如此画下去,极好。又过一段时间,他又拿出他的几幅画,说他在学习张大千、郑午昌,要我看看,我说与石涛一脉相承,有味。

他平时读书、写字、交游、画画、写文章,总是天南地北来来去去。他自己有时候说这是随意而为,有时又说这就是他的人生和命。他对待所有的事都淡淡的,又是极用心的;对待朋友也是淡淡的,但确是诚恳的;对待他的艺术,也是淡淡的,但骨子里看得出他的专注。

因此,我总认为有如此状态,许多事也就干成了;也总认为正是这种状态使人极淡,也极真。

——朱训德: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从周易的艺术创作轨迹中,我窥视出几点成功妙诀:一、走曲线从艺之路。他先学习专业美术,后做编辑,让文学作铺垫,理论作包装,结交画坛名人,成为文化人,且一度于美术学府传授美术,使一颗漂浮的心重回艺术园地。二、醉心书画收藏,心眼渐高。周易在收藏艺术品的同时,着眼点放在修养积累上,随时揣摩,有利于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为其从事书画创作找到了捷径。三、临写交叉找出路。周易很是勤奋,他自认为临能见效,将临摹消化到写生和创作中去,实则使自己的笔墨有法度,故他很快在水墨画创作中找到一条通往艺术彼岸的路。四、广交艺友激活思路。周易智商高、情商高,广结文友,见识广,故视野开阔,画路开阔,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涉及,且见成效,得到艺术界的认同与好评,也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纵观周易的艺术,我赞同艺术界对他的称谓“湘楚新星”、“湘乡才子”。周易勤奋和过人的胆识使他成为复合型人才。我相信他日后必将成为画坛秀才。

——王志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美协理事,齐白石纪念馆馆长,湘潭市美协会主席

栏目主持:何代杰 作品征集、收藏:0731-89751291 452733924@qq.com

猜你喜欢

艺术界画坛石涛
“已死”还是“回归”?绘画在西方当代艺术界的困境以及根源探究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春暖草原百花开——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2020年迎春联谊会在呼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2020年迎春联谊会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苍松秋色》
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