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及探索*

2016-08-10张海方朱雪明何春燕秦陈浩温会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考核评价

张海方,杜 鸿,朱雪明,冯 萍,张 萍,王 敏,何春燕,秦陈浩,温会燕

(苏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004)



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及探索*

张海方,杜鸿,朱雪明,冯萍,张萍,王敏,何春燕,秦陈浩,温会燕

(苏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00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一传统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如评价的目的不明确、评价内容比较片面、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和评价过程比较松散等。本文针对目前简单、粗糙、片面的考核方式,构建以考核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课堂作业、综述论文、小测验和期中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同时也可以获取相关的教学反馈信息,以此指导各门专业课程更好地开展教学。通过这一新型考核体系去评价学生对于医学检验技术各门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取精神等素质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工作者,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

医学检验技术是以培养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医学类专业,其前身为医学检验专业,2013年教育部将医学检验专业更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一传统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对其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于该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和重构课程体系等领域[2-3],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如考试的目的不明确、考试的内容不全面、考试的方式比较单调等,但鲜有新型的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报道[4]。因此,本文对如何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探索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1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弊端

1.1考试目的不明确目前,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从教师到学生,很少有人对考试的导向性指挥作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负责的出题考试只是为了评价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目前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地发挥考试的导向性指挥作用,不能客观有效地反馈教学效果,不利于高素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1.2考试内容不全面由于考试目的的模糊,目前很多课程考试的内容仍然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本身[5],在医学检验技术等医学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考试局限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其实就是对记忆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忽视了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这种考试内容片面的考核方式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得学生更加消极地应付考试。

1.3考试方式不合理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考试方式不合理,主要以理论知识的闭卷笔试考试为主,以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性考试太少,基本没有口试答辩等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试方式。另外,目前的考试方式多数以一次考试成绩定结论的较多,通过多次考试综合考评的考试方式太少。因此,这种单调的考试形式难以客观和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考试结果未能反馈教学目前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考试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只重视出卷、施考、监考和阅卷等前序工作,忽视了对考试成绩的深入分析、讲评和反馈给学生等考试后非常重要的总结工作。整个考试过程表现为前紧后松,缺少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讲评等总结工作,导致教师不知道如何通过考试结果的反馈来改进教学内容,学生也无法通过考试来获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因此,目前的考试结果未能很好地反馈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2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新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实行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急需改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已成为摆在各大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目的,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一般在每个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有利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的效果[6];总结性评价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目的,一般在一门课程结束或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缺点是不能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方式来考核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太少,导致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也是为了考试而学[7-8]。目前采用的总结性评价体系考查的是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与国家倡导的创新型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目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如上所述具有诸多弊端,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广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高素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虽然已有很多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校在教学上引入了PBL、CBL等教学模式,开展了微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创新型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9-13],对于该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虽有少量涉及,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急需研究制定新型科学的专业课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培养高素质的检验医学工作者,满足社会的需求。

3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3.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准确定位及分类将现已开设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分为两大类:A类课程为理论课程,指完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包括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临床输血与输血技术、检验医学专业英语、临床检验技术专题、卫生微生物学;B类课程为理论实践混合课程,即兼有理论授课和实践环节的课程,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学、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

3.2根据各门专业课程的分类不同及特点,制定以考核教学全过程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和指标在上述课程的分类基础上,根据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如图1所示制定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指标。

图1  新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简图

3.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根据图1确立的考核指标体系,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各门A类课程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该门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不能超过40%,其余考核指标的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应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的特点等,由教研室会同各课程任课老师确定;B类课程由于理论和实践都有,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小论文、实践操作考核、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其中理论闭卷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的比例与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的比例相当。在这基础上,各教研室任课教师应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形成图1中的各考核指标占总评成绩比重的基础性意见,对各门课程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试用,以形成基本可行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再结合各门课程实际及时予以修改完善,通过实践最终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特点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

3.4建立科学的反馈制度每一门专业课程经新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及各教研室要及时科学地分析考核结果,通过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予以反馈。同时,教师根据考核反馈结果,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4总结

在医学检验专业由五年制转变为四年制的这一医改理大背景下,在目前这种考试目的模糊、考试内容片面、考试方式单调和考试过程松散的考核评价体系下,迫切需要构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特点的以考核教学全过程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综合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及课外作业、课堂测验、综述论文和案例分析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测验学生的基础知识,追踪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客观、全程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真实地反应教学质量,以此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构建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婷梅,尹一兵,冯文莉,等.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38-39.

[2]李艳,郝峰,张磊,等.优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200.

[3]许煜和,林筱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33-34.

[4]郁松,徐大刚,丁文龙.改革考试方法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23-24.

[5] 许娜,常影,王柳行.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分析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220-220.

[6]崔洪雨.关于高等医学院校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4-26.

[7]徐华明,刘延鑫.复合型教学评价体系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探讨[J].光明中医,2014(5):1112-1113.

[8]袁丽杰,梁松鹤,王志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24-25.

[9]陈浩,张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五真一实”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4(1):77-78.

[10]胡生梅,张家忠,李智山,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践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625-626.

[11]冯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190-1191.

[12]张海燕,李晶琴,许子华,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89-2690.

[13]代荣琴,侯振江,陈洋,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综合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128-129.

*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资助项目(2015JSJG245)。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4.0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4-2042-02

(收稿日期:2016-01-17修回日期:2016-03-28)

·医学检验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考核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