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常老师
——洪菲菲老师印象

2016-07-31罗鸣亮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赛课错例小数

◇罗鸣亮

“菲”常老师
——洪菲菲老师印象

◇罗鸣亮

初识洪菲菲是在2012年的一次听课活动中。当时,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举行教学展示活动,邀请我担任点评嘉宾。在评课活动环节,我发现了这位口齿伶俐的陌生女教师。那一年,洪菲菲正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挂职跟岗学习,她就当天上午的两节公开课谈了自己的看法。她的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虽然语气中略显谦逊、羞涩,但所谈的内容让人不禁侧耳倾听。当时,能言善道的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5年4月,“福建省第十一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优质课评选在厦门召开,厦门市推出的参赛教师正是洪菲菲。当时她执教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讲台上的她面带微笑,行走在学生中间,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俯身低语,很有亲和力。讲到重点处时,她又激情洋溢,眉眼间透露着自信和热情。教学中,她从引导孩子寻找探究图形特征的角度,启发他们运用多种方法验证提出的猜想,课堂灵动而有序。更值得称道的是在课的后半部分,她设计了两个小游戏环节,让人眼前一亮。其一是“小狗拉图形”,在拉动长方形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图形回家”,学生在判断中不仅进一步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在思考 “正方形能否回到长方形的家”这个问题时,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有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认识。整节课教学流畅生动,富有内涵和新意,给在场的评委专家和听课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博得了热烈的掌声。洪菲菲在这次赛课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原以为洪菲菲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后来与她的聊天中才了解到她的成长经历。2004年8月,24岁的她便在全省教材培训活动中执教公开课 “认识厘米”并获得好评。她笑言,已经忘了执教时的具体细节,只记得自己有一股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在那年的教师节期间,年纪轻轻的她就获得了“福建省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原以为她只是一个温柔婉约的数学教师,不曾想她31岁时已经在一所拥有2000多名学生的学校里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后勤工作。她说自己的行政工作经历与教学工作经历一样长,从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就担任了学校大队辅导员,后来还担任过德育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直至副校长。聆听着她的描述,我不禁感叹于她的执着与认真。把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一起做好,需要付出双倍于常人的努力。

2015年6月,带着福建省赛课第一名的成绩,洪菲菲参加了第三届闽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也将推选出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赛课的福建省选手。当时,她执教的是“认识小数”这节课,在她演绎的课堂中,我看到了她对“数概念”教学的深入理解。从“带量”的小数抽象到“无量”的小数,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感悟小数的本质含义。这次比赛,她的课不仅博得满堂彩,而且得到了过半数的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的选票,再次拔得头筹,获得了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赛课的入场券。

洪菲菲是一个时常能带给人“意外发现”的老师,课堂上的她和生活中的她有着很不相同的气质。生活中的她恬静内敛,热热闹闹的人群中她总是面带微笑地认真倾听,偶尔说上两句,有时甚至会让人忽略她的存在;而一上讲台一开口,她的光彩就不由自主地散发出来。2015年12月,我邀请她前来参加福建省“教学过程优化”课题赛课活动,担任评委、点评嘉宾和主持人,她欣然应允。在这次活动中,我又发现了她课堂之外的另一面。点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她从“数概念”教学的角度出发,不仅阐述了“数概念”教学中的共同规律,更剖析了分数教学与整数、小数教学的区别,给人思考和启迪。她的点评语言精练,逻辑清晰,评得精准到位。作为主持人,她反应敏捷,妙语连珠,话虽不多,但很好地衔接各个活动环节。每节课观课之前,她都设计并抛出几个问题,带动着现场老师一边观课一边思考,很好地凸显了这次活动的主题。

我与洪菲菲的交往不多,但每次见她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她小小的身躯里,似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2015年,35岁的她参加了福建省高级职称的评聘并顺利通过,成了当年福建省最年轻的“小中高”。她身上有着一些很宝贵的特质,使她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她爱教育,把“当老师”当作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来做。无论在她身上压多少担子,她总是举重若轻,积极应对每一项挑战。从2015年4月的省赛初选到6月的省赛决赛,再到10月的全国比赛,其间她付出的努力、历经的艰辛可想而知。全国赛课前夕她与我聊天,说起11月份还要参加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怕应付不了。我鼓励她去试试,告诉她年轻时要多历练自己。不久后,就得知她在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小学数学组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她敢于尝试、挑战、征服,而在这一次次的磨炼中,她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她爱思考,很多时候的沉默不语都是因为正思考着问题。看似平常的教学现象,她总能在其中琢磨出一些门道来。而良好的思考习惯,也使她的观察角度愈加独特,思维触角愈加敏锐。她不仅喜欢思考,还喜欢动笔记录。在2015年这么忙碌的工作中,她还坚持动笔写作,其间发表了近10篇教育教学文章。

她爱研究,总想探究出一些教学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质。她专注于学生错例的研究已经有5年之久,这个课题在2014年被立项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她说,学生的错误虽然让人头疼,但没有错误的课堂是不真实的,也是不存在的。正确的部分无须深究,错误倒是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教学的最好抓手。她研究学生“错例管理”的最佳策略,研究学生错题背后的成因并思考教学对策。几年时间,她收集了大量的学生错例并进行分析,撰写了五六万字的错例分析文章,并有不少课题研究文章在CN刊物上发表。我问她:“你担任着行政工作,又担着一个班的数学课,还有这么多参赛任务和外出研训任务,你有时间做课题研究吗?”她说:“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它们本来就是不能割裂的。虽然做课题很辛苦,但也很有滋味,很有成就感。”在她自信的笑容里,我看出她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也看到她正往“研究型教师”的方向迈进。

勤奋努力、积极向上,永远行走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路上。洪菲菲已经站在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平台上,我相信未来的她还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我祝福她,并期待着。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研室)

猜你喜欢

赛课错例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关于“角”的错例分析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多”与“少”错例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四错例
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观云阳县第八届小学语文赛课活动有感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做好错例点评 强化正向引导: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