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战中消失的王朝

2016-08-10吴伟

工会博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尼古拉二世保加利亚

□吴伟



一战中消失的王朝

□吴伟

100年前的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涉及30多个国家,殃及15亿人口,伤亡人数达3000万,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大灾难。

10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都围绕同一个纪念主题忙碌着:7月8日,英、法、俄、德、美等参战国代表在联合国肃穆聚首,追忆战争惨痛教训,企盼世界和平;15日,中国政府代表李肇星应法国政府邀请,凭吊欧洲最大的一战华工墓地,深切缅怀2万多名流血牺牲、埋骨他乡的中国同胞;英国朴茨茅斯皇家海军博物馆耗资430万英镑打造一战专题展览,其余相关纪念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4年;俄罗斯许多城市将为一战设立纪念碑,总统普京将参加圣彼得堡一战英雄纪念馆的揭幕仪式……

人们无从否认,那场战争改变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改变了太多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因为它,一些人被载入史册,光环加顶;另一些人则从荣耀至高的宝座上,滑落到只有历史学家才会偶尔涉足的角落。

“小人物”点燃一战导火索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偕妻子索菲亚巡视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学生加弗里洛·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也被视为一战导火索。当时的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共同组成了奥匈帝国,斐迪南既是奥地利皇储,也是奥匈帝国皇储。

奥皇,为复仇拉开大战帷幕

萨拉热窝枪声传来,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决定教训塞尔维亚。他深知在这一问题上得到德国支持的重要性,当得知德皇威廉二世力挺奥匈帝国后,弗兰茨·约瑟夫打消了最后的顾虑。7月23日,在德国的要求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一份最后通碟。同时,塞尔维亚也得到了俄国暗中支持,断然拒绝了这份最后通牒。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正式拉开序幕。很快,协约国阵营的俄法英三国以及同盟国阵营的德国也纷纷宣布参战,战火蔓延至整个欧洲。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发动的报复性战争,最终使数千万人倒在血海中。虽然战争后期他心生悔意,却已经无能为力。就在大战正酣的1916年,他悄然去世,侄孙卡尔一世接替了他的皇位。战败后,奥匈帝国解体。

德皇,被战火颠覆宝座

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得先机,经济发展迅猛,整个德国社会都在做着“世界霸权梦”。德皇威廉二世决定充分利用萨拉热窝事件——先是挑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当得知俄国为了保护塞尔维亚实行局部动员后,于1914年8月1日对俄宣战,3日对法宣战。

然而,战争并没有像威廉二世和德国政府设想的那样,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1916和1917年的两件事,彻底打残了威廉二世。首先是英德日德兰海战。尽管德国舰队给英国舰队造成了一定损失,但英国舰队最终成功将德国海军封锁在德国港口。其次是美国参加对德作战,彻底扭转了大战双方的力量对比。

1918年下半年,军事的失败态势已经明朗,社会的全面崩溃一触即发。威廉二世成为这个国家名义上的代表。

1918年11月初,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11月9日,社会革命党首领菲利普·谢德曼在下议院阳台上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这是德国资产阶级“改朝换代”的明确宣示。威廉二世退位。

退位后,威廉二世一直生活在荷兰,安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1941年,他因脑血栓病逝。

俄皇,失去的不仅仅是皇冠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894年接替病逝的父亲,成为罗曼诺夫王朝新一代沙皇,时年26岁。尼古拉二世并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气质和足够的治国理政经验,他更像是一个“宅男”和“好好先生”:笃信宗教,热爱家人,温文尔雅,喜欢安静。

1914年,尼古拉二世糊里糊涂地把国家带入了战争。大战开始之后,尼古拉二世希望速战速决,俄国的经济状况无法支撑长久的大规模厮杀。果然,俄军的弱势很快显现,被德军逼得节节败退。

转机好不容易在1916年出现。精明强干的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俄军发动进攻,突破奥匈帝国军队防线550公里,迫使德军紧急抽调大部队驰援。这次进攻本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甚至达到让奥匈帝国弃战求和,从而瓦解同盟国的战略目标。然而,尼古拉二世和总司令部的军官们,事先没有一个人相信勃鲁西洛夫能够取得如此战果,全然没有为部队准备足够的后备补给。俄军白白将胜局拱手相让。

1917年3月,彼得格勒出现粮食供应危机。示威工人和起义士兵控制了首都,包围了冬宫,逮捕了政府大臣,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机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资产阶级政治家也抛弃沙皇,成立了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自称为临时国家政权,负责组建临时政府。3 月16日,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就此终结。

1918年7月16日夜间,尼古拉二世一家被苏维埃政权处死,尸体被焚化。

大战影响下的其他君主们

一战中被改变命运的不止德俄皇帝,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德就因好大喜功错估了形势,最终殃及自身。

一战爆发后,保加利亚先是待价而沽,后被德意志帝国一方开出的优越条件吸引,在1915年9月,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加入了同盟国阵营。10月14日,费迪南德不顾部分议员和人民的反对,大举进攻塞尔维亚,很快占领了塞尔维亚统治下的马其顿,并继续推进到接近希腊的鲁佩尔。

1916年8月,罗马尼亚加入英法俄一方参战。在德国和奥匈帝国支持下,保加利亚向罗马尼亚宣战。然而,保加利亚经济实力薄弱的软肋此时开始暴露出来,国内供给困难,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同样受到战争压力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对“小兄弟”保加利亚毫不客气地进行经济压榨,并对给保加利亚开出的加盟条件开始反悔。这一切让保加利亚继续战争的能力耗尽了。

1918年10月3日,费迪南德在协约国的要求下,被迫将皇位让给长子鲍里斯,自己流亡奥地利。28年后,鲍里斯的儿子被废黜,结束了保加利亚的君主制,建立起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英国皇室虽然延续至今,却也或多或少受到一战的影响。当时,由于国民反德情绪高涨,与德国皇室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的英国皇室一度遭到国人的抵制。甚至有传言称,国王乔治五世是亲德分子,这让乔治五世大为震惊。为了体面,也为了表示与德国划清界限,安抚民心,英国皇室认为有必要寻找出一个正宗的英国姓氏。1917年,乔治五世宣布放弃自己家族的德国姓氏,改为更加英国化的“温莎”,原先拥有德国姓氏的英国贵族也随之纷纷改姓。温莎王朝由此开始。

面对战争,一些国家的皇室选择保持中立,并坚持到最后,如挪威国王哈康七世、荷兰女王威廉明娜。与他们一样希望保持中立的,还有比利时与希腊的皇室,只不过,这种态度到最后都被迫改变。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虽然在战前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却仍于1914年8 月3日受到德国的大举入侵,阿尔贝一世顽强抵抗,最终以战胜国的身份迎来了一战结束。至于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最终没能抵挡住国内政治势力的高压,在1917年战争接近尾声时加入了三国协约阵营,并被迫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

一战后,随着一波一波革命浪潮的涌现,欧洲的君权时代走向终结,欧洲皇室也荣光不再。百年之后,回头再看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人们不禁感慨:那些王朝的掌舵者们,虽然掌握着至高的权力和巨大的资源,能发动大战,指挥千军万马相互厮杀,却无法真正驾驭大战;能一念之间决定很多人的生死,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最终,有的江山易主,有的王朝崩塌。面对战争洪流与历史的必然规律,势单力薄的个人也好,底蕴厚重的家族也罢,在悠悠百年中的命运跌宕中,显得那么渺小。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尼古拉二世保加利亚
萨尔贡二世时期信件文书初探
尼古拉:通快中国再创好成绩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淘气尼古拉带你游法国
黑白巴黎
保加利亚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保加利亚共产党人对2011年选举的评价
保加利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