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2016-08-05张培培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实验中学河北安新071600

人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张培培(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实验中学,河北 安新 071600)



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张培培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实验中学,河北 安新 071600)

摘要:认真研读历史课本目录,掌握纲领和重点。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要掌握一定的考试答题技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贯彻主体多元教育思想,创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在初中全部考试科目中,历史课是中考参考科目中分值最低的科目之一(语文、数学、英语占120分,政治、物理占70分,化学、历史占50分)。且历史是开卷考试科目,因此,一般初中生不重视历史课,自习课任课老师去教室里转时,往往发现历史课几乎无人问津。 再者,历史课内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妙招。

一、认真研读课本目录 掌握纲领,掌握重点

初中历史课本是初中生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材料和必备工具。各册首页都有“目录”,大部分学生不轻视目录。他们不知道目录是全书的纲领。“提纲挈领”这个成语说得好,“纲”,指渔网的总绳;“领”,指裘服的衣领。古人说:“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宋史·职官志》)意思是说,抓住纲领,就能掌握、控制全局。因此,学生对“目录”应该研读,不明白的地方,要向老师请教。通过研读目录,领会目录的内涵,就能够高屋建瓴,从总体上把握全部教学内容的重点。

二、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看电影、看录像、听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雪“三国”历史的时候,我先唱了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回答是哪部电视剧的片头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重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挂图、地图册等现有资源。例如讲“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就引导学生观看有趣的《时局图》,图中动物所代表的国家和侵占的地方,形象鲜明地反映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瓜分中国的罪恶事实。在学清末历史的时候,我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再上课时学生就对这段历史印象深刻了。

三、要分析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命题规律,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

如今虽然我国也提倡素质教育,但还是应试考试,上一级学校录取学生时还是按分数录取。因此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同时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如今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一般是考学生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要求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答题时也有一个技巧问题,例如做选择题时,往往会遇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之类的问题,学生答这样的题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在回答材料问答题时,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认真回忆老师在讲解此类答题时地归纳,参考课堂笔记,尽可能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看此题的分值,如果分值高,就不要怕浪费时间,思考太多,只要你觉得是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因此学生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怕的是,考生把题读一遍,觉得很难,就干脆放弃。答题一定要把字写得清清楚楚,只有你自己认识,评卷人看不懂,是拿不了高分的。即便你答对了,别人一个字也不认识,你也会是“费了力气丢了人”。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历史,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过去是古人的历史,现在是今人的历史,未来是后人的历史。只要你只要你喜欢历史课,一定会提高历史成绩。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不但有智力因素,还有比智力因素更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乏其力。有些聪明的人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是他们的意志力、性格的坚毅程度等不够。反之,能够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则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仲永天生聪明,刚出生就会写诗,长大后,他的父亲没有让他去上学,而是整天拉着他去挣钱。到二十岁的时候,王安石再看到他做的诗时,水平和常人一样了。相反的例子,爱因斯坦、童第周则小时候表现不好,但以后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对比,我们得出,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的因素更为重要。

五、在历史教学中,要贯彻主体多元教育思想,创建高效课堂

什么是主体多元化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告知我们,人的主体,客体是自然。主体的人楼两大性质,一是主体性,即人的一种内在精神,二是多元性,即人的智慧潜能是多元化的。说白了,主体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就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上课前,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好组长。一节课45分钟,导入2分钟先学环节15分钟,后教环节15分钟,训练环节13-14分钟。回答问题时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推举学生代表小组回答问题,答对了给小组加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资料:

[1]《宋史·职官志》

[2]王安石《伤仲永》。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54-0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