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的位置 一样的精彩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与思考

2016-07-31王耀东叶建云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左西景物方向

◇王耀东 叶建云

不同的位置 一样的精彩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与思考

◇王耀东 叶建云

课前思考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很多老师都觉得没有必要讲,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方向自然会认识的。那么,为什么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中,要求学生学习这样的内容呢?学生学习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研读“东南西北”这节课。

认识方位这一内容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是认识方位中最基础的内容。教科书安排的情境图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示意图,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操场上借助生活经验、参照物,学习辨认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校景物不同记录情况的讨论,过渡到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沟通现实中的方向与地图上的方向是如何关联的,帮助学生体会地图上规定方向的必要性。现实中的方向与地图上的方向的沟通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得方向与位置的内容不再停留在知识点学习的层面上,而是提高到发展空间观念的层面上。

在生活中,有的学生可能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但并不能正确区分生活中的四个方向。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小学生不能在地图或交通标志中的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与生活空间中的东、南、西、北之间建立联系,而且学生在地图上对于东、西的辨认要难于对南、北的辨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学习主要依赖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很少亲身体验,何况左右本身就容易混淆。

有趣的是,教科书对具体的教学(学习)途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说说操场上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到教室里,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看一看,说一说。”上面的描述中明确提出了教学的具体地点:先在操场上,再到教室里。然而,在笔者对62位教师进行网上调查后发现,有51位教师没有将学生带到操场上教学,占 82.3%,这其中,有 32位教师让学生在教室的各个位置或走廊上观察。

我们认为,操场是学生熟悉的校园大环境,同时也是学习此内容的一个好场景。前后、上下、左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经验、利用参照物进行方向的学习,在操场上更能感受到这样的一种方向感,有利于学生认识东、南、西、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感性经验密切相连。本节课的学习更多的是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反思实践。教科书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经验,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是介绍实际情境中辨认方向的方法;问题二是沟通实际情境中的方向与地图上的方向,是联系问题一和问题三的桥梁;问题三是学习在地图上辨认方向。这种经验积累的过程,不仅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将为后续学习有关内容做好铺垫。

为此,我们重视学生经验的积累,让他们借助熟悉的参照物加强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认与理解,带领学生经历“观察——辨认方向——再现——形成平面图”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并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

1.指一指太阳升起的方向,并请大家面向东。

2.指一指其他三个方向。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能指出其他三个方向是西、北、南,并清楚地表达东西相对、南北相对;(2)能指出其他三个方向是西、北、南,但表达不清楚;(3)不能辨认方向。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指出其他三个方向,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分组活动。

3.四人小组活动:木头人游戏。

游戏规则:一人作为木头人,一人发出方向指令,木头人按指定方向转动;两人判断木头人方向是否正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纠正方向辨认中的错误。

设计思考:为何会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方向?因为有的学生可能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却不知道哪个方向是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靠讲解和表达,还要让学生做,在做中辨认方向。借助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积累辨认方向的经验。

1.说一说操场上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能很快找到操场上四个方向的标志性景物;(2)学生不能寻找到合适的标志性景物。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明晰操场上四个方向的景物。

2.填写记录纸(如下图)。(在操场上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1)记录要求:①画或写出操场四个方向的标志性景物;②填好后,组内检查。

(2)教师巡视,并对记录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思考:教科书中附页1的记录纸没有标明方向,当时我们想把方向标注上。但仔细一想,这可能又是一个教育的契机,也许更能让学生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规定的必要性。为此,我们放弃了添加方向标志的想法,而是让学生自主记录。

3.交流记录结果,体会给定方向的必要性。

教师组织学生回到教室里集体展示、交流记录结果,并让学生把记录结果张贴在黑板上。

(1)小组介绍记录的操场上四个方向各有什么,说一说是如何记录的。

(2)观察记录纸上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一下,大家的记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面向南的学生,记录纸上呈现的可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情形;而面向北、面向东、面向西的学生,记录纸上呈现的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形。

(3)针对学生的情况,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问题一:为什么你们记录在纸上,东、西、南、北的位置会不同呢?

问题二:为什么同一个景物,在记录纸上的方向会不同呢?

设计思考:在学生读懂记录纸上记录的四个方向上的景物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有何不同,从而让学生产生在地图上统一规定方向的欲望,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1.认一认,填一填。

(1)教师介绍:为了便于交流,地图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结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认识方向标。

按照这种规定,地图上会标出方向标,交流中让学生体会,箭头朝上表示北,朝右表示东。

(4)按照地图上规定的方向,调整记录纸。

①请学生把自己小组的记录纸转动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请展示作品的小组将展台上的记录纸进行转动)

②小结:调整后,记录纸上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可见,同学们刚才的记录都是正确的。

设计思考:重新修订记录纸,并转动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位置,学生发现所有小组记录的基本上是一样的,从而进一步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2.沟通“现实”与“地图”。

(1)先水平、后竖直观察,让学生拿着校园示意图面向北,说一说操场上各个方向的景物各是什么。

(2)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

设计思考:让学生把记录标记和实际景物进行一一对应地“联想”,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转换、对应的过程就是实现 “现实”与“地图”再到“现实”的沟通过程,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6页的练习1~3,并全班交流。

2.回顾总结:(1)在生活中如何辨认东、南、西、北? (2)为什么在地图上要规定方向?

3.布置作业。

(1)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家里的门朝哪个方向?

(2)观察夜晚的星空,找一找北斗星。

(作者单位:甘肃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官田学校)

猜你喜欢

左西景物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四时景物皆成趣
2021年组稿方向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冠心病所致心衰的临床疗效
2021年组稿方向
写写冬天的景物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左西孟旦治疗的临床疗效
位置与方向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