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战方舱医院在高原地区开展手术的卫勤保障探讨

2016-08-07俎志勇王志敏仓宝成袁守信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演训野战总院

俎志勇,王志敏,仓宝成,袁守信,郭 滨

· 实践经验| EXPERIENCE ·

野战方舱医院在高原地区开展手术的卫勤保障探讨

俎志勇1,王志敏2,仓宝成3,袁守信4,郭 滨5

野战医疗方舱是我军目前最先进的野战机动医疗系统,具有区别于野战医疗队或旅团卫生队的独特优点。通过总结野战方舱医院在高原条件下开展手术的经验,探讨方舱医院在高原开展手术的卫勤保障,以期为今后高原卫勤保障提供借鉴。

方舱医院;高原地区;手术

野战医疗方舱——战役卫勤快速支援系统,由12个方舱组成,是我军目前最先进的野战机动医疗系统,具有快速、机动、模块化组合的特点,主要用于战时伤病员的救治,也用于平时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伤病员的处置[1]。2015年7-9月,我院携带野战医疗方舱,组成野战方舱医院(图1、图2),配属于某摩步旅,赴西藏海拔4400米的某高原训练基地,参加“使命行动-2015”跨区联合演习,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高原卫勤保障适应性训练。从7月11日至9月15日演训期间,方舱医院共收治1154例,其中住院62例,手术18例,后送至拉萨总院7例。本组手术伤病员18例,均为男性,年龄21~34岁。其中,阑尾切除术2例,血栓性外痔切除术3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3例,开放性手外伤清创缝合加骨折内固定术5例,其他软组织清创缝合术5例。2例阑尾切除术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3例血栓性外痔切除术在鞍麻下完成,其余13例手术在局麻下完成。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18例痊愈出院,无并发症。通过分析方舱医院在高原演训期间开展的18例手术,总结方舱医院高原手术卫勤保障经验,为今后高原手术开展提供借鉴。

1 方舱医院高原开展手术的优点

高原地区卫勤保障研究素来受到重视,但这些研究多是有关野战医疗队或旅团卫生队在高原地区的卫勤保障,对于方舱医院在高原卫勤保障特点的研究较少。方舱医院较一般的野战医疗队和旅团卫生队有独特的优点,在高原地区条件艰苦、挑战无时不在的情况下,可发挥更高的保障能力。方舱医院高原卫勤保障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强大的供氧能力 众所周知,高原具有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低、昼夜温差大等特点[2]。由平原地区进入高原的人群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低压、低氧环境,易发生高原反应,吸氧是缓解高原反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多年来,进驻高原训练的部队均存在制氧供氧困难,供氧能力不足等问题。驻训部队灌氧需到拉萨市区,不但保障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3]。方舱医院本身配备有制氧方舱,在满足手术需要同时,还可为驻训部队灌装氧气。本次演训期间,方舱医院共为保障部队制氧16 629 升,改变了由地方有偿供氧的状态[4]。此外,方舱医院还依托制氧方舱研制出高原增氧帐篷,王志敏等[5]认为高原增氧帐篷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高原反应的发生率,缩短了伤病员的住院时间。

图1 方舱医院的卸载

图2 方舱医院的连接

1.2 全面的卫勤保障能力 除制氧方舱外,方舱医院还配有检验方舱、X线方舱、急救方舱和手术方舱。检验方舱除可完成“三大”常规检查外,还可开展血生化、肝肾功、出凝血时间、血型等检查。X线方舱配备有先进的数字放射线照相机,以及心电图机和彩超,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外伤、急症及高原反应的诊断率。演训期间,后送至拉萨总院的1例急性脾破裂、1例急性心肌缺血病员都是通过这些辅助设备检查得以确诊。尤其重要的是,方舱医院有两个手术方舱,可同时开展4台手术,相当于二甲医院水平。本组18例手术均在手术方舱完成,其中2例阑尾切除术是方舱医院在最高海拔(4400米)开展的开腹手术。药械方舱不仅能够储存常规药品,而且配备有大容量高压灭菌装置,为手术器械的无菌消毒提供了可靠保证。急救方舱更是为手术后及较重高原反应病员保驾护航。这种综合性的卫勤保障能力,是旅团卫生队难以达到的。既往演训部队需后送的病员均是直接后送至拉萨总院,在旅团卫生队和拉萨总院之间缺少衔接。本次演训期间,需后送的均先转至方舱医院住院救治,由方舱医院视病情后送,使后送人数明显减少。方舱医院演训期间共收治1154例,仅7例后送至拉萨总院。这种保障模式,既解决了后送距离远,救治效率低的问题,又可以组织协调训练,提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3]。

2 方舱医院高原开展手术面临的困难

2.1 药品、耗材消耗大,补给困难 方舱医院在高原独特的保障功能,使方舱医院的保障任务大大增加。本次方舱医院在高原展开工作第一天接诊官兵200余人次,远远超出了方舱医院赴高原前的预计,原本旅团卫生队准备后送至拉萨总院的病员,也都转至方舱医院留观。特别是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发病一直居高不下,专科药品、耗材等消耗急剧增加。然而,本次西藏演训期间,方舱医院所需药品、耗材等均属于自我保障,无专门的补给渠道。加之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地域复杂,后勤补给困难,无法采购一些专科药品和材料。

2.2 血源无法保证 众所周知,高原地区,尤其是野战条件下,困扰手术开展的主要是血液和氧气的来源,野战医疗方舱配备有制氧方舱,可24小时制氧,能满足手术方舱及急救方舱的氧气需要。但野战医疗方舱未专门配备贮血装置,无法长期有效贮存血液,血液来源也成了制约方舱医院开展手术的最大问题。本组7例后送病员,1例脾破裂、1例颌面外伤均是无法保证术中血源而紧急后送至拉萨总院。

3 思 考

3.1 变革目前单一的卫勤保障模式 通过分析本次高原演训18例手术可以发现,目前军队参加各类演习,主要是立足自我保障。由于方舱医院救治任务巨大,因此其药品、耗材的消耗要比旅团卫生队大的多。要想充分发挥方舱医院的优势,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仅仅依靠军队自身保障远远不够,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药品和耗材的供应补给较为困难。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单一保障模式。2010年玉树抗震期间,方舱医院先后收治伤病员2400多人次,完成手术1400多例[6]。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先后完成野战条件下高原首例断肢再植、开颅、开胸、肝破裂修补等大手术,充分发挥了方舱医院的功能。相比之下,同样是在高原地区,本次高原演训期间,方舱医院共实施手术18例,主要以局麻或硬膜外麻醉小手术为主,无全麻大手术。造成两者手术数量和大小差异的原因,除卫勤保障任务不同外,主要与保障机制不同有关。

在2010年玉树抗震期间,方舱医院高原卫勤保障采用军地联合保障,方舱医院手术用血主要依托玉树州血站,血液全部由玉树州血站供应[7],血站设在方舱医院旁边,随时保证手术中用血。而在本次演练中,训练基地距离拉萨总院有90多千米,手术中血液需求无法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了方舱医院手术种类的开展,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

在未来战争中,外伤、战伤、失血性休克病员较多,血液、代血浆、药品、耗材需求会大大增加。为此,必须改变目前单一的卫勤保障模式,充分发挥双重领导机制,协调地方政府争取地方支持,在任务区依托地方医疗资源[8],如医院、血站等,走军民融合保障之路,以提高方舱医院的保障能力。

3.2 加强方舱医院同配属部队的协同协作

3.2.1 理清职责,分工协作 本次参训部队多,进驻高原训练初期,各旅团卫生队与方舱医院在转诊及后送伤病员,缺乏有效沟通。存在保障职责不清、转诊后送随意、后送指证把握不严等现象。经常出现一天中不同参训部队向拉萨总院后送的现象,不仅消耗了训练部队的精力、还浪费了资源。为此,方舱医院通过配属部队协调各卫生队负责人,确立好各级收治范围及转诊办法。伤病员先在卫生队就诊,需要转至方舱医院者,由卫生队协调转至方舱医院,需要后送至拉萨总院者先转至方舱医院住院观察,根据病情,由方舱医院统一安排后送。这样既达到了有序就诊,又保证了医疗安全。

3.2.2 统一协调,资源共享 本次演训期间,由于方舱医院收治人数大大超出预想,药品耗材消耗很快,许多药品无法短期补充。为不影响病员救治,通过配属部队协调,理清各自家底,在保证各卫生队正常运转的同时,由方舱医院统一调配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3.3 合理治疗,适时后送 在野战条件下高原地区选择手术,即使在方舱医院,也要充分考虑、全面衡量、正确估计,准确把握手术原则,不能盲目扩大手术范围。既要考虑到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氧分压低等因素,以及所患疾病给伤病员生理上带来的变化[9],还要考虑到氧源和血源是否具备,医疗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等客观条件,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如病情超出方舱医院治疗条件,或经抢救伤病员生命体征平稳后,应适时后送,以免延误病情。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方舱医院高原手术卫勤保障实践,显示出方舱医院在高原卫勤保障的独特优势,为方舱医院今后承担更多军事化遂行保障任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1]吕宏迪, 俞 平, 宋书杰. 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救灾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 实用医药杂志, 2009, 26(8):66-68.

[2]胡卓生,韩佐生. 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地理环境特点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 2006, 42(4):136-138.

[3]高 伟,刘元东,靳 兴, 等. 平原部队执行高原演训任务卫勤保障的实践与思考[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 32(6):541-542.

[4]王志敏,仓宝成,方学奇,等. 某部方舱医院参加高原演训卫勤保障的实践与启示[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 4(5):269-271.

[5]王志敏,姚安会,李蔚然. 方舱医院高原增氧帐篷医疗单元的设计[J]. 卫生医疗装备,2016,37(6):8-10.

[6]郭 新,安军防,黄咏梅. 野战方舱医院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8(7):653-654.

[7]付 军,雷 畅,闫耿伟. 野战方舱医院抗震救灾血液保障经验[J].实用医药杂志,2011, 28(10):931-932.

[8]车 杰,郭生海,杨 娟. 高原部队卫勤应急机动力量建设及其特殊性思考[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3,1(1):42-44.

[9]俎志勇,王秀环,尕 玛,等. 野战条件下高原地区手术麻醉的处理[J]. 实用医药杂志,2011, 28(8):70.

(2016-03-19收稿 2016-08-15修回)

(责任编辑 程亚荣)

Exploration on the medical support provided by field cabin hospital for surgery in plateau region

ZU Zhiyong1, WANG Zhimin2, CANG Baocheng3, YUAN Shouxin4, and GUO Bin5. 1.
Department of Pain Alleviation,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Services,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4.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5.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No.153 Cent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Zhengzhou 540042, China

WANG Zhimin, E-mail: wangzhimin153@sina.com

Field cabin hospital is the most advanced field mobile medical system of our army. It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as compared with field medical corps and health squad. By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gained from surgeries conducted at field cabin hospitals in plateau region, the author explored the health safeguard offered by them, hopefully providing lessons for health care in plateau region in the future.

cabin hospital; plateau region; surgery

R821

10.13919/j.issn.2095-6274.2016.10.009

济南军区2015年度重点课题(CJN15B022)

俎志勇,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E-mail: zuzhiyong153@163.com

450042 郑州,解放军153中心医院:1. 康复疼痛科,2. 医务处, 3. 检验科, 4. 普外科, 5. 口腔科

王志敏,E-mail: wangzhimin153@sina.com

猜你喜欢

演训野战总院
东部战区联合演练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太空演训导调控制体系研究
基于机动数据的摩托化机动演训组织效果评估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抗震救灾野战医疗队不同运用模式及启示
小小野战兵
设计的春天——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打造“关注民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