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竹笋产量及采集现状研究

2016-08-01刘雪梅

绿色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熊猫保护

刘雪梅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 美姑 616450)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竹笋产量及采集现状研究

刘雪梅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 美姑 616450)

摘要:指出了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内村民的采笋行为,不但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大熊猫日常最喜食竹笋和当年生竹),同时因采笋人员进入林区活动,既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干扰,还易引发森林火灾。调查了保护区产笋量及采笋情况,分析了竹笋采集对大熊猫食物影响状况,以期为保护区大熊猫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大熊猫;竹笋产量;采集管理;保护

1调查概况

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分别对各竹种调查竹笋产量和采集现状。

1.1产笋量调查

根据各竹种分布的大致面积和分布区域,按1000 hm2左右设置1个2 m×2 m样地(竹类面积越大,越集中,适当减少样地数,面积越小,分布区域分散,适当增加样地数)进行调查。本次共调查标准样地36个,其中熊竹13个,大风顶玉山竹4个,马边玉山竹3个,短雉玉山竹6个、斑壳玉山竹6个,八月竹4个(冷箭竹竹笋较细,一般没有人专门采集,故未做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样方立地因子、生境类型、郁闭度、竹种、竹高、竹子盖度、竹笋株数、笋高、产笋量等。在调查中,立地条件因子分别用罗盘仪、海拔仪、GPS等仪器在样地内进行调查;生境因子用目测法;竹笋高度用卷尺测量取其平均数;竹笋重量用弹簧秤称,其中净重指去掉笋壳的鲜笋重量。春季出笋竹种调查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季出笋的竹种为9月中下旬。[1]

1.2竹笋采集调查

采笋情况分自己食用和销售两部分,自用部分主要在保护区周边各村庄选择一定村民或采笋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分别选择保护区周边的以及距保护区稍远的各2个村,随机选取村民(每村3户)进行调查,调查总户数12户,山上现场调查采笋人员3人;对市场销售部分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分别组织人员每天到县城农贸市场、附近乡镇街道市场进行调查,对林区收购的定期到各收购点进行调查(八月竹)。市场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竹笋销售种类、销售数量、采集数量、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员居住地及加工等信息。

2调查结果分析

2.1竹子及竹笋生长情况

通过调查,区内有冷箭竹、熊竹、大风顶玉山竹、短雉玉山竹、玟壳玉山竹、马边玉山竹、八月竹等7种[1]。熊竹、玉山竹的出笋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出笋高峰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八月竹出笋的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

2.1.1熊竹

在保护区主要分布于大风顶、罗孜、维核洛等地海拔2200~3000 m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下,面积约15453 hm2,竹高2~4 m,盖度为60 %~80 %,样方内的竹笋5~42株。

2.1.2大风顶玉山竹

主要分布在洛木呷、挖皆哈罗地区海拔2200~2800 m冷杉林下,面积约3160 hm2。竹高3~5 m,盖度70 %~80 %,样方中竹笋13~34株。

2.1.3马边玉山竹

主要分布在罗姑、树窝、洛木呷地区的2200~2600 m范围内的寒温性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呈块状分布,面积较小,约1220 hm2。竹高1~2 m,个别达4 m高,盖度35 %~70 %,样方中产笋7~27株。

2.1.4短雉玉山竹

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椅子河坝、毛洪觉、滥龙等地海拔2500~3100 m的寒温性针叶林下,面积4245 hm2于。竹高2~4 m,个别达5 m,盖度70 %~80 %,样方内竹笋13~31株。

2.1.5斑壳玉山竹

主要分布在滥龙和毛洪觉地区海拔2700~3500 m的寒温性针叶林下或灌丛中,面积5430 hm2。竹高2~3 m,盖度70 %~80 %,样方中竹笋数量13~28株。

2.1.6八月竹

主要分布在瓦候河流域的罗孜至祖尔依则海拔2300 m以下地区,成片的主要分布在社区集体林内,面积约405 hm2。竹高1~2 m(正常情况下为4~5 m),植株纤细,竹林盖度30 %~60 %,样方内产笋量9~28株。该竹子于1990年全部开花枯死[2],现正在逐步恢复中。

2.2竹种产笋情况

据调查样方统计,各竹笋产量情况见表1,总净产量(t)=调查样方总净重(kg)÷样方面积(m2)×竹种面积(m2)÷2000。

表1 保护区各竹种产笋情况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竹笋总产量达28546.4 t,春季产竹笋可达28249 t,秋季(八月竹)可产笋297.4 t。其中以熊竹面积最大,产笋最多,达18127.6 t。从出笋株数情况看,各竹种的出笋量为4.12~5.83株/m2,相差不算太大,说明各竹种生长均较正常,其中以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的数量最大,长势最好,分别为5.81株/m2,和5.1株/m2;短雉玉山竹和斑壳玉山竹次之,分别为4.83株/ m2和4.75株/m2;以八月竹和马边玉山竹的产笋数量最低,长势相对较差,样方内出笋量分别为4.12株/m2和4.25株/m2。

从各竹种出笋重量看,各竹种之间差距较大,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的单产量最高,分别为0.122 kg/m2和0.117 kg/m2,马边玉山竹最低,仅0.037 kg,其原因是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等竹种较粗壮,生长旺盛,而马边玉山竹较纤细,单株重量轻。

2.3保护区竹笋采集及销售情况

2.3.1竹笋采集情况

调查发现,保护区周边村民均有采集竹笋的习惯。 对于春笋,村民采集基本为自己食用,很少进行出售或加工。当地村民主要是利用上山采药或放牧时顺便采集,很少专门上山采集。在调查的各村庄,几乎每家都有零星的采笋现象,采集地点在村庄附近的林区,各竹种均有采集,户均采集量在5~15 kg,平均10 kg,按社区总户数6085户[3]计算,总计达60.85 t左右,占春笋总产量28249 t的0.22 %。

秋季的8月笋,口感较春笋好,因此每年有人专门上山采集。调查中,在主要分布的罗孜、斯立平等村一般每天采集人员达40~50人,最多可达100余人,平均每天60人。采集时间为9月中下旬,平均可采集时间20 d,采集量为每天15~20 kg/人,总采集量为18~24 t,占总产量297.4 t的6.05 %~8.07 %。

2.3.2竹笋销售情况

当地村民采集竹笋,一般就地去掉笋壳后直接到市场上进行鲜笋销售。在春季,竹笋销售量很小,从5月10日至6月10日期间,在县城农贸市场只调查到1次,数量15 kg,洪溪市场16次,共销售竹笋390 kg,瓦候市场没有出售情况,也没有收到林区进行收购现象。整个春季三个市场共调查到销售竹笋数量405 kg,只占采集数量的很小一部分。

秋笋在发笋期间,在主要分布的斯立平村、罗孜村等有人专门进行收购,市场只有零星销售。在整个季节,罗孜、斯立平收购点共收购竹笋6350 kg,但还有少部分在山上收购的未调查到,据了解,估计100 kg/d左右,因此,总销售量约8.35 t,是采集数量的34.8 %~46.4 %。

3调查结果与建议

3.1调查结果

3.1.1保护区竹笋产笋情况

保护区内各竹种生长正常,出笋量为4.12~5.83株/ m2。其中以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的数量最大,长势最好,分别为5.81株/ m2,和5.1株/ m2;八月竹和马边玉山竹的产笋数量最低,长势相对较差,出笋量分别为4.12株/ m2和4.25株/m2。从重量看,大风顶玉山竹和熊竹较粗壮,产笋量大,单产量最高,分别为0.122 kg和0.117 kg/m2;马边玉山竹因竹子纤细,产量最低,仅0.037 kg/m2。

3.1.2保护区竹笋采集情况

保护区周边村民有采集竹笋的习惯,春笋主要是利用放牧或采药的空闲时间进行顺便采集,以自用为主,很少销售。原因是美姑县政府近来曾出台了禁止在林区采笋的政策。另外在社区集体林内的八月竹,有部分村民进行专门采集,每年也有人进行专门收购,但因价格较低,采集数量也不大。

3.1.3竹笋采集对竹类生长影响

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竹笋采集量总体较小,特别是春笋,其产笋量较高,采集量较小,采集量仅占总产量的0.22 %左右,因此现阶段的采集活动对保护区内竹类生长,和自然更新不会造成影响。在保护区外的八月竹,其采集量也仅占自然产量的6 %~8 %,对其生长的影响也较小。

3.1.4竹笋采集对大熊猫食物的影响

保护区内大熊猫主食竹面积较大,生长状况良好,虽然各地区均有采笋现象,但现阶段采集量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不会对大熊猫食物造成影响。另外保护区外的八月竹虽然采集量相对较大一些,但由于在保护区外的社区村庄附近,一般很少有大熊猫活动,因此对大熊猫没有影响。

3.2建议

3.2.1加强对保护区采笋人员宣传教育

现阶段虽然进入保护区从事采笋人员不多,对竹笋采集量不大,但由于采笋人员随意进入保护区活动,且人员较分散,在保护区采笋期间,难免出现野外用火、采药等活动,会对保护区资源造成一定破坏。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强调不要破坏保护区其它资源,不要在林区用火,以免发生森林火灾。

3.2.2减少对社区八月竹竹笋的采集力度

八月竹由于1990年全面开花枯死,现正在恢复中,若采集过量,必然会影响其自然恢复的速度。通过调查,该竹子已经过近20年的自然恢复,但由于人为活动等原因,现竹子仍然很纤细,高度也仅为正常情况下的30 %~40 %。因此应加强管理,待其全面恢复后再进行有计划地采集。

4调查结果讨论

4.1调查数据可能与实际有偏差

本次调查,由于受经费等的限制,无论从竹笋产量到竹笋采集调查,其调查的范围都不很全面,抽样比例也较小,其数量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一是对竹笋产量调查中,由于竹笋发笋时间前后约为1个月,但调查时间只有一次,因此调查的数据可能偏小;二对采集情况调查时,村民有时担心不准采集,可能有意隐瞒实际采集数量,另外在县农贸市场销售的部分竹笋可能是保护区采集的,但他们说是在其它地区采集的,因此调查数量也可能比实际采集数量偏小。

4.2调查样地设置不够科学,可能影响调查结果

由于保护区面积大,竹种多,因此本次调查在样地设置时,没有按照固定比例进行设置样地,在样地设置时虽确定了大至范围和区域,但在实际调查时,样地点设置有一定的人为影响,因此调查结果可能还不够准确;另外有些竹种样地数量较少,也会影响数据的准确度。

4.3影响产笋数量情况未进行分析

由于本次调查抽样比例较小,掌握的数据有限,不能对影响各竹种产笋量情况进行分析,还需进一步开展相关调查,找出影响竹种产笋的相关因素,以更好地服务于大熊猫保护。

4.4继续加强对竹笋产量及采集情况调查和监测

竹笋产量及采集情况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要想准确了解保护区内的竹笋产量及采集情况,以及采集对竹子生长和大熊猫食物影响状况,必须坚持多年调查和了解。同时竹笋发笋前后时间较长,要准确了解竹笋一年的发笋情况,还须坚持对样地进行多次监测,才能做到数据准确。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野生动物调查保护管理站.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成都:四川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调查保护管理站,2003.

[2]美姑县林业局.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方竹(八月竹)开花情况调查报告[R].美姑:美姑县林业局,1990.

[3]凉山州林业调查设计研究院,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调查报告[R].凉山:凉山州林业调查设计研究院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2.

收稿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刘雪梅(196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29-03

猜你喜欢

大熊猫保护
我们都爱大熊猫
寻找大熊猫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集装箱与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