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大庆市奶牛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6-08-01徐承斌黑龙江省大庆市畜牧兽医局奶业管理办公室

中国乳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庆现状策略

文/徐承斌(黑龙江省大庆市畜牧兽医局奶业管理办公室)



黑龙江省大庆市奶牛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徐承斌
(黑龙江省大庆市畜牧兽医局奶业管理办公室)

摘 要:针对大庆市奶牛业整体现状低迷,产业发展压力巨大的艰难局面,运用SWOT分析法,对大庆市奶牛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综合考虑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因素后,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设想和应对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大庆市奶牛养殖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大庆市奶牛业的破局和发展提供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庆;奶牛业;现状;SWOT;分析;发展;策略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的奶牛业呈现出“寒冬”式的艰难发展局面,作为全国奶牛优势发展区域的大庆市,也同样经历了严峻的冲击和考验。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大庆市的奶牛业已呈现局部下滑的局面,奶牛业整体现状低迷,产业发展压力巨大。如何在困境中寻求科学的发展出路,已成为摆在大庆市奶牛养殖行业及相关主管部门面前的迫切而又必须解决的难题。为了探讨大庆市奶牛业的发展出路,寻求科学的应对策略,笔者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大庆市奶牛业的破局和发展提供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大庆市奶牛业的基本状况

大庆市的奶牛养殖生产已经具有60 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产业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大庆市通过实施“农转牧”“六吨奶”“三退三进”阶段性发展战略,奶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向数质并重转变,成为全省奶牛养殖发展优势区域,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牛奶生产十强市”,奶业已成为大庆市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奶牛养殖模式正加快由小散低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转变。2015年全市标准化规模牧场(小区)达到417 个,同比2014年增长17.5%,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65%以上,泌乳牛年平均单产近6 吨。

尽管大庆市奶牛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受全国大环境影响,自2014年下半年起,全市奶业生产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目前,牧场(小区)收购价格稳定,平均价格为4.2 元/千克,散户价格持续下跌,平均收购价格由2014年同期的3.1 元/千克下跌到2.5 元/千克。肇州、肇源、大同等散户养殖为主的县区散户大量退出,散站几乎全部关闭。

2大庆市奶牛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这里S是指产业的优势,W是指劣势,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SWOT是进行产业分析的重要方法。

2.1 优势(S)

2.1.1 饲料饲草供应充足

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经过20 余年的人工改良,大庆市牧草种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亩产水平大幅提升。全市改良优质羊草草场500 万亩,平均亩产150 千克以上,干草粗蛋白含量在3%以上;种植优质苜蓿草地30 万亩,平均亩产300 千克以上,干草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种植全株青贮玉米50 万亩,平均亩产3 500 千克。全市共有饲料加工企业12 家,其中浓缩、配合料企业8 家,单一饲料企业4 家,年产量40 万吨。充足的土地承载能力,丰富的饲料供应资源,保障了奶业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

2.1.2 服务设施完善

大庆市建有全国地市级唯一一家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实验室,年测试能力达到1.2 万头,参测牛群不断增加,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应用逐步深化,目前参测牧场14 个,年测试奶牛0.8 万头,参测牧场年平均单产由原来的6.5 吨提高到7.5 吨,牧场对DHI技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大庆市在省内率先开展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工作,组建了一支22 人的专业检测团队,配备有乳成分分析仪、细菌计数仪、冰点仪、体细胞仪等多种进口检测设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和购销争议复检,有效保障了乳品质量安全,维护了购销双方的利益。此外,大庆市投资1 000 多万元,建设了大庆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内设疫病、药残、饲料3 个方面的化验室,其中45 项奶牛相关检测项目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资质认证,全市奶牛疫病防控设施水平和技术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1.3 乳品加工能力强劲

国内乳业排名前列的龙头企业伊利、蒙牛、贝因美等纷纷入驻大庆地区。其中伊利工厂年处理生鲜乳能力达到110 万吨,杜蒙伊利已经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婴幼儿配方粉生产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婴幼儿配方粉生产基地。蒙牛工厂年处理生鲜乳30 万吨,大庆乳品厂有限责任公司年处理生鲜乳32 万吨。目前,大庆市乳制品加工企业已经达到11 家,年加工生鲜乳能力达到200 万吨。

2.2 劣势(W)

2.2.1 规模化程度低

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仅为65%,仍有35%的奶牛散养。其规模化养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奶牛养殖发达的国家,也低于国内奶牛养殖先进的地区,由于散养比例大,导致了全市奶牛养殖生产的效率低下。

2.2.2 泌乳牛单产低

全市泌乳奶牛的年平均单产不到6 吨,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以色列为12 吨、荷兰为10 吨、北美国家为9 吨),也落后于国内的奶业优势地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为7 吨。泌乳牛的单产水平低,必然导致奶牛的养殖效益差。

2.2.3 饲养管理技术落后

大庆市现有规模奶牛牧场417个,其中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生产管理的不足10%,除了少数大的企业集团外,多数奶牛养殖场(区)的饲养管理粗放,没有规范的技术管理,凭经验养奶牛,导致单产水平低、繁殖率低和发病率高、淘汰率高,这是当前多数奶牛养殖场(区)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大庆市规模奶牛场的迅速增加,以往小牧场管理人员不能适应中大型牧场管理要求,严重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的综合管理人才。

2.2.4 社会化服务处于起步阶段

大庆市良种繁育、疫病防控、信息交流、信贷融资、牛只交易等社会化服务水平刚刚起步,也没有成立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中间组织,高标准的牧场建起来了,却享受不到高标准的社会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庆市奶牛产业的发展。

2.2.5 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规模化养殖比重大幅提高,牧场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逐渐暴露。部分牧场只考虑加快建设进度,对建设后怎样经营、管理欠缺考虑,大部分投入运营的牧场都是雇佣本村屯的、且有一定治疗、繁育经验的兽医、繁育员帮助指导牧场生产,这些人员对于奶牛治疗、繁育还有一定的知识,但对于牧场管理、奶牛营养、TMR饲喂等专业技能,特别是现代化牧场管理软件的应用所知甚少,也没有在大型的牧场实习、培训过,达不到管理牧场的人才需求,影响牧场管理水平的提升。

2.2.6 冬季气候条件恶劣

由于大庆市冬季气候寒冷,在牧场建设时就要充分考虑牛舍的取暖和通风设施,冬季既要取暖也要充分通风,在日常的饲喂中也要增加能量饲料的投放。寒冷的冬季促使乳房炎、呼吸道疾病和蹄病的发病率升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奶牛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难度。

2.3 发展机遇(O)

2.3.1 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9月,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2015年11月,大庆市政府出台了《大庆市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加快畜牧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和扶持性政策,对大庆市奶牛业的发展具有良好政策扶持作用。

2.3.2 国际合作

中国和以色列两国的经济工作组达成双边贸易合作框架,由黑龙江省政府与以色列合作实施中以奶牛产业合作项目。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共同建立“中以奶牛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和一个存栏6 万头奶牛(其中泌乳牛3 万头)的规模牧场集群。通过合作,中方将全方位引入以色列的技术、生产模式、设备、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高水平的规模化牧场集群的建设和运营,在吸收消化世界领先的以色列技术的基础上,集成本地的生产经验,组装配套成适合于黑龙江省奶牛生产的技术体系,并在全省进行推广示范,进而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奶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奶业的核心竞争力。

2.3.3 承接南方产业转移

当前,受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全国奶牛养殖业正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尤其是黑龙江省,近两年已成为全国畜牧业转移重要的承接省份。大庆市作为黑龙江省奶业发展优势区域,是南方奶牛养殖行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如现代牧业在湖北通山牧场的关闭,给大庆市承接大型奶牛牧场转移提供了机遇。

2.3.4 土地流转费将降低

2015年部分粮食收购价格有所下调,特别是玉米收购价格同比下降0.22 元/千克。受粮食收购价格波动因素影响,2016年的土地流转费用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这将降低牧场主和青贮、苜蓿种植企业的用地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大庆市饲草饲料行业扩大生产规模。

2.4 外部威胁(T)

2.4.1 洋牛奶、洋奶粉疯狂涌入冲击了国内市场危及养牛业

目前各类乳制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已有27 个,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乳制品销售区域,各奶牛业发达的国家纷纷向中国出口乳制品。2015年1~7月,全国进口奶粉38.55 万吨、液态奶22.08 万吨、干乳制品72.27 万吨。其中,黑龙江省在同期进口奶粉4 764.25 吨。

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国市场,已构成了洋牛奶与国产奶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国内乳品企业过多使用进口奶粉而减少使用本地奶源、大幅度地压低奶价,已直接威胁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导致了国内奶价狂跌,杀牛、卖牛、倒奶现象的再现。

造成奶农卖奶难的原因很多,但进口奶粉量增加是诱因。中国超量进口奶粉起了导火索的作用,并通过国内的内因得到发酵。首先,暴露了整个产业基础的脆弱;其次,暴露了我们的民族产业(乳业)缺乏独立性;第三,暴露了乳品产业的结构不合理;第四,暴露了体制问题,乳品产业的经营体制不规范,在产销分割的体制下,奶农的卖奶难时刻存在,只是爆发时间的早与晚。

2.4.2 产业链条脆弱

我国乳制品产业缺少组织性,奶牛养殖和加工企业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紧密利益联合体,并缺少平衡购销双方权益的中间组织,主要靠合同供奶,风险大、变数多。乳品企业独自掌握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奶少时抢奶、奶多时拒收”成为常态,强推兽药饲料的行为也屡见不鲜,这些行为大幅压榨了养殖环节的利润空间。

2.4.3 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奶牛易发的“四大系列”的疾病,即泌乳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系统疾病,在大庆市奶牛养殖过程中也常有发生。虽然大庆市近些年来未发生重大传染病,但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口蹄疫、疯牛病、布氏杆菌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结核病、牛病毒性腹泻以及伪狂犬病也对我国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在牛只引进时,应加强疫病监控,降低牛病风险,防止经济损失和损害人员健康。

2.4.4 优质粗饲料不足

我国奶牛养殖场(区)普遍缺少优质粗饲料,即使农区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奶牛养殖所需的优质干草绝大部分来自于进口,2015年1~7月,全国进口干草78.27 万吨,进口金额31 079.91 万美元,其中苜蓿草69.21 万吨、燕麦干草9.07 万吨。另外,由于优质的青贮需要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才能保障质量,而保障青贮的质量则需要实行农牧结合,再加上中小型奶牛场在青贮加工、贮存、使用等环节的设备欠缺,最终导致了全市优质青贮的严重缺乏。

2.4.5 污染严重

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 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 倍,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畜禽所产生的粪便中,奶牛养殖产生的粪便约占20%左右。按大庆市现有奶牛存栏39.7 万头估算,每年产生的粪便量约为450 万吨,尿为310 万吨,废水为510 万吨,每公顷耕地将承担7.2 吨奶牛粪便的负荷。奶牛养殖业已经成为大庆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5 组合分析

综合上述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进行组合,形成如表1所示的组合策略。

如表1所述,大庆市奶牛业面临严峻的形势,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由于产业劣势的制约和严峻的外部威胁,大庆市奶牛业的发展将任重道远。大庆市的奶牛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省市积极发展畜牧业的难得机遇,努力解决奶牛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奶牛产业做强做大,使之真正成为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抓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

3 大庆市奶牛业发展的设想

3.1 总体思路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扶持政策,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积极面对挑战,积极加入中国以色列的合作项目中,发展适度规模的规模化奶牛场,构建奶牛优势产业带;整合相关资源、搭建研发平台、组建创新团队,提升奶牛业的科技水平;将国外的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经营理念、社会服务体系及设施设备与本地先进的生产经验集成并推广示范,全面提升大庆市奶牛养殖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具体方法

3.2.1 提高奶牛业的规模化水平

全面实施“三退三进”的发展战略,同时利用来自于国外的巨大压力,加快奶牛由小散低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转变,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建设,力争在2020年,全市奶牛业的规模化养殖率达到100%。

表1 大庆市奶牛业SWOT分析表

3.2.2 构建奶牛优势产业带

在大庆市大同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建设总存栏为6 万头(其中泌乳牛3 万头)、60 个规模化奶牛场,形成规模化牧场集群。以此奶牛规模化集群集中进行奶牛先进的经营理念、饲养管理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饲料加工配送技术以及相关设施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工作。

3.2.3 完善“五大服务体系”

一是以选种选育优繁为重点,建设并完善良种化繁育体系;二是以集成技术应用为支撑,建设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三是以提质增产增效为核心,建设完善优质化饲料生产供应体系;四是以产业健康发展为保障,建设完善制度化安全体系;五是以产销一体链接为引擎,建设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牧场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通过强化新主体、构建新体系、打造新业态,实现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3.2.4 推进“互联网+奶业”发展

结合大庆市奶牛业的实际,重点发展“互联网+现代奶牛场”“互联网+市场营销”“互联网+专业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行业监管”等5 个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奶业”的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互联网与畜牧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业态,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由大变强。

3.2.5 实施“八吨奶工程”

在现有的“三进三退”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良种、良法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着力提高科技在单产提升中的贡献率,提升规模牧场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优化奶牛业发展布局、适度规模发展、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撑下,争取在5 年内,泌乳牛平均年单产达到8 吨奶的发展目标,即“八吨奶工程”。

3.2.6 保证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落实国家新环保法及与畜牧业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推广应用奶牛养殖过程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技术体系和生产模式,实行清洁生产,保证奶牛养殖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3.2.7 组建大庆市奶牛业发展的高端智库

整合大庆市科研、管理及生产的有效资源,联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大庆市畜牧兽医局等部门,按照大庆市奶牛业发展的需要,优选专家,组建大庆市奶牛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大庆市奶牛业发展的高端智库,为大庆市奶牛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简介:

徐承斌(1969-),男,硕士,研究员、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技术研究与推广。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大庆现状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李娜作品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