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的人文关怀

2016-08-01孙占晓

电影文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卡尼人文关怀约翰

[摘 要] 约翰·卡尼执导的《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是一部包含爱情、亲情、人格追求、重塑自我等内容和意义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女主角格蕾塔和男主角丹在各自不同的生活困境中相识,因对音乐相同的喜好和理解增进友谊,进而共同制作音乐,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故事。影片中处处体现出春风拂面般温情暖心的人文关怀,文章从人物的情感生活、自我实现和人格成长三个方面来分析《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是如何展现人文关怀的。

[关键词] 《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约翰·卡尼;人文关怀

约翰·卡尼执导的《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是一部包含爱情、亲情、人格追求、重塑自我等内容和意义的电影。在反映当代都市青年男女感情生活和人格实现主题的领域,中西方电影存在很大的差异,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国内该题材电影因价值观、群体认知、思维方式等因素,也包括一些商业价值的考虑等原因,通常是迂回曲折的,情感基调也充满凝重、苦涩等忧郁色彩;而欧美同类题材则相对而言更轻松活泼,更具人文关怀。[1]《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就是这种人文关怀体现得十分清新自然的一部影片。影片讲述的是女主角格蕾塔和男主角丹在各自不同的生活困境中相识,因对音乐相同的喜好和理解增进友谊,进而共同制作音乐,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故事。影片中处处体现出春风拂面般温情暖心的人文关怀,以下我们就从人物的情感生活、自我实现和人格成长三个方面来分析《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是如何展现人文关怀的。

一、感情生活:所有真诚的付出都有意义

之所以说《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中充满人文情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在影片中,观众能够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温柔和煦的——片中没有深仇大恨,没有大起大落,它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平凡而自然,像其中的一段段音乐一样真实而动人;一样有哀愁,有误解,有无助,但是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带给人的都是美好大于失落。

首先,在爱情中,变动是随时可能出现的,但爱情并不因这种可变性而贬值。片中的女主角格蕾塔跟随歌星男友戴夫从英国来到美国发展,影片用格蕾塔翻看从前拍摄的视频回忆往昔的方式进行插叙来反映那段时光。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戴夫曾经也深爱和宠溺着格蕾塔,格蕾塔则帮男友写歌,为男友甘做一个端茶送水的小角色,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支持和爱男友当中。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男友就有外遇了。可想而知,对于任何一个深陷爱情当中的女孩来说,这突如其来的变动都是当头一棒。格蕾塔在出差回来的男友创作的新歌中感受到被欺骗的事实,当即给了男友戴夫一个耳光。与国内同类题材影片不同,这部电影没有着力去刻画爱情幻想崩塌时二人之间的狂风暴雨,而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让女主角开始人生新的旅程。直到格蕾塔在网上听到戴夫在音乐大奖上的获奖感言中讲到这是他许久以来的梦想时,她幡然醒悟:尽管相恋多年,但是她并不了解他。而在男友悔悟,想要重拾这段感情时,格蕾塔没有痛骂曾经伤害她的前男友,也没有如同听话的小猫一样乖乖地钻进开了缝儿的家门。她带着微笑,听着戴夫在演唱会上认真地以她的方式演唱她创作的歌曲,然后洒脱地转身离开——没有仇恨,因为曾经深爱,哪怕是错爱,也不应去仇恨;也没有与从前一样的爱情,因为她内心深知,两个人都已经选择了不同的路,一切都已经重新开始。从格蕾塔与男友戴夫的爱情故事的发展中,我们看不到深爱时的疯狂、不爱时的诅咒,没有人因为爱情破裂而迷失自我,没有人因为对方背叛了爱情而怀恨报复;格蕾塔与戴夫自始至终都真诚地面对彼此,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尊重。在这份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尊中,观众看到的是满满的人文情怀。

与爱情相比更稳定的亲情,也避免不了种种裂纹和矛盾,但是只要悉心经营,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所在。影片开始时丹的生活一团糟:工作的不顺利,失业的窘迫,与女儿之间的隔阂,妻子的抱怨和鄙夷……丹内心充满气愤和落魄离开家,他甚至想到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当他走出失业离家的阴霾,当他再次投入到他热爱的音乐中,重新找回自己,他没有被曾经的愤怒和落迫所束缚,而是重新回归了家庭,像初恋的年轻人那样亲吻曾因为背叛而伤害他的妻子。电影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这样,它以并不压抑的方式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不愉快,并合情合理地让剧中的角色不在困顿中迷失,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当主人公终于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也就更能认识到身边的人、他的家庭以及这个世界并非他曾经认为的那样不美好。具有人文关怀的影片便这样透过大银幕,将这份温暖传递给屏幕前的观众,使它的受众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当人在爱情和亲情中遇到问题时,友情常常充当疗伤药的角色,但更有价值的是,两个人能在这段友情中汲取养分,共同成长。在丹最落魄无助的时候,格蕾塔的歌声神奇地治愈了丹内心的绝望,重新燃起他对音乐的向往;在格蕾塔陷入失恋的阴霾,决定离开这座让她伤心的城市时,是丹的挽留和劝说使她觉醒:她其实可以尝试走出幕后,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自己创作的歌曲。无疑,两个人的结合产生了神奇的化学效果,制作出一张独一无二的唱片,并共同实现了一段心灵之旅,两个人都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影片最为可贵的就是,当观众依照套路以为格蕾塔和丹从此相爱,过上幸福的生活时,看到的却是格蕾塔夜幕中释然的笑容和长椅上幸福相拥的丹夫妇。感谢这个不落俗套的结局,让我们看到更加超脱的情怀。

二、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值得成为更好的自己

《再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最值得称道的是,片中每个角色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更好的自己,没有人因为任何理由迷惘和堕落。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绝不等同于人们口中的“大团圆”结局。所谓“大团圆”结局更大程度是站在正面角色的角度上观察的结果,而说这部影片中所有角色都完成了自我实现,则是完全不同意义上的分析,因为在这样的影片中,角色没有正反之分,人无好坏之别,理想和追求也无所谓对错,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诉求,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失恋之前,在遇到丹之前,格蕾塔心中的自己就是歌手戴夫的女友,偶尔为戴夫写歌的幕后创作人,所以当这种理所当然的状态被打破,格蕾塔的失落和伤心可想而知。但是她遇到了丹,进而有了属于他们的独特计划:他们要录制一张专辑,每首歌都在不同的地方录,遍布纽约各地——“我们会录制整个夏天,并把这个礼物献给疯狂且混乱的纽约”。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格蕾塔体验到了完全不同的音乐模式和生活方式:他们召集一群热爱音乐却没钱的音乐家,组成一支自由快乐的乐队;他们在他们喜欢的任何场所录制专辑,收集了最自然、最美妙的声音;他们完成了这张独一无二的专辑,并且没有受利益驱使,以一块钱的价格将这张独特的专辑发布到网上,获得很好的成绩。格蕾塔笑得很开心,这才是她的音乐理想,与戴夫不同,她心中的音乐更纯净。所以经过这次重新出发的旅程,格蕾塔真正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式:音乐方式和生活方式,真实自我的实现使她更快乐,更有光彩,更迷人。

丹原本是唱片公司的创始人,拿过两座格莱美奖杯,在世俗意义上他应该算是成功人士。但他并不看重代表成绩的奖杯,甚至以125美元卖掉了它们。时过境迁,在长久的沉寂之后,唱片公司开始轻视他,老板认为他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炒了他鱿鱼,雪上加霜的是妻子和女儿也不理解丹,家庭生活同样一团糟——这是很多中年男人遇到的典型困境。在丹陷入绝望时,他听到了格蕾塔的歌声:“你发现自己身处地铁月台,当世界如同装在你的行囊,曾经一切都看似很美好,你明白此刻它将会终结”,歌声中唱的仿佛就是自己。在他与格蕾塔共同实现音乐理想的过程中,他熄灭了怒火,变得平和,并且重新审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重新认识自己。正如地铁上传道的教徒口中念的那样:上帝也许并不会一直陪着我们,但他总会准时到来,你并不孤单。每个人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影片中前后转变最大的就是丹的女儿维奥莱特。十四五岁是最容易迷惘困惑的年龄,穿着轻浮、妆容夸张的维奥莱特言行举止里都透露出青春期的迷惑和叛逆。她想用暴露的衣着吸引她喜欢的男孩,但是并未如愿;她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但却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和表达自己;她喜欢音乐,想用来证明自己,但换来的却是父母眼中弹得很烂的评价。而格蕾塔只用了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她明白什么样的着装更适合她,怎么样去接近喜欢的男孩;同样是简单的一句邀请,把维奥莱特带到他们的音乐制作中,使维奥莱特像被拂去灰尘的美玉一般瞬间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在维奥莱特身上,影片很好地体现了一种抚慰力量强大的人文情怀: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爱的人,如果你觉得他不可爱,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来展现他的价值。

三、人格成长:每个个体都有资格不完美

人文关怀最宝贵的一个方面就是其对待世界和个人的宽容。[2]它允许人的多元化存在,不苛责个体的不完美;它给人自由的空间,承认并鼓励人的自由发展。

影片中唯一可能被给予否定评价的就是格蕾塔的男友戴夫,他刚到纽约没多久就抛弃了全心全意跟随和帮助他的女友,背叛了多年相濡以沫的纯真爱情。与格蕾塔追求纯净音乐、不图名利的洒脱豁达相比,他追名逐利,迷恋歌迷的簇拥和喝彩,为迎合歌迷而改变自己的音乐风格。然而影片并没有引导观众指责和批判戴夫,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他只是选择与格蕾塔不同的道路。他在获奖感言中说:“这说明如果一个人追随自己的梦想,即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也确实能够成功”——这就是他的梦想,他也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谁又能说追逐梦想是错误的呢?至于爱情,虽然他的外遇行为被格蕾塔、格蕾塔的男闺蜜斯蒂夫、丹等讥讽咒骂,但他也试图挽回这段恋情,而格蕾塔最终也释然了。就像格蕾塔终于发现,她其实并不了解戴夫,甚至不知道他的音乐梦想是什么一样,两个人的爱情并非坚不可摧,这样的爱情维持下去也无法长久。戴夫选择了他自己的梦想、他的生活方式,如果这种梦想和生活方式与我们欣赏的不同,我们也无可指责,因为这个世界存在不同的价值观。戴夫享受着他的音乐、他歌迷的狂热,那就是他选择的方式和成功。

即便是拿了两次格莱美奖的丹,也避免不了中年男人常犯的毛病。他面对不喜欢的声音的暴躁,在公司里面对老板和同事的居高自傲和狂妄自大,使他在迷惑不解中丢掉了工作;他与妻子感情淡漠,对女儿缺乏关心,甚至说错女儿的年龄;他死要面子,丢了工作嘱咐女儿不要告诉妈妈,搭讪格蕾塔时谎称自己是刚签下一个乐队的音乐制作人。可是这些掩盖不了他的才华和他识人的慧眼,在听到格蕾塔的声音时,他一瞬间就确定那是他想要的声音,并千方百计留下格蕾塔,最终用一张独特的专辑证明了自己,重新赢得了社会地位和家庭幸福。

甚至集美丽与聪慧于一身的女主角格蕾塔,也并非完美无瑕。在遇到丹之前,她空有创作才华却不知如何展现,甚至没有去展现的想法。她热爱纯净的音乐,不屑于像戴夫一样用音乐追名逐利,却在离开戴夫后默默沉寂,只想一走了之。好友怂恿她上台唱歌时,她脸上写满了尴尬和不情愿。是伯乐丹的热情劝说唤醒了她,使她成为不一样的自己;与此同时,她的才情和自然坦荡也影响了丹,还改变了维奥莱特的生活。这部影片中没有所谓的英雄,正像中国那句古话:人无完人。人有些不完美与生俱来,这些不完美使人显得更真实,更真诚,更有血有肉。影片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美好的世界,这里包容人的不完美,影片借此实现了对社会生活的呈现与折射,也带给观众情感的共鸣。[3]

就像影片的名字一样,因为两个人的相遇,使一群人都重新出发,找到更好的自己。这就是电影中的人文关怀,它包容人的不完美,尊重人的独立个性,承认人的个体价值;它体现在人与人的感情中,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在个人人格的不断成长中。

[参考文献]

[1] 郑润良.影像都市——论“新都市电影”的“都市”想象及现代性选择[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

[2] 肖美超.宽容的伦理意蕴及其教育学意义[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 王丽萍.浅析电影内容生产的社会功能[J].当代电影,2011(06).

[作者简介] 孙占晓(1971— ),男,河南新野人,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化。

猜你喜欢

卡尼人文关怀约翰
约翰·科林斯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