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CLSI EP9-A2文件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

2016-08-10任晓艳李燕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4期

张 磊,任晓艳,何 超,李 琳,李燕平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730000)



应用CLSI EP9-A2文件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

张磊,任晓艳,何超,李琳,李燕平△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730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方法学比对,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各参数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9-A2文件,以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2台迈瑞BC-5380仪器为待评仪器,用临床新鲜抗凝全血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r)和回归方程,以及各项目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Xc)处的偏差,以1/2CLIA′88相对允许误差(TEa%)作为标准判断偏差是否可接受。结果2台BC-5380分别与XE-2100仪器间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0.975。在不同的Xc处,其中WBC为2.0×109/L和4.0×109/L;RBC为3.5×1012/L、5.5×1012/L、6.0×1012/L;Hb为160 g/L,偏差均大于1/2CLIA′88 TEa%;但这些项目1/2CLIA′88绝对允许误差(TEa)均落在偏差的95%可信区间内,说明是由抽样误差所引起,表明待评方法的偏差可接受;其余项目偏差均可接受。结论2台迈瑞BC-538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与XE-2100在WBC、RBC、Hb、PLT等4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试验;EP9-A2文件

目前,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分析仪器之一。同一实验室拥有多种品牌、不同型号、不同分析原理的血细胞分析仪已非常普遍,而不同仪器对同一标本检测项目的测定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误差,以致对临床的诊疗工作造成影响[1]。《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对实验室内不同的检测系统进行定期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2]。本文参照2002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批准的EP9-A2文件要求[3],对本实验室3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了比对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真空采血管采集临床患者新鲜全血标本2 mL,以EDTA-K2抗凝。按照CLSI EP9-A2文件提供的推荐测定范围,选择标本(高、中、低值),分析物浓度尽可能在报告的浓度范围内均匀分布,所有标本从采集到检测完成时间均在2 h内。

1.2仪器与试剂日本SYSMEX XE-2100 1台(用X表示)、深圳MINDRAY BC-5380 2台(分别编号为BC-5380-1、BC-5380-2,用Y1、Y2表示)。各台血细胞分析仪所用试剂、校准物和质控品均为原装配套。

1.3方法

1.3.1比对项目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

1.3.2确定参比仪器按照CLSI EP9-A2文件,选取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该仪器使用配套试剂,定期用原装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每个工作日用配套低、中、高3个浓度的全血质控物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良好;定期参加卫生部和本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优秀。

1.3.3试验条件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参与比对的3台仪器至少每半年进行1次校准[4],各仪器均按使用说明书定期维护、保养。每天开机后进行空白允许值及各自质控检测,并保证均在控。

1.3.4试验方法每天选取8份样本,同时用各仪器按常规样本检测方法测定其各项参数,每份样本测2次,其测定顺序为 1~8、8~1。连续测定5 d,共40份样本,记录测定结果。各仪器的检测模式均为全血模式。

1.4统计学处理

1.4.2样本浓度(X值)合适范围取2次测定的平均值,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相关系数(r)。EP9-A2文件要求r≥0.975时,则认为X分布范围合适,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r<0.975时,则必须分析更多的样品以扩大数据浓度分布范围,再重新分析全部数据。

1.4.3线性回归计算斜率b、截距a及线性回归方程Y=bX+a。

1.4.4方法间相对偏差根据临床使用要求,将各项目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Xc)代入回归方程,计算Y与X之间预期偏差(Bc),Bc=|Y-Xc|,相对偏差(Bc%)=(Bc/Xc)×100%。以Bc%≤1/2 CLIA′88相对允许总误差(TEa%)作为判断标准。

1.4.5方法间绝对偏差按该文件所给公式计算Bc的95%可信区间(95%CI),即在Xc处的绝对偏差,Ea=1/2TEa,绝对允许误差TEa=TEa%×Xc,以1/2 CLIA′88绝对允许TEa作为判断标准。

1.4.6临床可接受性能判断Bc%≤1/2TEa%,表明待评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参比方法一致;反之,则不具可比性。1/2TEa(可接受误差,Ea)落在Bc的95%CI内,表明待评方法的偏差可接受;Ea大于Bc的95%CI上限,表明预期偏差很可能(>97.5%)小于Ea,说明待评方法的性能等同于参比方法;Ea小于Bc的95%CI下限,表明预期偏差很可能(>97.5%)大于Ea,说明待评方法的性能和参比方法不相等。

2结果

表1  各项目方法内测定结果的离群值筛查对照表

表2  各项目方法间测定结果的离群值筛查对照表

2.2仪器的相关性所有项目参比方法与待评方法间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5,表明X的分布范围合适,数据满足要求,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b和截距a可靠,见表3、4。

表3  BC-5380-1各项目相关系数及直线回归方程

表4  BC-5380-2各项目相关系数及直线回归方程

2.3可接受性评估结果见表5~7。

表5  不同仪器的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

注:*表示临床不可接受。

表6  BC-5380-1的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

表7  BC-5380-2的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

3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精密度高、性能稳定及报告结果快捷等特点,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手工方法,成为临床实验室的重要检测手段。目前,许多医院都有数台血细胞分析仪,因此,如何保证不同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成为实验室管理的热点问题[5]。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的比对研究已经不少[6-8],血细胞分析结果只有溯源至参考方法,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不同仪器间的可比性[9]。

本试验按照CLSI EP9-A2文件要求,选择可溯源的XE-2100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比仪器,对3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仪器间WBC、RBC、Hb、PLT等4个比对项目在2次重复测定方法内及方法间均无离群值,提示仪器有良好的精密度;且所有项目参比方法与待评方法间r均大于0.975,表明X的分布范围合适,样本数据满足要求,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均可靠;BC-5380-1的WBC,BC-5380-2的WBC、RBC、Hb分别在各自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Bc%>1/2TEa%,但这些项目1/2TEa均落在Bc95%CI内,说明是抽样误差所造成,表明待评方法的偏差可接受,其余项目均Bc%≤1/2TEa%。总之,XE-2100分别与BC-5380-1、BC-5380-2血细胞分析仪之间具有可比性,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报告,满足临床要求。

综上所述,比对试验是目前实现检验结果可比性的重要途径。定期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是保证各仪器间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的重要手段[10]。《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11]和《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12]中均要求每个检测系统在实施比对前应按照CLSI EP9-A2文件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价或验证。通过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分析,可以对其进行校准、保养、维护及建立科室比对制度。用参比仪器监测其他仪器,及时避免系统误差,有效保证不同仪器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确保临床实验室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稳定的检验数据。

参考文献

[1]Takubo T,Tatsumi N,Satoh N,et al.Evaluation of hematological values obtained with reference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s of six manufacturers[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02,33(Suppl 2):62-67.

[2]段满乐,王治国.现代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CLSI.EP9-A2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2nd ed.Wayne PA:CLSI,2002.

[4]申子瑜.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700-701.

[5]汪艳,朱敏,张静.同型号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比对试验[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66-167.

[6]侯霞,邓德耀,李增安,等.新鲜全血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比对及偏倚评估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2):3099-3101.

[7]沈观樵,金海勇,童海江.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比对分析及偏差评估[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48-1449.

[8]吴志平,唐吉斌,王传发,等.医疗机构内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比对与溯源性评价[J].安徽医学,2014,35(6):713-716.

[9]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0]England JM,Rowan RM,Van Assendelft OW,et al.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automated blood cell counters.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ICSH)[J].Clin Lab Haematol,1984,6(1):69-8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407-2012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4.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4-1988-03

(收稿日期:2016-01-22修回日期:2016-04-13)

△通讯作者,E-mail:liyanping81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