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移动教育游戏发展的研究综述

2016-08-05刘维龙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1331

人间 2016年10期

刘维龙(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国内移动教育游戏发展的研究综述

刘维龙
(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移动教育游戏作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学习与教育游戏的有机结合,将成为支撑未来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已有移动教育游戏的相关文献,从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移动教育游戏发展的现状,并总结了国内移动教育游戏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移动教育游戏;移动教育游戏设计;移动教育游戏开发;移动教育游戏应用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移动教育游戏作为教育游戏研究的新领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移动教育游戏的研究在设计开发和应用领域上不断取得融合和扩展。另外一方面,与火热的研究相比,开发出的移动教育游戏符合人们需求的却稀如麟角。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关于移动教育游戏的文献,对移动教育游戏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一、文献来源分析

本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上,以“移动教育游戏”、“手机教育游戏”、“教育游戏&Android”、“教育游戏&IOS”、“教育游戏&HTML5”“教育游戏&unity3D”、“教育游戏&Cocos2d-X”为关键词,共检索出相符的硕士论文25篇,期刊论文8篇。为了将研究趋势直观的呈现出来,本文从文献发表时间、开发平台、研究内容三个维度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移动教育游戏硕士论文&期刊论文统计结果

二、移动教育游戏研究的热点分析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移动教育游戏的研究时间并不长,研究成果也不多,因此尚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移动教育游戏所依托的移动平台出现的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移动教育游戏尚未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大家还是将其与传统的教育游戏不加区分的一概而论;从研究平台来看,Android平台下的移动教育游戏开发备受研究者青睐,其研究数量占据了整个研究的近半壁江山。从研究内容上看,移动教育游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戏的设计和实现两部分,研究方向主要以移动教育游戏在某些具体学科方面的应用为主,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三、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分析

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是移动教育游戏研究的基础,也是移动教育游戏研究的热点之一。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主要包括: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理论、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框架等方面。

(一)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理论。

移动教育游戏与传统数字游戏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的区别在于:游戏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实现游戏的趣味性,还要考虑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华中师范大学的王丰在其硕士论文游戏策划中特意强调了要分析教师、学习者以及教学内容[1]。河北大学的魏静茹从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两个方面对移动教育游戏进行设计,教学设计包括了需求分析、学习内容、目标以及学习者分析[2]。华中师范大学的陈焰分别从学习者起点水平、学习动机、教学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等方面对教育游戏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设计[3]。朱东明等人在EFM教育游戏设计模型基础上,结合活动学习理论和非正式学习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阐述了手机教育游戏中任务、资源和规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任务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4]。

(二)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

移动教育游戏相较与移动学习和教育游戏,是一个全新的交叉领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移动教育游戏设计过程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的实践研究起到帮助。四川师范大学的王静对Android平台教育游戏设计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教育性原则、游戏性原则以及Android平台原则,并提出了Android平台教育游戏设计的开发流程[5]。黄胜月、段前佳等人尝试提出来了手机教育游戏的定义,分析其教育价值,并从开发应用角度、教育学习角度、游戏娱乐角度三个角度阐述手机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6]。华东师范大学的杨传亿提出了学习型手机游戏设计时应遵循游戏可中断、避免长时间、易操作、小而美、可移植等原则[7]。

(三)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框架。

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框架对移动教育游戏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游戏实现过程中,按照设计流程有条不紊的完成开发。杨文阳、王燕等人针对数学学科提出移动数学教育游戏设计的整体框架和布局[8],该框架描述了设计开发移动数学教育游戏时需要注意的要素,其中包括学习支撑理论、游戏设计标准、游戏媒体选择、游戏设计框架和游戏布局结构等。

四、移动教育游戏的开发研究

设计是移动教育游戏的基础,开发实现则是移动教育游戏的关键。开发平台的选取不仅会影响到游戏开发过程的难易程度,还会影响到游戏开发的质量。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移动教育游戏的开发平台主要以Android平台为主,例如任丕明、赵丽娜、黄代根、王静、魏静茹等人分别在其硕士论文的游戏实现过程中都采用的是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另外一种主要的开发平台是J2ME,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08和09年,因为当时移动智能设备尚未普及,因此,当时的移动教育游戏都是通过该平台开发出的JAVA小游戏。还有一种移动教育游戏开发方式是基于Flash进行的,其特点是开发难度低、容易制作,适合教师独立完成。

五、移动教育游戏的应用研究

移动教育游戏的应用研究范畴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可喜的。涉及范围不仅可以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还包括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学科的研究。

(一)移动教育游戏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灵魂工程,关系着个人的成长、祖国的未来。因此,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将德育教育嵌入到移动教育游戏中,让学生在快乐中明白事理、生化心灵,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相关研究有:华中师大王志刚基于移动终端设计了一款名为《红领巾》的德育教育游戏,将《社会与品德》这门课的学习内容融合到游戏情节中[9]。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正辉聚焦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德育教育游戏的简要设计方案[10]。华东师范大学的谢浩泉以小学三到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设计对象,开发了一款能够运行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小学德育教育游戏[11]。

(二)移动教育游戏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

移动教育游戏与具体学科的结合是移动教育游戏应用研究的主要领域。相关研究涵盖了从幼儿到高中的多个学科,其研究层次也凸显低龄、主科为主等特点。相关研究包括:河北大学的魏静茹所做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小学英语单词记忆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2],宁夏大学崔冠男基于Unity3D的初中地理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12]。天津师范大学的耿帅智能手机记单词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13],四川师范大学的黄代根基于Android平台的儿童识字游戏的设计与开发[14],杨文阳、王燕等人的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探究等[8]。

(三)移动教育游戏在社会化教育中的应用。

移动教育游戏在社会化教育中的应用是移动教育研究的新领域,虽然研究数量并不多,但为社会化教育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在这方面的研究有:西安理工大学邱翰玉在分析和总结手机教育游戏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安全驾驶手机教育游戏的设计实践[15]。

六、研究综述与分析

通过对国内移动教育游戏相关论文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移动教育游戏逐渐受到研究者们重视,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整合越来越深,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移动教育游戏的研究尚存在很多问题:

(一)移动教育游戏的概念尚未界定。

移动教育游戏通常是指基于移动设备的教育游戏,由于移动设备的平台多样性、尺寸不一致性等原因,人们通常界定的手机教育游戏、基于Android平台的教育游戏等概念都不能充分体现目前移动教育游戏所包含的特点。概念是对一个研究对象特征、内容、范畴的综合考量,因此,界定明确的概念,对移动教育游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有利于该研究领域的形成,所以需要业界专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

(二)移动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不足。

通过对收集到的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学者并未将移动教育游戏看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是其视为移动平台下的实现而已。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平台的改变,而很少有人考虑由于平台的改变,对人们学习方式上的变革。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情景”,即移动环境,视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将教育和游戏分别视为一个独立领域,他们之间的融合如下图2所示,根据图上所反映的信息,我们可以清晰的辨析移动教育游戏与移动学习和教育游戏的三者的关系和联系。

图2 移动、教育、游戏三者的关系图

(三)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没有体现移动特性。

移动教育游戏与教育游戏相比,主要的改变在于游戏使用场合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类似于移动学习之于数字化学习的区别。因此,我们在移动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移动环境下教育游戏具有的新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寻求设计依据,调整设计流程,使得设计出的移动教育游戏更能符合移动环境下的学习。

(四)移动教育游戏的开发平台单一。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移动教育游戏的主要开发平台是Android平台。Android平台虽然在国内手机市场占具了大部分份额,但是市场上很多用户使用的iPhone手机是IOS系统,另外还有Symbian、Windows Phone等,其他移动智能设备的平台占有率和手机大致相同。因此,移动教育游戏的开发工具选取要具有跨平台性,做到一次开发,多平台通用。同时,为了减少代码的重复率,节省开发成本和时间,提高开发效率,应根据移动教育游戏设计的需求,尽可能使用游戏开发引擎进行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丰.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4.05.

[2]魏静茹.基于Android平台的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石家庄:河北大学教育技术学,2014.05.

[3]陈焰.移动学习环境下手机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11.05.

[4]朱东明.基于EFM的手机教育游戏中的任务系统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2012,(10):119-121.

[5]王静.基于Android平台的数学游戏设计与开发研究——以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为例[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13.05.

[6]黄胜月,段前佳.手机教育游戏的价值和设计原则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75-78.

[7]杨传亿.基于移动设备的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10.05.

[8]杨文阳,王燕.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3):71-75.

[9]王志刚. 基于移动终端的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以《红领巾》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12.05.

[10]李正辉.基于移动终端的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12.05.

[11]谢浩泉.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14.05.

[12]崔冠男.基于Unity3D的初中地理教育游戏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宁: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4.05.

[13]耿帅.智能手机英语记单词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3.05.

[14]黄代根.基于Android平台的儿童识字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2013.05.

[15]邱翰玉.基于Android平台的安全驾驶手机教育游戏的设计[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2012.03.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