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IL-1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检测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16-08-10谢筱颖陈家强罗星星陈凯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单相双相发作

谢筱颖,陈家强,罗星星,陈凯婷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528000)



血清IL-1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检测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谢筱颖,陈家强,罗星星,陈凯婷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528000)

摘要: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方法选取BD患者72例(BD组)、单相情感障碍患者65例(单相组)及健康体检者65例(健康体检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D患者病情,将BD组分为BD缓解组和BD发作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β、BDNF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D缓解组、BD发作组、单相组、健康体检组的IL-1β水平分别为(45.85±1.65)、(36.52±1.26)、(38.74±1.48)、(55.25±2.87)ng/mL;BDNF水平分别为(41.52±2.54)、(29.87±1.62)、(32.14±1.46)、(44.85±2.49)ng/mL。BD发作组、单相组的IL-1β和BDNF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D发作组和单相组之间IL-1β、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缓解组IL-1β和BDNF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疾病发作与IL-1β、BDNF间存在紧密关系,提示可将IL-1β、BDNF作为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

双相障碍(B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循环发作的情感障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损伤显著,残疾率非常高,被WHO列为主要劳动力年龄阶段的致病原因[1]。该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患者注意力、执行力等能力都明显下降,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该种精神疾病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有关。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72例BD患者、65例单相情感障碍患者、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其血清IL-1β和BDNF水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BD患者72例(BD组)、单相情感障碍患者65例(单相组),以及健康体检者65例(健康体检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BD组根据病情,分为BD发作组和BD缓解组。全部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3组的教育年限、年龄、发病次数等资料对比情况详见表1,结果表明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CCMD-3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者;(2)签署参与研究的知情同意书;(3)年龄为16~70岁;(4)HAMD评分超过8分,以及YMRS评分超过12分[2]。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患者;(2)严重的恶性肿瘤患者;(3)认知功能严重障碍,无法与外界交流者;(4)哺乳、妊娠期女性;(5)半个月内服用过精神药物等患者及酗酒患者[3];(6)未签署自愿参与研究知情同意书。

表1  一般资料对比情况

注:-表示无数据。

1.3方法每名研究对象各抽取5 mL静脉血,温水中静置0.5 h后1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于2 mL离心管内,-40 ℃保存待测[4]。IL-1β和BDNF检测均严格按照ELISA法试验步骤进行,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完成,检测试剂盒购自广州健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判定结果[2]。

2结果

2.1各组IL-1β及BDNF水平比较BD发作组、单相组的IL-1β和BDNF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D发作组和单相组之间IL-1β、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缓解组IL-1β和BDNF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IL-1β、BDNF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体检组比较,*P<0.05。

2.2IL-1β及BDNF的影响因素对BD发作期患者的IL-1β及BDNF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与发病年龄、病程等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3。

2.3IL-1β与BDNF的相关性将IL-1β水平作为自变量,BDNF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IL-1β水平越高,BDNF值也就越大(r=0.641,P=0.02)。

表3  IL-1β及BDNF的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BD是临床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又称为狂躁抑郁症,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不定期出现的狂躁与抑郁[5]。同时,狂躁抑郁症反复交替出现。除以上表现,患者还有睡眠的不规律变化,以及神经认知方面功能的不断改变[6]。根据调查显示,该疾病不仅包括情绪调控异常,还包括睡眠觉醒异常及认知方面的缺陷。BD在临床中的主要特征就是认知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执行力、记忆力及注意力偏弱,且与患病程度呈正比,如果患者的患病程度严重的话有可能导致痴呆[7]。因此,探究BD发病机制及状态具有现实意义,可为进一步探究其治疗措施提供理论。

BDNF主要在人的视觉系统如视神经、视网膜、睫状体、虹膜、顶盖区域、上丘等部位分布,是由一定数量的氨基酸组成的碱性蛋白。研究表明,BDNF对人脑部神经元分化、生长等活动都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中,BD发作组患者的血清BDNF为(29.87±1.62)ng/mL,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44.85±2.4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BD发作期患者BDNF较低的原因在于神经元出现损伤,导致BDNF水平降低,但也有学者认为,BDNF明显降低会导致患者神经元出现损伤。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无统一观点。本研究结果表明,IL-1β与BDNF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641,P=0.02)。由此可见,BD疾病发作与IL-1β、BDNF存在紧密关系,并且这2个指标与发病年龄、发病次数等因素无相关性,而两者间却呈正相关,提示IL-1β、BDNF水平变化在BD疾病发病过程中存在时间差异。

参考文献

[1]郭青山,刘忠纯,姚丽华,等.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2):15-18.

[2]郑洪.连续性血液透析对认知功能及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白介素1-β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0):2725-2726.

[3]江鸿波,李莉欣.抑郁症与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白介素-2及白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7-40.

[4]郭向阳,焦富勇,王侠,等.惊厥性疾病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神经肽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白介素-6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3):281-285.

[5]李焱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37-38.

[6]金海淼,胡斌,张咏梅,等.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9):2949-2951.

[7]陈晓东,刘国雄,苏敬华,等.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4):245-248.

* 基金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和计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60139)。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4.0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4-2014-03

(收稿日期:2016-01-14修回日期:2016-03-23)

猜你喜欢

单相双相发作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新型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I
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及运行方式研究
基于PI+重复控制的单相逆变器研究
一种简单单相软开关逆变电源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