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研究

2016-08-05梁冰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1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梁冰(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研究

梁冰
(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 要】目的:探究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随访结束后治疗有效率、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预后较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经椎弓根植骨 胸腰椎骨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胸腰椎骨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19~67岁,平均43.26±5.32岁;交通事故伤16例、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6例、摔伤2例;爆裂性骨折14例、压缩性骨折11例、骨折合并脱位8例。观察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3±5.27岁;交通事故伤17例、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7例、摔伤1例;爆裂性骨折15例、压缩性骨折12例、骨折合并脱位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节段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①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呈俯卧位、腹部悬空同时将双侧髋关节稍微弯曲;②将患者背部骨折投射部位正中位置作为手术切入口,沿着棘突将其骨膜与腰背筋膜切开,充分游离骶棘肌,将伤椎、上下邻椎椎板充分暴露在视野之下;③在C形臂X线机的监视下将患者移位的椎体进行复位,将椎体恢复至正常高度与弯曲度;④椎体成功复位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适当长度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并在伤椎上、下椎体进行分别固定;⑤确定固定成功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放置引流管引流。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基础上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其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对照组保持一致。①根据患者CT检查的具体情况,在患者伤椎椎体终板塌陷侧椎区域作一植骨空间,并将从患者棘突咬除的自体骨粒从伤椎椎弓根通道植入植骨空间;②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系统,恢复患者正常的脊柱弯曲,同时对患者横突、关节突及椎板区域的间隙进行植骨填充;③完成植骨操作后,清洗患者脊椎腔并给予引流管引流,逐层缝合手术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2~3d的抗生素治疗,术后24h可将引流管拔除并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

1.3 疗效评定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1年后进行手术疗效,分为4个等级,具体如下:①显效:患者神经根症状、脊椎移位、疼痛等体征完全消失,可正常行走,进行日常的生活;②有效:患者神经根症状、脊椎移位、疼痛等体征基本消失,行走无明显阻碍,生活可自理;③缓解:患者神经根症状、脊椎移位、疼痛等体征有所改善,行走需要拐杖等的辅助,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④无效:患者神经根症状、脊椎移位、疼痛等体征有所改善,完全失去行走能力,生活不可自理。⑤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表1  疗效对比表(n/%)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资料由SPSS19.0软件系统处理。-x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结束随访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

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椎骨折之后通常会伴随着骨量的大量丢失,脊椎出现间隙,导致患者脊柱呈现畸形状态。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对患者的移位脊椎进行复位,但是由于骨量的丢失、间隙的存在,患者术后脊椎的稳定性相对较差[3]。为提高固定效果,临床上通常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植骨填补脊椎间隙,从而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此外,植骨材料通常选用患者的自体骨,因而骨头衔接、愈合效果也相对较好[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随访结束后治疗有效率72.73%高于对照组的48.48%,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0.96±0.08高于对照组的0.83±0.10,Cobb角7.34±0.67°低于对照组的9.83±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5]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0.955±0.129高于对照组的0.879±0.104、Cobb角7.93±1.27°低于对照组的10. 81±1.8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4 结语

综上所述,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预后较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卓鹏,范建文,植伟宏.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3年随访效果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519-3524.

[2]陈欢欢,邢进峰,丁伟航,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经椎弓根液态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J].浙江医学,2015,34 (06):351-453.

[3]殷刚,徐鉴,胡银梅,等.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10):1161-1164.

猜你喜欢

胸腰椎骨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247例经皮长尾可折U型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手术配合探讨与体会
247例经皮长尾可折U型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手术配合探讨与体会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