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深度变革催化剂

2016-08-01石宁钰

中关村 2016年7期
关键词:变革学习者互联网+

石宁钰

“互联网+”成为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教育也加入这样的变革大军之中,成为创新浪潮中的一支主力军。

科技教育、创新未来。6月13日,由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商会承办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周落下帷幕。在17天的时间里,众多“互联网+教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体验展现在大众面前,吹响了“互联网+教育”的集结号。

互联网正以不可预测的速度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中,“互联网+”成为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教育也加入这样的变革大军之中,成为创新浪潮中的一支主力军。

科技改变教育生态

高科技在教育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发展理念。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介绍,我国在宽带网络、校校通方面推进地非常快,现在已有80%多的学校接入了宽带网络,有超过80%的教室接入了多媒体。数据显示,所有连入互联网、接入交互式媒体的教室大致有500多万个,其中大概1/3以上能够实现网络互通。“在这样的情况下,优质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日常教学的各个场所。”

“前年教育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工程的标准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要在多媒体教室中优化教学过程,第二是要在移动、互联,甚至是智能化的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王珠珠说。

王珠珠认为,“十三五”中国的教育应该从过去的粉笔、黑板,或者说完全面授的教育走向混合式,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网络之间关系的叠加,在这样一个叠加的过程中,我们会需要更多的网络,会需要更多的网上关系和网上的交流,会需要更多网上资源的相互分享。

事实上,在“双创”战略的鼓励下,以及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为引领,教育已呈现出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局面。

就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上,巧克互动展示的一场“VR真人在线教学”吸引了众多粉丝“争相上课”——当看到老师真人化身的角色在非洲大草原上带着学生认识草原上的动物,学生既新奇又兴奋地摸摸大象的长鼻子,与长颈鹿比比身高,看着奔跑过来的犀牛……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拍案叫绝。

“虚拟现实是开启人们生活的下一个变革,巧克互动之所以选择‘VR+教育,除了跟团队本身多年在教育行业的深耕细作分不开外,还与VR价值本身分不开。”巧克互动联合创始人吴依松说,“我们做教育的目的,是觉得VR本身确实可以让学习更有趣,此外我们也希望它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利器,而不是应试教育的‘帮凶,前面这几年好多IT方面的技术应用都成为了孩子应试教育的‘帮凶,帮人家刷题、考题,而我们希望新的技术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帮助。”

“互联网+”和高科技还在助推着教育改革。

创新坚守内容为王

当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疯狂生长时,问题又来了:技术就是万能的吗?

作为投资方,智美集团副总裁单力对目前非常火热的VR投资现状进行了冷静客观的梳理,肯定了巧克互动依靠自己十几年来在教育行业的积累去发展VR技术,“只有依托本行业的资源和储备,再加上VR技术的呈现,才有可能成为未来做出一定成绩的内容创业公司。”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以内容为中心、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教育本质,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屡屡提及的问题。教育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维克多英语董事长郭派甚至认为,如果不按照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互联网结合,很容易出大问题。

杨丹表示,互联网教育并非互联网和教育的简单相加。互联网教育首先属于教育范畴,而教育与一般产品不同,它具有丰富内涵、人文情怀和多重层次,既是技术提升和能力培养,更是知识积淀和文化传承。因此,互联网教育应该时刻强调“内容为王”,互联网只是实现内容的工具和途径。

北师大附中国际部美国纳赛尔中方校长向全伦表示,以VR技术为例,技术在学校里应用更普遍应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个“辅助”有两个方面:语言教学和科学领域,比如说生物、物理、化学,涉及到很多现象,需要让孩子理解。原来孩子学习的知识都是文字,有图片或者有视频,这些都不及VR来得更直观、更真实。

与传统线下模式相比,互联网教育中的网络用户比以前更多地主导了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权,如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能提供高品质的内容,那就会丧失核心竞争优势。

教育的本质是为学习服务、为学生服务,所以内容为王的另一面,即是以学生为中心,当然,也需要学生的配合。中国台湾资策会数位教育研究所创新学习主任廖肇弘认为,创新学习方式必需以学习者为中心,融入工作生活中,达到无时不学、无人不学、无处不学。

大数据给出分析和预测

有一句话说得好:电脑比学生更了解自己。说的正是大数据强大的分析能力——学生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告诉教师:哪些题过易,人人都会,答题是无效劳动;哪些题过难,多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出现卡壳,学生是否在特定段落做了笔记,是否在文章结束前就放弃了阅读……这些数据可以揭示出最佳学习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表示,大数据教育通过互联网连接以后,它可以采集全样本、全过程的数据。另外传统的教育数据,它的目的在于凸现群体水平,教育大数据侧重于关注学生变化能力、变化成长的轨迹,关注学生微观的表现,大数据可以给出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学习者的能力体现,它可以精确地揭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结构以及体制健康的结构。

“数据改善学习有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迈尔·舍恩伯格和大数据发展评论员肯尼思·库克耶在《与大数据同行》一书中写道:教师不再需要凭借主观判断选择最适合教学的书籍,大数据分析将指引他们选出最有效、支持进一步完善和私人定制的教材。

余胜泉预测,未来的教育数据将成为学校里面最重要的资产,学校将成为教育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基数,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深度分析,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归纳,可以进行线下的准确描述;还可以进行诊断性分析,发现现象背后的关键问题;另外还可以做预测性的分析,可以在多变、不确定性、动荡的背景下可以形成预测。

有了统计性分析、诊断性分析和预测性分析以后,可以形成教育制度,进而促进形成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由以前一刀切的模式,到基于学生精确的数据,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教学,提供权威的知识来源,提供精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

以技术变革教育和学习方式,坚守“内容为王”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抓住大数据带来的历史机遇……“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不仅推动了“互联网+教育”创新创意的深度融合,更带来了这些有益的思考,为互联网教育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猜你喜欢

变革学习者互联网+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变革开始了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