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对策分析

2016-08-01吴儒华廖南燕潘子来潘子平杨海娟

绿色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潘 鸿,吴儒华,廖南燕,潘子来,潘子平,杨海娟

(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 防城 538021)



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对策分析

潘 鸿,吴儒华,廖南燕,潘子来,潘子平,杨海娟

(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 防城 538021)

摘要:为了解防城金花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从其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植被类型的划分、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法规制度的颁布、保护措施、科研监测能力及现存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着手,初步探讨了保护区存在矛盾与问题的解决对策,结果表明:采取加大保护宣传力度、调整优化林分结构、加强法制建设、协调好规划和建设工作、增强科技实力、拓宽保护资金来源等措施均能够有效提升保护区的整体实力,旨在为今后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雾霾、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外来物种入侵等层出不穷,导致物种生存和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消除或减缓潜在问题的发生?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活动中人们总结出发展绿色经济,减少能耗,禁止毁山开荒,保护生态林和水源林等均能有效遏制环境恶化的脚步,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1,2]。而自然保护区的监管范围、科研能力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保护区的物种生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3~6]。

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地处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境内,东经108°02′33″~108°12′52″,北纬21°43′34″~21°49′39″,呈东西长南北短状,总面积9098.6 hm2。该区域受热带海洋性气候和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年均温度21.8 ℃,大于等于0 ℃年均积温8100 ℃,年均降水量2900 mm,区内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7~9]。为正确认识与看待防城金花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2015年6~10月,笔者采用现场抽样勘察、询问相关人员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与探讨,旨在为今后的科研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

2.1保护区生态现状

按照苏宗明、温远光等[10~12]分类方法,保护区地处十万山南麓,内有8种植被类型,即季雨林、沟谷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疏灌草丛林、热性灌丛林、常绿经济林;按照群落构成要素又可分为14个群系,如假苹婆林、猴欢喜林、阿丁枫十舟柄茶林、香港四照花林等,保护区植物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13],其地带性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据调查,早在1986年保护区成立前区域由林场经济林用地、集体薪柴林及个人林地构成,部分林地作为牧场常年放火烧山,导致上岳山—钟鼓石—三塔顶半山腰(海拔150m)以上均为草丛林,其余多为灌丛林,动植物资源相对单一和匮乏。1986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1990~1992年在相关林业部门推动下,在实验区、缓冲区大规模种植了八角、肉桂及湿地松林,造就了目前的植物分布格局。2006~2007年对保护区进行了较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据广西林业勘察设计院修编的《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7]记载,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387种,其中蕨类植物83种,裸子植物11种,被子植物1293种(包括双子叶植物1069种和单子叶植物224种)。维管束植物中栽培植物121种,野生或逸为野生的1266种,见表1。

保护区内迄今已知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30种,分别隶属于4纲23目81科。其中,两栖类11种,占广西两栖动物种数78种的14.1 %;爬行类28种,占广西爬行类种数169种的16.6 %;鸟类154种,占广西鸟类种数536种的28.5 %;兽类37种;占广西兽类种数148种的25.0 %。在鸟类中,留鸟有 92种,占鸟类种数的59.7 %;夏侯鸟20种,占鸟类种数的13.0%;冬候鸟32种,占鸟类种数的20.8%;旅鸟10种,占鸟类种数的6.5%。

经过30年的发展,金花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2011~2012年赵东东等[14、15]在保护区内共记录到219种鸟类,隶属于15目48科,其中留鸟125种、夏候鸟35种、冬候鸟46种、旅鸟13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列入IUCN(2010)的有4种。

与2006~2007年综考对比,鸟类物种丰富有了较大的改善。

2.2保护对象特点

(1)典型性。保护区位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十万山脉的蓝山支脉,也是最靠近中越边境的山地类型保护区之一。该区域保存了较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特别是具有热带亚热带特征的沟谷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因此,在生物地理位置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表1 防城金花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分类情况统计

(2)脆弱性。从地理构造上,保护区南面山脉阻挡了来自北部湾海域的气候影响。因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这里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类群的避难所,目前还保存着许多古老原始的动植物类群。该类物种群多以零星或岛状分布为主,其中某些物种对环境的改变和人为干扰的敏感度较高,一旦遭受破坏很难自行修复,对保护对象产生严重威胁,甚至会造成该物种的消亡,如20世纪80年代仍有活动踪迹的三线闭合龟、巨蜥和穿山甲等基本绝迹。

表2 防城金花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名录

注: *系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3)多样性。保护区濒临北部湾,雨量丰富,常年冬暖夏凉,典型的气候造就了保护区丰富的植被类型,区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182科662属1387种;已鉴定到大型真菌27科82属121种,其中担子菌106种,子囊菌15种;已记录到的陆栖脊椎动物共230种;已鉴定了学名的昆虫有97科416种。2011~012年莫璐瑕等[16]鉴定保护区有鞘翅目昆虫25科181种。

(4)稀有性。据统计,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9种,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及其它珍稀濒危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27种。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狭叶坡垒、十万山苏铁、金花茶、蟒蛇、仙八色鸫等,该类动植物资源从数量上来说在全国分布亦是稀少的,见表2。

2.3保护措施

2.3.1重视法规制度建设

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对金花茶资源保护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旨在加强对金花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为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经收集汇总,见表3。

2.3.2加强巡查及宣教力度

保护区的巡护方式有两种:日常巡护及防火巡护。日常巡护以月为循环周期,首先对管护区域进行责任划分,每2~3名护林员为一组每日进行巡护,每次巡护均要求建立巡护日志,遇到案件要及时上报。防火巡护工作以每年9~12月为巡护季,巡护工作分2~3组进行,巡护范围辐射保护区所有管辖区域以及周边村屯,对偷盗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经统计,近5年来共查处发生在保护区内的各类违法案件13起,收缴盗挖的金花茶树1126株,秋枫树20株,假苹婆25株;非法砍伐活立木100 m3;违章开发项目5处,涉案面积达3000亩。随着开发热潮的兴起,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将逐年上升。

此外,每年“6·5”环境日均与属地环保部门合作进行环保宣传活动,采用发放宣传单、挂横幅、贴标语、印制金花茶邮票及明信片、在保护区主要路口建立永久性宣传牌,与防城实验高中、那梭中心小学等教育单位组成共建单位和教育实践基地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表3 金花茶资源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

2.3.3积极开展基础科研工作

1992年在上岳保护站建立了国家级物种基因库,建有金花茶种植荫棚9000 m2,引种金花茶18种,繁殖苗木2万多株。从2009年起,在核心区和缓冲区边缘先后开展了4个野外永久观测样地,实现了金花茶物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工作的有效结合。此外,还开展了多项小型基础研究工作,如十万山苏铁居群调查,东兴种金茶花传粉生物学研究和金花茶无性繁殖技术研究等。近5年来共发表专业论文22篇,获国家专利1项,这些基础研究对保护区的科研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存在的问题

3.1社会各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度不足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人们只注重经济建设,往往忽视了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绿色发展,导致生态保护意识缺失。保护区地处北部湾经济区,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其原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力度存在重要关联,这里包涵了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认识。从政府层面而言,保护区有独立的管理机构,一般不受属地乡镇政府管辖也不对属地经济起到直接的经济效应,在参与生物多样性宣讲行动时过于敷衍应付,或是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社会层面而言,主要是指保护区周边的群众,知识面相对较窄,许多人根本不知道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何物。虽然保护区也开展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但这些工作往往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或停留于表面,效率不高。

3.2保护区内地带性森林植被种类与面积逐年缩减

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的无序开发与利用,是导致保护区内天然阔叶林资源锐减的首要因素。造成这种尴尬境地的原因有:一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天然林被砍伐,取而代之是营造大面积的杉木林、马尾松林等速生、丰产、高效针叶林,完全没有考虑到针阔叶林的合理比例,更没有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结果造成了针叶林面积增长迅速而阔叶林则大量缩减。二是许多天然阔叶林在长期人为干扰下原生群落遭受破坏,无法实现林分的自我更新,而人工促进更新的措施也没有及时跟上,林地一直逆向演替,最终导致部分林地退化为草灌丛林。据考察,目前仅有小面积的天然阔叶林存在于较偏远的山区。

3.3本地珍稀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外来物种连年增加

由于温室效应及生态恶化等问题不断加剧,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一些地方珍稀树种屡遭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种类与数量急剧下降。而人们在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又人为引入新的外来物种,造成泛滥生长,甚者成片状或林状分布。据调查统计,近10年来一些地方珍稀植物如金花茶、十万山苏铁、紫荆木、狭叶坡垒、粗齿桫椤及保护的古树等屡遭盗挖滥伐;珍稀动物蟒蛇、穿山甲、猫头鹰和三线闭合龟等由于非法捕抓已难以见到,一些物种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曾经用做篱笆的光狭含羞草,用做饲料的飞机草及三叶鬼针草等外来物种却呈现向大面积发展的趋势;20世纪80、90年代,林业部门收缴的非法走私入境的眼镜王蛇误放生行为也对本地区的蛇类平衡产生了严重威胁。

3.4保护区的能力建设与科学研究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大多是依托各类型自然保护区完成,金花茶保护区也不例外,与其他保护区一样已完成了总体规划工作。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能力建设仅停留在一些基础建设项目上,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却没有进行有效保护。简而言之,即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但是缺乏标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对管理人员的上岗资质要求不高,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式多数是参照林业部门的老路子。同时,对项目的统一规划缺乏长远目标,或定位不准确,这也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中普遍存在的弊病。

此外,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总体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及资金来源面相对较小造成的,这种不合理结构直接影响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抑制了保护区的长远发展。

3.5生物多样性保护后续保障资金难以落实

近5年来,金花茶保护区获得的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不足300万元,勉强能够保障保护中心、管理站、基因库的正常运转和聘用护林人员的工资发放,根本不能满足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的需要,更谈不上作为后续保障资金使用。原因是该部分内容尚未纳入政府财政经费预算,财政经费仅支持基础建设如管理站、展览馆所、道路维修等方面的建设,对如固定样地的后期维护和持续监测,某生物群落的样本采集与后续观测,及一些基础性、长期性的科学研究想要获得财政资金的支持困难度极大,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缺失严重抑制了保护效果。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物种保护意识

为协调好与属地乡镇政府及村委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联合组成工作小组,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条理有步骤地推进生物多样性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提高能效,减少各级政府部门间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建设。

由于大多数保护区周边民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较难理解,有必要开展多种宣传活动,增加民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认识度和参与度,以提高其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海报及宣传手册等传统媒体,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新型宣传措施。尤其要注重宣传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让青少年明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并引导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可以通过开展夏令营、课外竞赛活动、参与环保义工及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措施让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切实体会。此外,在保护区周边应树立醒目的保护牌和知识宣传牌,提醒进入该区域的民众切勿破坏环境,乱砍滥伐、烧山毁林、畜牧等对物种保护不利的行为,强调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真正发挥全民参与的保护高潮。

4.2加强人工干预与物种保护的统筹性,实施针叶林与阔叶林树种结构优化调整

在实施物种回归工程时要做到缜密思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思路。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保护好现存的天然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为生态修复做好物种基因保存工作。二是对现有的大面积人工林实施树种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通过合理间伐降低人工林在所有林种中的主导地位,不能一味要求速生、丰产和抗性强,还要考虑它对林分结构调整的影响和对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意义。实施回归工程时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或任其自然恢复,避免在优化调整中引入外来物种入侵新问题。

4.3加强法制建设和规章制度颁发,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

由于历史原因,金花茶保护区目前实行的是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政策,即土地的所有权属于个人或者集体所有,但是土地的管理权归保护区管辖。这种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管护能力,也带来诸多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矛盾问题,执法地位非常尴尬。一般外出执法时只能依照林业部门颁布的《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即便抓到违法人员,也只能处罚没收,很难起到震慑作用。对此,呼吁建立完善的保护区法规体系,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细则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实施办法,发布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严禁猎杀珍稀野生动物和非法采摘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加大巡查力度,提高保护强度。对外来入侵物种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人工干预、砍伐及清除等,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呈现新业态。

4.4加强保护区的统筹规划工作,以创新增强科技实力

虽然金花茶保护区起步较早,但在管理上却走了不少弯路,这无不与保护区没有实行科学有效的统筹规划相关,简言之就是金花茶保护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定位不准确,没有奋斗目标,它不知道该如何走,该如何破解困境,每届领导每届风格,始终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统筹规划,或统筹规划发生断层却不知道如何衔接。对此,应综合金花茶整体实力,以打造一个原生态的包涵众多野生资源的自然基因库及以健康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目标,引领保护区的整体发展,有序而又不错乱。在发展中要确保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指导思想。保护区要逐步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以科技创新提升科研实力,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4.5拓宽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渠道,开展民间资金筹集

由于受资金来源的影响,很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所需资金来源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和社会资助相结合的融资渠道。呼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可以从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实行“谁受益,谁补偿”的政策,收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通过慈善募捐、淘宝众筹、公益林认领和森林产品经营等多种方式筹集民间资金,用于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实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作洲,黄宏文.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II.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威胁及其对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3):253~260.

[2]刘思慧,刘季科.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4):47~54.

[3]薛达元,郑允文.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4,10(2):6~9.

[4]郑允文,薛达元,张更生.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农村生态环境,1994,10(3):22~25.

[5]姜立军,苗鸿,张菊,等.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5,21(1):73~75.

[6]龚粤宁,卢学理,邹发生.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与优先性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4,4(30):8~13.

[7]广西林业勘察设计院,广西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R].南宁:广西林业勘察设计院,2009.

[8]杨海娟,廖南燕.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探讨[J].绿色科技,2015(12):132~133.

[9]吴儒华,潘子平.浅析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183.

[10]苏宗明.广西植被植物区系研究[J].广西植物,1997,17(1):60~68.

[11]苏宗明.广西天然植被类型分类系统[J].广西植物,1998,18(3):237~246.

[12]温远光,李治基,李信贤,等.广西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J].广西科学,2014,21(5):484~513.

[13]庞洁,卢广昌,和太平,等.广西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金花茶所在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6(2):110~115.

[14]赵东东.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15]赵东东,吴映环,陆舟,等.冬季森林鸟类对林窗的响应分析[J].动物学研究,2013,34(3):174~181.

[16]莫璐瑕,梁敏利,郑霞林,等.广西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的鞘翅目昆虫区系分析[J].广西植保,2014,27(3):1~7.

收稿日期:2016-05-19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物种保护试点项目(编号2111101)

作者简介:潘鸿(1979—),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金花茶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学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X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01-05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Counter measure Analysis in Fangcheng Camellia Chrysantha Natural Reserve

Pan Hong,Wu Ruhua,Liao Nanyan,Pan Zilai,Pan Ziping,Yang Haijuan

(AdministrationOfficeofCamelliaChrysanthaNationalNatureProtectionArea,Fangcheng,Guangxi538021,China)

Abstract:To figure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odiversity in Fangcheng Camellia Chrysantha Natural Reserve, this paper preliminary probed into the existing contradiction and counter measures in the reserve from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he division of vegetation types,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the promulgation of regulations, protection measures, monitoring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urrent main problems.And it indicated that we sh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protection reserve by increasing protection propaganda,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stand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construction, coordinating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enhancing the strengt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oadening the sources of protection funds and other measur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work in reserve.

Key words:Fangcheng Camellia Chrysantha Natural Reserv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猜你喜欢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